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共现聚类分析的中国“一带一路”热点研究

时间:2024-07-29

张慧婷

(苏州市职业大学 图书馆,江苏 苏州 215104)

2017年,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一带一路”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召开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内学术界自2013年9月习主席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宏大倡议以来,对此政策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围绕“一带一路”政策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在成倍增长。由于“一带一路”推进迅速,理论支撑方面的研究尚滞后于实践的进程。所以,适时总结“一带一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有利于加强各领域内的学术关注度,也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前进。

对于情报工作者来说,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情报支持,通过竞争情报把握战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应对的主要策略。基于此,本研究拟利用文献计量学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绘制2013—2018年国内有关“一带一路”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并结合相关数据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加以探讨;以期能够对后续“一带一路”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方案

1.1 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作为研究的数据源,因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研究都是在国内;而CNKI作为国内最全最大的数据库,无疑成为我们数据来源的最佳选择。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核心期刊,检索主题为“一带一路”或“丝绸之路”的所有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2013年—2018年”;查阅时点为2018年6月1日,共查阅到符合要求的文献8 854篇,剔除重复、通知、征稿启事等文献,最后保留7 648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并将这些样本文献以NoteFrist格式导出txt文本进行保存。

1.2 数据处理

使用Bicomb2共词分析软件,提取7 648篇文献中的关键词,共计36 007个。整理清洗意思一致或不规范的关键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中亚各国”与“中亚”等。由于统计得到的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研究使用的检索词“一带一路”(4 681次),剔除不用。数据清洗后,最终选取了词频“≥35”的66个高频关键词。

1.3 研究过程

首先,确定样本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其次,建立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再次,将高频关键词矩阵导入SPSS19中,使用系统聚类的Ward联结规则,得出关键词的聚类树图并生成关键词相似矩阵;最后,结合聚类图,对其进行内容解释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词频统计及分析

7 648篇文献呈现的关键词总频次为36 007次,对清洗之后的66个高频关键词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66个高频关键词总呈现频次为5 532次,占关键词出现总频次的17.66%。其中,前十位关键词频次均“≥100”,依次为:丝绸之路经济带(634次)、中国(526次)、海上丝绸之路(274次)、丝绸之路(251次)、沿线国家和地区(246次)、“走出去”(155次)、中亚(142次)、***(124次)、对外直接投资(110次)、人类命运共同体(100次),其余56个关键词出现频次均于“≥35”。“一带一路”倡议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历史、人文、经济、金融、环境、资源等等。就关键词来看,除“中国”“丝绸之路”等通用主题词汇之外,出现频次较多的为“企业管理”“走出去”“美国”等关键词。由此可以发现,政府人员及各界学者的关注点多聚焦在宏观层面,研究范围广,内容舆论性强。这一结果初步说明,“一带一路”研究多围绕中国及沿线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主题,但要探究高频关键词之间暗含的重要信息,还需要深层次的数据挖掘。

表1 66个高频关键词排序

2.2 相似矩阵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寻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对66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将该矩阵导入SPSS19,选取Ochiai系数将其转化为一个66*66的共词相似矩阵。

从表2可以看出,各个关键词距离“丝绸之路经济带”最近的为“中亚”(0.198)。“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新丝绸之路、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合作、经济带建设、经济发展、命运共同体、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等是一带一路研究核心的词,充分展示了目前“一带一路”研究多集中于经济建设及新丝绸之路的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整个领域中的交叉点,无论是在区域经济、经济一体化讨论中,还是在“新丝绸之路”概念综述中,学者都频繁涉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探讨。其他关键词例如“文化交流、对外直接投资、欧亚大陆、中亚国家、东盟国家”等,它们反映了研究涉及地域之广,而我国学者对这些国家也都有所探索;其他出现频次相对较少的如“西域、新疆、新常态”等,侧面反映了“一带一路”在国内的研究对西北城市较多;另一方面说明新概念的提出,也会为“一带一路”的研究带来新的方向,今后可以加强研究。

表2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似矩阵(部分)

2.3 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以谱系图的方式将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相异程度和亲疏、远近关系表示出来。聚类是共词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利用聚类统计方法对矩阵进行运算,把共同出现频率高的关键词组聚集成一个类集。为更清晰地展现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将表2中的高频关键词相似系数矩阵导入SPSS19进行聚类,得到图1。

由图1可知,66个高频关键词聚类后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主要包括“企业、企业管理、投资”等,这类关键词主要显示了企业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契机,在企业对外发展的同时,助力人民币“走出去”。

