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思政工作“四个导向” 增强育人使命责任担当

时间:2024-07-29

钮雪林

(苏州市职业大学 党委,江苏 苏州 215104)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些根本性问题,为高校办学指明了方向,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1-2]。苏州市职业大学(以下简称苏州职大)审时度势,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切实担当起立德树人的使命责任。

1 使命导向:努力实现育人三个“聚焦”

以“育人”这一神圣而崇高的使命为导向,苏州职大提出培养“高品德、高技能、高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与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相吻合,尤其与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相适应,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聚焦发力。

1) 聚焦培养“高品德”人才—有信仰的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育人的核心在于树人。苏州职大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理直气壮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办学育人全过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旨在培育信仰坚定、品德高尚的可靠接班人。

2) 聚焦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做事的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练就过硬本领,做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近几年来,苏州职大继承办学传统,逐步形成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教育氛围。用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专注执着的敬业精神激励学生成为“高技能”人才,做到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使学生在不断付出中得到成功的精神享受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进而实现自身价值[3]。

3) 聚焦培养“高适应”人才—不断成长的人。知识化、全球化、网络化时代,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超越,才能拥有持续的成功和成长。“高适应”人才是既具有领域专业知识,又能够进行更广泛的专业实践、理解和延伸的从业者。苏州职大从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推动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可以跨领域工作,可以运用新技术、展现新技能。

2 创新导向:全力促进思政“三结合”

苏州职大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紧抓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思政工作生命线,创新性地实施思政教育“三结合”工作举措,全面提升思政工作水平。

1) 理想信念教育与基本道德教育相结合。学校重视教育师生自觉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实践者。党员干部做表率。苏州职大通过定期组织院校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专题培训班、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综合素养提升研修班等,使主旋律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同时,提高教师师德的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苏州职大制定《苏州市职业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引导教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苏州职大党委支持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教改,创新“专业+思政”双主体思政课程,探索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从细节入手,使学生养成文明遵章、礼让守法、明礼诚信的良好习惯。

2) 有形载体教育与无形渗透教育相结合。“有形载体”重在载体建设及其知识信息的传播;“无形渗透”意在潜移默化,注重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使有形载体教育与无形渗透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苏州职大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有形载体建设,如吴文化园、科普园、健身步道—人文长廊,安全通道廊桥,宣传文化长廊,“党建、廉政、思政”长廊,思政文化墙,“两微一网”等,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思想信息,使其入眼、入耳,发挥有形载体的“育人”作用。同时,苏州职大不断强化教风学风建设,如选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月一主题一项目”先进案例,举办“名师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辅导员大赛”“校园之星暨大学生年度人物”以及各类学生奖学金评选等活动,开设“信仰公开课”“我的青春报告会”等课程与讲座,通过优秀师生言行、举止、仪表、情趣、爱好等“无形教育”教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感染、渲染教育效果。

3) 办实事感召教育与树先进典型教育相结合。思政工作需要“虚事实做”,在做实事中提高思想认识。苏州职大坚持每年为师生办一批实事项目,2016年至今已办理20项,帮助师生员工解决生活、工作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如2019年在学生宿舍区开辟了固定晾衣场所,解决学生晾晒衣服被子难问题;投入200万元,在学校运动场增设照明灯柱等,保障学生夜间运动安全问题;在教学楼增设了12个教师课间休息室,改善教师课间休息问题等。同时,苏州职大树标兵、立楷模,开展“创新争先、创优争光”活动,制订《年度综合表彰项目评选工作实施方案》,设立“特别贡献项目”“突破项目”“创优项目”和“特色项目”等表彰项目,连续4年评出一批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优秀典型,通过先进工作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争做爱岗敬业的示范者、开拓创新引领者,以实际行动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 效果导向:着力推动师生“双成就”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办学的永恒主题。苏州职大通过创新思政“三结合”的工作举措,既让师生持续接受宏大的主题教育,又搭建各类促进师生成长的平台,明确思政“硬要求”,融入工作“软服务”,使思政教育既接地气又贴近师生需求,掷地有声,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尊重、有期许、有温度的教育,推动“成就学生、成就教师”,着力在推动广大师生取得实际成长成才上下工夫。

近两年来,苏州职大通过营造发展氛围,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多出成果,涌现出一批名师及重要成果。如以李世超教授为领军的创新团队研发的“表面功能技术在丝绸织绣上的应用”项目,已投入产业化应用,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再如以汪义旺副教授为负责人的“智慧能源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承担和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近百篇教科研论文,各类自主知识产权200多项,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产生了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一个阶段以来,学校通过加强管理,服务学生,鼓励人生出彩,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及其团队。如2019年,苏州职大荣获“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特等奖,江苏省第十四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专科组总冠军等。

4 机制导向:通力构建制度保障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良好的机制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多年来,苏州职大努力建立一个高效顺畅的工作机制,保障思政工作创新发展,践行“育人”使命。

1) 组织领导机制。苏州职大党委成立思政、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校层面的设计,建立和完善思政、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其任务分解表、《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要点,通过签订工作责任书等形式,健全责任体系,明晰责任清单,层层压实责任,实施《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的管理办法(修订)》,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实行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的电子化审批监管,明确“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以制度管人、管事。

2) 学习调研机制。苏州职大党委及时传达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和上级党委、教育部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将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19年苏州职大党委召开八次专题研究思政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把上级要求落到实处。同时,领导班子坚持带头深入调查研究,做到“五必去”(课堂、食堂、宿舍、实验实训室、实事项目和重大项目现场必去)、“五必问”(党员干部、在校学生、一线教师、民主党派、老领导老同志必问),了解师生思想动态,掌握一手信息,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3) 评价督查机制。苏州职大党委切实完善思政、意识形态工作评价机制,将思政、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纳入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评价范围,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定期召开院校两级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加强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正面引导,年底举行党总支书记述思政述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党委领导班子、各部门和院(部)领导班子把思政、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重要内容,接受监督、评议,实行量化考核。坚持将思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做到抓在日常、严在平常、做在经常,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为党和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