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英语教学培育文化自信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4-07-29

杨惠敏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江苏 淮安 223000)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随着文化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文化产业已成为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自信成为各个国家、民族立起来的灵魂,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理念,更是一种指导思想。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英语是文化传播极为重要的工具,高职英语教学是能够保证英语发挥传播媒介作用的重要途径。对此,高职院校除了要负责现阶段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工作外,还应该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作为重要任务,帮助高职师生学好外国文化、讲好中国文化,将语言作为传播媒介,通过高职英语教学培育学生文化自信。

1 高职英语教学中培育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高职英语教学创新与文化自信培育具有先天一致性,能够促进国家在直面时代竞争时文化底蕴的增加,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推动英语跨文化属性的实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始终与文化发展相关联,可见其创新实践的内在价值。

1.1 有利于涵养直面时代文化竞争的精神底气

文化自信是时代、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是与民族振兴进程必然伴行的自发文化觉醒。文化日益成为国力角逐的关键内容和重要场域,是如今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发展的重要特点,世界很多国家相继推出文化发展战略就是这一特征的直接表现之一。“从文化中借力、在文化上发力,并着力提升自身文化发展优势”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选择。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教育国家化等发展背景下,文化竞争愈加激烈。经济全球化作为最明显的客观进程,对思想文化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多极化的发展,不难预见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将更加猛烈。互联网发展又给予世界经济和文化等新的发展空间,文化作为软实力竞争因素,与互联网的虚拟性具有内在的联系;各国纷纷提出文化战略,以期在一轮又一轮的文化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文化战国”将成为竞争的精神“面貌”之一。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制定了不同的文化政策,体现出将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将文化战略作为对外政策支柱之一、重视本国语言地位的建设等共同特点,这些为中国进军文化制高点提供有益启发。高职英语教学实践正是注重文化质量提升的具体体现和突破口,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竞争力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语言教学发展能够为提升我国话语权提供实用的工具和桥梁,增强中国直面时代文化竞争的精神底气,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展现中国优秀文化[2]。

1.2 有利于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对于中国而言,文化自信包含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需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将民族文化塑造为活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价值观的形成可以看成是传统文化创新及转化的范例,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体现,更需要文化自信的深入推进才能够全面提升。中国当代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成果为基石并不断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优良营养。因此,需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问题[3]。故高职英语教学除了承担消除语言沟通障碍的首要责任,还承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和国际交流的责任,可以通过将文化自信培养贯穿始终。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从高职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能够在提高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基础上,明确找出中西方文化差异,并探讨差异形成的原因,形成自我文化认同感,树立正确价值观,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为高职学生面对西方不良文化保留警戒心打好基础,以增强其文化安全意识。这样,高职英语教学才能够培养出一批专业基础扎实,能胜任外事、宣传、科研、外贸、翻译、管理等事务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人才[4]。

1.3 有利于推动高职英语跨文化属性实现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播,文化传播又谱写了人类的发展史。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会制约、影响使用者的思维模式,决定使用者的世界观,并且无论是语言起源还是日常实践,思维都无法脱离语言而独立存在。因此,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会造成其思维、世界观不尽相同的结果。可见,语言与文化无法分离,文化是语言的重要部分,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载民族认同、民族情感、民族文化的作用。而不同语言可以通过翻译实现交流,这已为大量研究和实践所证实[5]。根据沟通功能的强弱,英语被划入世界语言第一方阵,成为世界通用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传播能力极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和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实现跨文化教育。这里的“跨文化”包括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基于理解并处理文化差异的自觉性,是培养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英汉语共存是前提,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并重是根本举措,共同铸造高职英语教学常态化内容[6],是推动高职英语跨文化属性实现的必经之路。

2 高职英语教学培育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育文化自信,需要提升向外输出中国优秀文化的自觉意识。现阶段,存在相关认知模糊、内容片面、技术要素缺失,以及实践缺失等现实问题,使得二者融合教学实践陷入困境。

2.1 认知不准确,影响文化自信与英语融合教育方向

文化自信与高职英语融合教学是创新实践的正确选择,需要对文化自信和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理念有较为深刻的认知,以保证教育方向的正确性。相关认知不准确,是高职英语教学培育文化自信面临的首要问题。这是因为国家相关部门、高职院校和英语教师没有构建自上而下、密切联系的宣传整体。***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时代课题,但相关部门未能够完善政策规定,使得文化自信理念在顶层设计方面处于缺位状态。教育主管部门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英语改革应重视文化功能实现,但是对于文化自信和高职英语教学融合的认知不到位,未能引起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导致其没能成功扮演“上传下达”的角色,造成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处于缺失状态。部分高职英语教师缺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素养较低,课堂教学只以英语知识教授为主,且自我提升意识较差。此种情况下,国家和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够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院校未能够及时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7],与之相应的监督作用未能够充分发挥,共同导致正确的教育理念无法落实到教学的实际环节。

2.2 内容不全面,造成西方文化单边化迁移现象严重

英语教学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是英语教育体系的共性问题,对高职英语教学创新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文化自信内涵与英语教学内容的融合。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自身强大的经济力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同化,多数发展中国家将英语和西方文化学习作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造成高职英语教学过度重视对英美文化的介绍,英语等级考试、测试材料均以西方文化背景为主,形成英美文化占据高职英语教学阵地的现状。随着文化自信战略的提出,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但仍无力抵制西方的“文化殖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关教育部门和部分高职院校未能够及时完善教材内容,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补充不到位,高职英语教材改革力度不足。因此,部分高职英语教师未能够形成中西文化内容对比教学的思维,汉语水平不够高,忽视汉语和中国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导致母语文化失语现象严重[8],西方文化单边化迁移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主要特征。

