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乡贤文化:乡村振兴的助力器

时间:2024-07-29

刘 翔,廖和平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乡村建设始终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而乡贤是推动乡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乡贤逐渐演变成新乡贤,新乡贤是指心系乡土、热心公益的社会贤达,一般是指具有乡籍的经济能人、社会名流和文化名人,并“有在场新乡贤和不在场新乡贤之分”[1]。其中,在场新乡贤主要指优秀农村基层干部、致富能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不在场新乡贤一般包括“生长于乡村、常乐于乡村、奉献于乡村”且工作在乡村之外的在职或退休的政界、学界、商界人士。新乡贤在乡村中德高望重、有口皆碑,属于“有德亦有为”的模范群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均明确指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2-3]。

乡贤文化扎根于我国历史悠长的农耕文明之中,“由乡贤群体、乡贤治理、祀贤场所、乡贤精神等多种元素融合发酵而生发出来的乡贤文化”[4],既是优秀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维系乡村文明秩序的重要依赖。新乡贤文化在乡贤文化的基础上赓续发展而来,是广大新乡贤个体共同培育和创造的精神文化。其在培育和形成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乡村风土人情、农耕文化的熏陶浸润,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强调:要“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5]。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软实力”提升,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1 新乡贤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在薪火传承中代代相传,新乡贤文化是乡贤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文化成果,具有与其他文化不同的基本特征。

1.1 浓厚的乡土性

新乡贤文化是厚植于乡土且极具地域特征的精神文化标识。新乡贤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紧扣乡贤文化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底蕴,附着于传统乡土文化本体,自觉接受优秀乡土文化熏陶,不断汲取优秀乡土文化营养。它区别于现代城市的隔阂感和疏离感,具有强大的乡情内聚力和凝聚力,对乡村热土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归属感,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鲜明的时代性

新乡贤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响应时代号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实现自身传承创新为目的,以弘扬社会主旋律为己任,积极彰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文化特色。新乡贤文化是乡贤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在新时代因时而化、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在继承之基上开拓创新,不断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中创新发展,进而形成富有时代价值、服务时代发展的特色文化,彰显出独具特色的时代内涵。

1.3 显著的公益性

新乡贤文化具有显著的公益性,体现在新乡贤为村民办实事、为乡村谋发展之中。新乡贤心系故土、热心公益、无私奉献,他们不以纯粹盈利为主要目的,凭借自身知识、财富、信用、人脉、资源等优势,采取人力、物力、财力相结合的作用形式,协助村“两委”在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改善、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出谋划策、献计献力,助推乡村实现战斗堡垒由“软”变“硬”、生态环境由“乱”变“治”、基础设施由“差”变“好”、经济实力由“弱”变“强”。

1.4 独特的示范性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6]。新乡贤干事创业的精神、品质和方法对广大村民具有示范引导作用。例如,致富带头人创新经营模式、注力科技致富的方式方法对广大村民具有典型示范作用;能工巧匠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励广大村民做实、做细、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和手工业;道德模范的优良品质和奉献精神等激起广大村民审视自我、荡涤心灵的看齐意识;不在场新乡贤与乡村主人共话桑梓、共叙乡情、共谋发展的爱村情怀激活广大村民振兴乡村的斗志。

2 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新乡贤文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沃土之中,并在我国乡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日趋成熟。在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新乡贤文化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2.1 以情聚力,推进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2]。乡村振兴呼唤“归雁经济”,新乡贤文化能较好地实现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提振在场新乡贤振兴乡村的精神士气,搭建乡村与不在场新乡贤的情感交流渠道,吸引包括新乡贤在内的社会多方主体反哺桑梓、投资乡土,以情聚力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乡村人才振兴。一是赋能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场新乡贤化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领头雁”,带领乡亲们奔忙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创新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经营机制,有效发挥好“互联网+”在推进当地特色产业链协同高效中的显著成效,助力当地农副产品标准化、产业化、规范化运营,打通农副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走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二是赋能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新乡贤文化能引导不在场新乡贤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回流农村,推广试点集成农业智能装备、农业专家系统、北斗农机导航驾驶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农业技术,有效实现农业网格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推动农民稳步增收、农业稳产增产、农村稳定安宁。

2.2 成风化俗,促进乡风文明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指出:要“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文明乡村”[7]。从宏观视角看,新乡贤文化源于悠久厚重的农耕文明,是乡土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乡村文化建设固本培元的重要支持,具有普遍的“共性”。从微观视角看,乡村发展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又赋予了新乡贤文化鲜明的地域特征,具有独特的“个性”。一是新乡贤文化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能潜移默化地助力乡村文明。新乡贤文化所蕴含的诚信友善、见贤思齐、崇德尚志、守望相助、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道德力量,兼具成风化俗、移风易俗的显著成效和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二是浓厚的乡土性使得新乡贤文化具有承载乡土记忆、凝聚群体共识的重要力量。加之亲缘、地缘、血缘等关系的共同作用,能较好地以文化之力激起在场新乡贤脚踏实地、振兴家乡,感召不在场新乡贤反哺桑梓、泽被乡里,起到凝聚民心、教化民众、淳化民风的作用。

