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大数据背景下依托新媒体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7-29

姜真杰

(苏州市职业大学 计算机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2019年4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有志青年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1]。总理的批示对广大职教工作者、各行各业的有志青年以及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是机遇也是挑战。跟随21世纪的脚步,我们迈进了一个新时代,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新媒体,各种新概念不断涌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生活在一张由海量信息织成的巨型数据网中[2]。

通过对这些海量数据的内涵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3,4]。我们身边又多了一个空间,即数字空间。而新媒体技术就蕴含在其中,从视觉、听觉、触觉和感知体验等方面展现着它带给我们的无限魅力。大数据和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包括教育教学这些传统而又古老的行业都面临不小的挑战。教育大数据的战略与实施、探究人才培养规划等相关研究备受国内外的关注[5-8]。新媒体技术带给教学最直观的变化是课堂环境,黑板和粉笔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投影屏幕和操作台。课堂上除了教师声情并茂的演绎,还有音频、视频甚至动画的加盟。在职业院校的一些课堂,因更注重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现在都配有相应的机房、实验室,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与机器和实验设备进行接触,同时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AR)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惊喜[9]。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职业教育的改革是必然的。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课程的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职业教育走过了苏式、美式、德式几个历程,从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到课堂环节都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但无论改革如何进行,教学教法的改革永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今天,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为我们的职业教育设立了新的课题。

“图像处理”课程是职业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较早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见证着Photoshop这款软件的整个成长经历和完善过程。依托PS软件的“图像处理”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审美意识、色彩搭配、构图能力等都十分有益,同时具有普适性强,易于上手等特点,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那么,面对时代和国家发展的需要,思考课程教学的适应性是必要的。

1 依托新媒体技术,营造多样化教学环境

近日,国家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方针,强调要让更多有志青年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新形势下,我们的生源会更加丰富,面对的可能是环卫工人、保安、退伍军人等等。这些生源之前的学历、专业和基础比较复杂,可能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也可能在实践中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对审美、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了解具有独特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施教。

1.1 “精准扶贫”,建立优势互补的学习小组

对于来自其它非计算机相关岗位,缺乏计算机应用实践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将这些学生与本专业学生中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将“精准扶贫”的思路进一步拓展,应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以更多了解其它行业,对他们踏入社会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检验、巩固和提高。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可以降低课程学习的压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1.2 开展网络课堂教学和交流

针对上班一族最好的学习办法之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但它与自学方式有所不同,任课教师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师生直接通过视频、音频互动了解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进而调整学习方案并最终进行考核。在整个过程中,师生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单点和多点无延迟互动。同时为了避免学校管理部门可能面临的教学管理失控,搭建操作性强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尤为重要,这样任课教师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从学习时间、内容和地点上给予学生更多支持和帮助。

目前,很多学校的网站上都已经运用新媒体技术开设了一些核心课程的学习交流平台,在平台上有教师的PPT讲稿和操作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料,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图像处理”课程的学习平台上,操作视频和作品分享的点击率非常高,这些网上的学习资料对学生课后的思考和学习十分有益。当然,数据平台的运行时间较短,现有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可以预见的是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考验教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时间将进一步呈现弹性化,与学生的粘性不断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更加紧密。

1.3 调整评价机制,完善网络考核

面对生源的复杂性,单一的评价机制难以解决问题。比如学生的到课率,使用一个标准根本无法完成。对在校学生可以用课堂考勤的办法加以评价,但对非在校生完全不适用,因为非在校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的考核十分复杂。尽管通过统计网上学习时长可以作为一种可行办法,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仅提供参考。如何保证考核的公平性,体现考核的人性化值得思考。针对网上学习考核办法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2 弥补课堂学习的单一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教材不再是课程唯一的知识获取方式,教师的演示教学也不仅止于课堂,从课堂案例到大数据平台搜索成为必然。学生们主要参考教材的学习模式已经落伍,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直接在各类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学习,多种依托新媒体技术的学习渠道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交流更加直接,反馈更加快捷。因此,教学必须更加多元化。

2.1 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平台进行教学

教师要利用好大数据平台和新媒体技术产品,通过微课、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取长补短,不断充实自身的内涵。鼓励学生通过微课、MOOC等各种新型的网上新媒体课堂开展课程的学习活动,利用好这些知识碎片,将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目前,在“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网上寻找素材、发现案例、观看视频、上传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PS爱好者进行交流已成常态,进一步展现出了学生的创意和兴趣。同时,教师也会从网上不断挖掘经典案例进行知识点的扩充,抛开书本的牵绊,给学生搭建更多创意空间。

