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校企合作必要性与机制研究—以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为视角

时间:2024-07-29

周正存,杜 洁,严勇健

(苏州市职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关键。长期以来,学校和企业存在着隶属主体、目标和对校企合作认识的不同,导致现实中的校企合作多是表层的合作,甚至有些只是签一个校企合作的协议,没有真正的合作内容。目前,学术界对校企合作的模式和机制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政府和学校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新时代背景下,本文就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的校企合作进行必要性分析,对合作的机制进行探讨,希望对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新时代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领导的新时代,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1]。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支撑,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已经明确提出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2]。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校不充分的教学资源难以达到,必须依靠外部的教学资源,改变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3],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保障[4]。2018年初,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确定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5],这足以说明高职院校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校企合作的过程看,学校在人才培养、企业在产品研发上,双方实行人才资源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同培养人才和研发产品;从校企合作的结果看,高职院校能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能通过校企合作低成本研发出更多优质产品,增加利润和提高效率。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对学校和企业都有利。

高职教育迅猛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为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高职院校无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状况快速显现出来,人才存在结构性过剩[6]。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高职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校企合作是政府倡导的顺应新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是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模式。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研发能力方面与大企业有较大差距。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参与大型企业研发的机会不多,研发能力可能也不够。从这方面讲,高职院校与大企业的校企合作难以达成。从岗位实训来看,大企业的技能岗位要求较高,在用人层次上,不以高职院校为主。

年营业额在四亿元以下的企业被定义为中小企业[7]。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和研发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比大企业低,这与高职院校教师的研发水平可能更接近一些。同时,中小企业的研发人才相对缺乏,储备人才不足,研发能力相对较低,需要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因此,从与企业共同研发产品的角度讲,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岗位,尤其是技能岗位用人更多地集中在大专层次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样的中小企业进行岗位培训、顶岗实习,毕业后更能适应这类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2 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的机制

2.1 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资助、评审和验收的机构

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程度不高,存在“两张皮”现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在没产生效益的情况下,企业先期投入搞校企合作项目的可能性不大,积极性也不高。另外,中小企业很少有空闲的设备供学生进行顶岗学习。因此,政府如果对校企合作项目不进行资助,企业很难有积极性去搞校企合作。有了政府资助,不仅企业有积极性,还可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但是,政府也要组织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审和验收,否则会存在骗取项目和经费的情况。对校企合作项目做得好的企业和学校,评审或验收机构要给予奖励,相反,对做得不好的要进行教育和批评。

2.2 学校和企业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规划

高职院校和中小企业的数量多,如果学校随意与某一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这样的合作深度可能不高,仍会出现“两张皮”现象,如果政府给以经费支持,同样会出现骗项目的情况。由政府指导,学校和企业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将会提高校企合作的效果。

2.3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构和研发团队

企业的产品必须符合市场需求,才不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和把握比学校要准确。校企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构和研发团队将能较准确把握市场的走向,使产品处于领先。

然而,中小企业的技术人才队伍和研发产品的能力不强,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足够资金去单独建立一个研发团队和机构。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一个创新机构和研发团队,学校的研发人员就在这个机构和团队中开展工作,从事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高职院校则可以通过这个机构和团队,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动态,掌握前沿技术,教师将在企业学到的实践知识和前沿技术传授给学生,学校根据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优化教学资源。

2.4 学校和企业共享教学资源

1) 企业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教学任务,高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人员比学校教师的技能知识和技能水平总体要高,担任高职院校的教学,特别是实训类的教学有利于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和技术人员可将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引入课堂,融入教材之中,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知识相对丰富,教学能力相对较强,但技能水平相对较弱,可以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实践,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

2) 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理论教学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能训练体系。校企合作中,企业和学校应有明确的分工,要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来开展工作,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学校有严格的管理学生的制度和规范,不仅有教学场地,还有实训室,所以理论教学优先在学校展开,边理论教学,边实践。技能型训练课程优先在企业完成,企业也建有一定数量的教室,技能训练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教学既可以在企业完成,也可以在学校完成。学校和企业形成一个学校有“校中厂”,企业有“厂中校”,“课堂有工程师”,“工厂有教师”,融教学、生产和研发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3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中小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的要求。尽管校企合作对企业和学校都有利,但只有政府管理和引导到位,建立健全项目资助、评审和验收的机构,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构和研发团队,学校和企业实行教学资源共享,才能共同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