第二类:主要由“引力模型、中亚、新疆、俄罗斯”等组成,这些关键词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多与中亚国家结合,尤其是纳尔扎巴耶夫作为哈萨克斯坦总统也被学术研究频繁提及,更表明了“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国家战略的焦点集中在中亚国家。

第三类:主要由“亚投行、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国家和地区”等组成,“新常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都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逐步发展的概念,这类关键词主要表现了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解读。学者多对“人民币国际化、新常态、对外直接投资”等新的经济热点进行探讨,这说明了“一带一路”作为新提出的发展倡议是和时政紧密结合的,学界也多是分析其相关概念与报道,对其深入的研究较少。

第四类:关键词是由“全球治理、全球化、经济发展”等组成,“一带一路”是中国倡导的全球化新模式,将改善全球互联互通性,是全球化发展新机遇。这说明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对全球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经济上。

第五类:关键词显示由“东盟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等组成,该类关键词说明了基础设施发展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面,主要是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图1 “一带一路”高频关键词聚类结果

3 研究热点分析

笔者基于共现矩阵的聚类分析结果发现,目前“一带一路”的研究热点聚焦于中国企业对外发展、文化融合、互联互通、经济合作、地缘政治这五个方面。

3.1 “一带一路”与对外发展

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国企是主力军,同时也需要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实现“国企+民企联合出海”。新形势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适应国际经贸新格局和引领中国发展新常态、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内容。张宁、张琳[1]指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继续加强项目对接、信息对接和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基础设施、产能、金融、工业园区建设、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等领域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在寻求经济提升的途径,中国企业需要抓住机会,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互利合作。

3.2 “一带一路”与文化融合

合作不仅仅是停留在贸易层面,文化的交融也伴随左右。企业合作、语言学习、跨国旅游等均是促进深入文化交融的途径。在此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他们的价值理念,也传播着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赵磊从“文化经济学”视角解读“一带一路”为向世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经济与文化精品”[2]。要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不同国家间相互欣赏、理解、尊重的人文格局是必不可少的。“一带一路”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可以引发沿线国家分享中国文化的意愿,从而让中国文化“动起来”。这需要我们继续开放视野、保持谦虚精神、端正合作态度,摸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痛点,并对症下药,最终抵达文化与文明融合的顶峰。

3.3 “一带一路”与互联互通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内涵,四个字瞄准了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大痛点。中国给出的应对方案是“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刘清才、张伟[3]建议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应重视“五通”,优化资源整合与部署,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面对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难点和痛点,范祚军等[4]提出:加快推行基础设施标准规则的互联互通等一系列具体的“切入”策略。

3.4 “一带一路”与经济合作

***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发展区域合作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申现杰等[5]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出发,分析了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并对“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重点进行了相关思考。截至2017年底,已经有30多个国家与中国达成了“货币互换协议”,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则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加大,对提高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3.5 “一带一路”与地缘政治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引导世界变革的应时之举,“一带一路”建设可能会引发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中国在南亚规划的关键点巴基斯坦,其国家安全等问题正面临着严峻考验。另外,部分国家在政治过渡和社会转型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建设潜在的风险。为了保障国家利益、规避相关风险,许多学者从理论、动机、环境、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学术研究,为国家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理论借鉴。理论方面,周强等[6]提出后期要加快探索构建相关地缘政治理论,深入探析“一带一路”地缘环境,构建地缘政治学科体系培养相关人才。国际环境方面,贸易环境恶化,地缘政治的风险加剧,贸易畅通面临诸多挑战;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对风险评估机制、引导塑造周边环境以及应对政策、方案等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

4 结语

4.1 论文研究价值及意义

一是采用文献计量学共词分析方法,将来源自7 648篇核心论文的关键词作为研究样本,依托Bicomb2、SPSS等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展示“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核心领域和热点范围,为中国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二是把情报学共现分析方法应用到为国家顶层设计研究层面上,为“一带一路”有关方向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

4.2 分析结果对于“一带一路”研究的启示

一是目前“一带一路”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中国企业对外发展、文化融合、互联互通、经济合作、地缘政治;二是研究者的关注点多聚焦于宏观层面,研究范围涉及广,内容舆论性强;三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储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政治、架构、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培养相关人才。由国家牵头组建包含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的“一带一路”发展研究咨询公司,补中国企业走出去“水土不服”的短板,避免因对当地文化、人民、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尊重,而引发的生存威胁。四是需要加大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研究的力度,为合作过程中中方话语权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