2.2 掌控教学节奏,管理学生行为

手机和网络大数据可以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搜索和学习,但具体实践操作还离不开课堂,必须动手进行实践,这些技能才能真正转化为学习成果。从云端回到课堂,随时切换,避免学生成为断线的风筝,依然离不开教师的掌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切换教学思路,及时从网络世界唤醒学生使其回到课堂完成学习任务,做到教学过程不失控。给学生一些明确的时间点,对他们是一种无形的约束。例如以作品的提交时间为限,中间的素材搜集、案例学习、作品创意等环节的时间安排留给学生自己掌控。

3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古至今,追求精工细作,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工匠精神一直都在,也正是这样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才有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产品和越来越精致的生活。但长期以来,历史对匠人的地位和作用始终都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导致了不少传统工艺荒废,无人问津。为此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发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这一举措使职业院校的师生感到振奋,不仅肯定了职业院校的发展,更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3.1 解开心中的枷锁,传承工匠精神

社会的认可对工匠一族的定位和发展十分重要,尽管政府工作报告的提出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正能量,但残留在几代人心中的枷锁必须打开,才能将工匠精神的思维悦纳。当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就是一项非常值得赞誉的举措。看着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心血有了一个让人欣慰的归宿,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当学生们看到所做的努力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他们学习的目标将会变得更加明确,学习的动力会更加强劲。对工匠精神的传承正如对产品细节的不断打磨与推敲,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才能由表及里带来质的变化。

3.2 将工匠精神深入到教育教学环节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精神。具体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学习准则要首先树立起来。不少学生进入学校时的状态是迷茫的,要学什么,将来要干什么都一头雾水。还有部分学生抵触情绪十分严重,感觉自己的人生落差很大。这对学生的学习十分不利,也给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正确的引导十分必要,可为学生学习氛围的改善提供良好的土壤。如苏州市职业大学多媒体专业曾请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嘉宾来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学生的反响非常强烈,对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具有良好的引领作用。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创新创意,搭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细节上的个性化处理,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创意思考,与学生一起分享作品中的亮点,改进不足,将工匠精神中的“精益”精神潜移默化在教学细节中。

4 依托企业加快学生操作技能提升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偏重研究型教育的建设,职业教育在社会及家庭的认知上存在一些误区,因此职业技能人才的匮乏日渐突出,国家适时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此举迫在眉睫。加快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办法之一是与企业直接对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更快得到检验和巩固。同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尽在掌握。

4.1 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践资源

企业工程师进驻学校与教师一起承担课程教学一直是职业院校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办法之一,另外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和专业选择适当课时的讲座和参观也十分普遍。将实践课堂直接推向企业的部门和车间,十分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比如对于“图像处理”课程,网络公司、婚庆公司、从事各类平面设计的单位都可以作为学生实习的场所。通过具体的工程和项目实践,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

4.2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明确保障措施

当前,国家和政府对深化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企业和职教院校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认真思考并给出具体举措。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企业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学生工资兑付难等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要给出明确的权责划分。同时,学生的实习工作要有更加详细合理的用工规定。校方要与企业协商建立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尽快出台更加完善的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

5 明确监管责任,避免大数据的“陷阱”带给学生伤害

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信息是巨大的、海量的,新媒体技术带给我们的是丰富多彩的视听世界和体验感超强的虚拟场景,但有时鱼龙混杂,当前出现的隐私黑洞、校园贷等“陷阱”就是利用网络监管的漏洞或学生单纯的心理干着犯罪的勾当。尽管国家、政府在提高监管力度和宣传力度,校方也在加强网络防范,仍然有人铤而走险。那么,知识安全变得更加重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警惕各种陷阱是师生要面对的新问题。

5.1 利用课堂传播正能量,守护学生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尽己所能为学生讲授更多知识,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面对新的形势,教师的社会责任感还须进一步加强,与全社会一起遏制这些“陷阱”带给学生伤害。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坚持传播正能量,提醒学生远离各种欺诈行为,识别各种诈骗伪装,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空间。

5.2 明确监管责任,出台网络运营奖惩机制

新媒体运行的平台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针对发布到网络上的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网络监管责无旁贷。首先,网络存在的漏洞并不是完全无法发现和预测;其次,不少诈骗案例中,责任界定不明确,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另外,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画面的网络让社会、家庭、学校都深感忧虑。期待着网络的良好秩序,只有有法可依,才是对学生们最好的保护;只有有法可依,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安全的学习环境;只有有法可依,才能有效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所以,亟待明确责任并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

6 结语

21世纪,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新时代,国家的发展蒸蒸日上,党中央提出的十三五规划目标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宏伟的画卷。为实现这些宏伟的目标,各行各业急需各类人才,作为职教工作者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者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我们要与时代相适应,立足新环境,探究新方法,充分利用好网络、大数据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转换思路,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不仅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关注工匠精神的养成,而且要始终担当传播正能量的使者,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向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