2.3 技术不到位,影响文化自信与英语融合教学智能化

在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实践中,人工智能教学技术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其对文化自信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智能引导和教学途径的拓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传统英语教学途径单一化的弊端凸显。归根结底,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过度依赖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将智能化教学认为是简单的资源照搬,将教材内容进行数字化,以图文或者音像形式进行呈现,限制了教学能动性的发挥;对于人工智能教学技术的引进处于懵懂状态,教学途径的“智能”元素出现根源性缺失状况。因此,部分教师、学生仅将自身局限在教室中,造成学习场所格式化现象,实质是教学途径、形式的格式化,使得英语教与学失去广阔的空间,阻碍了文化自信与英语教学智能化融合的进程。部分高职院校误认为智能化教学路径就是技术引进,将高职英语教学课时进行或多或少的缩减,对于教学现状的把握不准确,不了解学生运用智能化技术学习英语的需求和效果,使得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知与智能化教学接轨进程缓慢,将智能化融合教学演变为格式化教学,限制了高职英语教学途径的延伸和空间的拓宽。

2.4 实践不足,影响文化自信与英语融合学习体验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实践不足,是培育文化自信面临的又一问题。究其原因,部分高职院校不够重视文化自信与英语学习融合的体验感,将英语教学“高高挂起”,造成其他学科与英语教学联系不够密切,知识迁移能力不足。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误认为英语教学很神秘,英语学习较为困难和枯燥,其对英语文化的错误认知无从纠正,文化自信自然不足。因此,高职英语教师重视学生融合学习体验感的实践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够将该教学实践的规划有效落实到教学实践环节,尤其是课外日常教学中。对于英语文化,部分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有限的教学实践仅限于少数学生参加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竞赛等活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部分教师以词汇、短语、句子讲解为主,停留在语言基础知识层面,缺乏通过学生主体传播其文化层面内容的机会,教学实践性与日常教学常态化相分离,文化自信与英语融合学习的体验感难以实现,英语教学创新实践力不足。

3 高职英语教学培育文化自信的实践策略

语言具有文化属性,高职英语教学培育文化自信需要从更新课程思政等理念入手,正确指引教学方向,为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实践等方面的改进提供内生动力。

3.1 融入课程思政等理念,守正教学方向

高职思政教学作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目标,即在保证学生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以培养国之栋梁匡正教学方向。以此宏观目标为指向,相关部门及高职院校应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文化自信。高职英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应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强化对课程思政等理念的自主学习。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在文化自信整体化、系统化理论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形成客观推动力,保证教师文化自信的提升。在我国,“课程思政”理念指导各学科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其指导高职英语教学,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扩大化的积极表现。它能够与英语教学形成合力,保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帮助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坚定政治信仰。同时,它能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坚定政治、文化信仰和立场。

3.2 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英语教学内容是承载英语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重要载体。针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以英美文化为主的情况,需要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元素,对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9],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研究、适当引入。课前,英语教师应着重梳理蕴藏在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优秀文化教学资源,通过查找文献和相关书籍等方式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提取,并精心设计导入语,使之与英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为课堂教学融入中国优秀文化内容提供广阔的空间。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宗教、民族、地理、教育等不同教学主题,将中西方文化具体内容进行差异性对比教学,尤其应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意义的详细阐述。例如,在讲解西方节日时,可以顺势讲解中国传统节日;讲解“和平与战争”话题时,可以顺势讲解中西方同期著名的历史战役,并讲述其战争策略和内涵,用地道的英文进行表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中英文阅读任务,并适当举办演讲竞赛、文化节等活动,形成“课上+课下”一体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文化底蕴[10]。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在考试环节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考察,在英语等级考试中提高对中国优秀文化考察的比例,在促进语言测试目标实现的同时,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3.3 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宽教学途径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学途径智能化已成为无法避免的趋势。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提升人工智能等信息教育素养,依托信息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以丰富的资源内容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验中国文化,进而主动探究和学习中国文化[11]。事实上,国内人工智能已经走向产业化道路,引发高等教育技术、手段的初步变革,这必将对英语教学产生深远影响。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英语教学引进专业化教学技术;英语教师应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进行检测,筛选其学习中西方文化的相关指标,据此搜索适合学习者的精准学习资源。教师应利用人机交互功能,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阅读、听力、口语等训练资源;随后,系统对学生选择的资源进行数据处理、整合,并结合教师预先设定的学情分析,制订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计划,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节省时间。教师可以将此种模式与正常教学活动进行穿插,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教师可以高效利用此机会,发挥教学软件的功能,设计适用于所教班级学生学习的课程,并引导学生在互动模块自由表达对中西具体文化内容的想法,探索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教学新途径[12]。

3.4 融合日常教育形式,强化教学实践

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的归宿是教学实践,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育文化自信,更应该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对此,利用教学创新、智能化改革的机会,融合日常教育和学习实践等形式,无疑是改革的突破口。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易受客观环境、教育者状态和自身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良好的环境熏陶能够给学习者学习英语提供所需的动力、愿望和规划等,成为联结母语文化背景和第二语言文化体验的纽带,指引学习者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英语文化。高职英语教师可以在讲解文化和英语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组织并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将优秀文化在课堂外进行拓展,以日常教学的形式强化其实践力,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的文化和语言学习体验。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为本国学生和交换生提供平等交流和探究学习的机会,并扮演好交流过程中引导者的角色,确保本国学生能够用英文准确传达传统文化,激发交换生的文化认同感。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自主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并加大宣传,期间英语教师除了将与节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准确进行讲解,并设置相应的检验环节,还应该组织特定节日的特色活动,带动交换生或者更多外籍教师、学者等参与其中,使其在实践中切实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本校师生的文化自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