2.3 协同共治,助推治理效力

***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8]。新乡贤文化是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主要体现在:一是能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新乡贤文化激励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依据乡村发展实际,以解决乡村实际问题为目标导向,为有效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探索新法子、趟出新路子,有利于“推动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9]。二是能有效增强农村矛盾纠纷调解能力。“新乡贤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生力量”[10],他们多数生长于乡、心系于乡、奉献于乡,热衷于乡村事业发展,加之在乡村熟人社会中声望高、认可度高,能较好地充当调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和事佬”和“调解员”的角色,构建“村两委+乡贤”联动治理模式,激活乡村自治动力,有利于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化解在苗头、化解在基层。三是能有效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当前村规民约普遍存在“挂于墙角、留于纸上、止于口头”等现状,存在重视度不高、参与度不够、执行力不强等问题,新乡贤文化能较好地助力村规民约发挥效用,协同村“两委”、村民、乡贤多方主体,实现村规民约修订“博采群议”、内容“因地制宜”、施行“言出必行”,充分发挥乡贤协同治村的促进作用,推动乡贤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做法律政策、村规民约的“明白人”,德育教化的“引路人”,矛盾解纷的“解铃人”。

3 新乡贤文化弘扬的机制构建

新乡贤文化是传统乡贤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汲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营养,契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在推动乡村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构建新乡贤文化弘扬机制,对于增强农民文化自信和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非凡。

3.1 构建新乡贤文化传播机制

传播新乡贤文化是促进新乡贤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重要条件。因此,一要“广而告之”。以新乡贤典范人物事业发展成功案例为蓝本,拍摄制作体现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砥砺奋进、无私奉献等精神的优秀影视作品,在借助电视、电影等传播渠道的前提之下,还可借助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渠道,让在场新乡贤立足乡村、振兴乡村的光辉事迹和不在场新乡贤反哺桑梓、泽被乡里的模范事迹家喻户晓,引导愈来愈多的新乡贤凭借自身声望高、人脉广、能力强、资源好等禀赋优势,为乡村发展带来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新方法。二要“搭台唱戏”。“为新乡贤搭建展现时代风采的文化平台”[11],修缮乡贤故居、书院,建设诸如乡贤文化广场、文化公园、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并以此为载体更好地传播新乡贤文化,激励在场新乡贤以建设和献身乡村振兴为荣,唤醒背井离乡之人深藏于心的浓浓乡情,吸引更多仁人志士关注和投身于乡村建设和发展,以新乡贤文化传播助推乡村“引凤还巢”。

3.2 构建新乡贤文化凝聚机制

充分发挥新乡贤文化的以情聚力作用,构建新乡贤凝聚机制是重要保证。为此,一要“以情感人”。借助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传统节日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等特殊节日,举办新乡贤联谊会、茶话会、书法欣赏、戏剧鉴赏、村级运动会等文娱活动,邀请在场与不在场新乡贤共叙乡情,增进新乡贤间情感交流、价值认同,有效拓宽新乡贤“朋友圈”,激励他们共同描就乡村振兴“同心圆”,稳步提升新乡贤文化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二要“以情召人”。以浓浓乡情感召乡贤,以文明乡风吸引新乡贤,激发新乡贤爱乡建乡的内力,有效促进不在场新乡贤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的关键要素回流,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牵线搭桥,激励他们“助推乡村建设、引领乡村风尚、化解乡村矛盾”[12],彰显新乡贤在净化乡风家风民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3 构建新乡贤文化激励机制

新乡贤文化具有典型示范功能,彰显新乡贤文化的激励作用十分重要。为此,一要“人尽其才”。鼓励、支持和引导新乡贤助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营造在场新乡贤“留在农村、干在农村、奉献农村”的良好生态,为他们热心公益事业、献身家乡发展、投身乡村治理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发挥好他们在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要“才尽其用”。一方面,打好“政策牌”,出台不在场新乡贤激励政策、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急缺”人才库,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理念,激励退伍军人、退休干部、乡籍企业家等人员贡献乡村,激励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另一方面,打好“感情牌”,搭建与不在场新乡贤的沟通平台,通过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乡村发展实际情况,让他们及时了解乡村发展的现实困境和可喜变化,有效畅通其服务乡村的渠道,激励他们身在他乡、心系故乡、奉献家乡,让他们为有效破解乡村发展难题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才尽其用赋能乡村“旧貌换新颜”。

新乡贤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意蕴,所彰显的时代价值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其浓厚的乡土性、鲜明的时代性、显著的公益性、独特的示范性等特征,对于推进产业振兴、促进乡风文明、助推治理有效方面具有重要贡献。建设新乡贤文化,不仅是传承弘扬乡土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