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陈 炎,孔 凯,吴建国,毛 雷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1]。世界上每一种文明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智慧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不断探索与实践的累积,是人类在千百年社会生活中的文化沉淀。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沿线国家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来华留学生已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力量。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应注重引导、讲究策略,才能让留学生将中国故事讲得更好,让世界听到更多真实的中国声音[2]。
所谓中国国情,是指中国的基本情况,包括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中国国情教育是指针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基本情况的介绍与说明,既包括自然情况的介绍,也包括人文情况的说明[3]。前者可以通过书本介绍,让学生直接学习,而后者并不能单一地利用书本知识进行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慢慢感知与体验。
随着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出,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国情教育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公布的《留学中国计划》《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等文件的要求,高校要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中国法律法规、校纪校规、国情校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内容的教育[4],帮助来华留学生熟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5]。
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知华、友华”教育和培养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国情教育也成为来华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中的必修课。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发展“留学江苏”品牌,“留学江苏”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来江苏留学生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其中,高职院校成为接收来华留学生的主要场所之一。依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显示,省内高职院校招收学历留学生6 533人,受疫情影响,较2019年的6 971人略有减少。通过对省内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来中国之前对中国的整体印象集中表现为“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漂亮”“发展很快”等。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情况见表1。
表1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情况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可知,江苏省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尚有欠缺,有些仅停留在表面,不够完整。来到中国后,留学生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又增加了“安全”“干净”“很方便”“学校管理严格”“生活节奏太快”“学校规定多”“公共场所太吵闹”“堵车”等,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因此,学校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中国国情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开展中国国情教育,引导来华留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客观理解中国,是我国对来华留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课堂教学是开展国情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来华留学生获得中国相关知识最直接的途径。被调查的高职院校均开设了“中国概况”课程,但课程所用教材各异,主题内容均涵盖了中国自然和人文条件、中国政治、中国经济及中国社会四个方面的内容。另外,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江苏文化符号”“江苏交通”“走近南京”“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国情相关的课堂知识,让来华留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认同中国。
文化活动是开展国情教育的辅助手段,是提高来华留学生感知中国文化能力的重要渠道。文化活动不但可以培养来华留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来华留学生扩展文化知识,近距离体验风土人情,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江苏省是全国教育大省,来江苏留学生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打造了“留学江苏”的国际教育品牌,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系列文化体验活动。“聚焦美好江苏”“同乐江苏”“洋眼看江苏”“江苏故事”等系列活动,帮助来华留学生深度了解中国,走近江苏,并为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激发了来华留学生学习的兴趣。江苏省内高校也开展了多种文化体验活动,如国际文化节、国际美食节、汉语演讲比赛、中文歌唱比赛、茶艺、书法、剪纸、实地参观等,从各个方面丰富了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体验,以多种形式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为来华留学生开辟了更宽、更广的感知中国的视角。
共同情感是开展国情教育的现实基础,是来华留学生跨越国界和民族,开展文化交流,提升亲切感的重要前提,能够有效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来华留学生大多是第一次远离家乡,独立到异国求学,加上语言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心理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孤独感。来到学校以后,教师、辅导员、宿舍管理员等是留学生最亲近的人。在入校报到时,教师给新学生提供的照料、温暖和尊重会在第一时间与学生建立起情感联系,让这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外国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迎接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关心学生的生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双方多走近彼此,就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少一点抵触和戒备,相处就更为融洽。在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中,学校要邀请留学生一起参加活动,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从而认同中国文化,尊重中国文化。
总体来说,目前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模式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文化体验为辅,最终要实现共同情感的培育。这一模式实现了知识和体验相结合,也促进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但只侧重于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而忽略了专业学习和技能实践,且留学生来源国不一,群体适应性情况不同,往往不能一概而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招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其中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人数约占全校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40%,哈萨克斯坦成为学校来华留学生主要来源国之一。学校2017—2020年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录取情况如下:录取234人,其中男性112人,女性122人,男女比例趋于均衡;入学年龄在16岁(含)以下的学生55人,17—19岁的148人,20岁(含)以上的31人。学生学历以高中居多,少数学生为职业院校毕业,主要生源地为首都努尔苏丹市和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市,以及部分周边城市。
3.2.1 总体适应情况
以学校哈萨克斯坦籍来华留学生为例,按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90份,收回调查问卷90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85份。结合调查和观察可以发现,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中部分汉语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普遍表现较好,能够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积极结交中国朋友,融入学校生活,主动适应中国文化学习和生活。但是部分汉语能力较弱的学生确实存在明显的跨文化不适应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课堂学习跟不上。约35%的学生认为中国的课堂枯燥乏味,教师讲授的内容太多,课堂进度过半以后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也不想再听下去。二是学习态度不认真。约31%的学生存在迟到早退、上课不带教材等不良习惯,约18%的学生存在无故旷课的情况。三是不能适应学校作息与规范。约65%的学生存在“不吃早饭”“抽烟”等不良习惯,约11%的学生存在“晚上不睡,早上不醒”等问题。“夜猫子”已经成为留学生的标签,时差不转换,作息时间不能适应学校要求。四是住宿管理不适应。约29%的学生不能适应宿舍管理中的“门禁”规定,约6%的学生既不能理解也无法适应,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年,晚归或不归都是个人私事。五是心理状态不稳定。约51%的学生在新环境的新鲜感过后,对周边事物的关注度急剧下降,经常感到无聊,宅在宿舍,不安感、孤独感、思乡感加重;约5%的学生甚至对自己的留学决定和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产生了一些负面情绪。
3.2.2 成因分析
第一,自然环境全然不同,导致生活上的不适应。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从南到北的跨度相当于我国长春市到漠河以北,大陆性气候在冬季非常明显,寒冷长达5个月;而盐城位于中国南方地区,四季分明,又濒临黄海,季风性气候明显,雨水较多。湿冷、湿热等天气因素导致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水土不服”,常常给其带来焦躁和不安,加重了自身与新环境的隔离感。
第二,民族文化大相径庭,引发认同上的不适应。哈萨克斯坦人民具有很强的游牧民族的特征,能歌善舞,多具有热情、自由的性格特征;而盐城地区农耕业发达,人民多具有含蓄、踏实的性格特征。教师认为学生散漫,没有规矩,学生则认为教师冷漠、固执,双方难以互相认同,逐渐减少交流,进而加重了学生的心理戒备感。
第三,教育体制的差异,造成学习上的不适应。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原先接受的教育及文化传统与中国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很难适应课堂上的教学环境。随着好奇心的下降,留学生对课堂中教师传授的文本知识逐渐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进一步加重了留学生在学习上的抵触感。
第四,语言沟通存在障碍,导致交流上的不适应。哈萨克语和俄语是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的主要用语,部分留学生会英语不会汉语,部分留学生会汉语不会英语,在与教师及其他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中存在障碍,加重了彼此交流的距离感。
第五,饮食习俗千差万别,带来饮食上的不适应。哈萨克斯坦畜牧业发达,饮食以奶类、肉类为主,面食次之,蔬菜较少,饮食结构较为单一。哈萨克斯坦人民在日常饮食中,肉类主要有马肉、羊肉、牛肉,蔬菜主要有土豆、洋葱、胡萝卜。其次,哈萨克斯坦人民喜爱饮酒,主要种类有马奶酒、葡萄酒、伏特加、白兰地等。而盐城地区农耕业发达,日常饮食中米饭、猪肉较为常见,口味清淡,饮酒较少。饮食不习惯让留学生思乡情更切,降低了跨文化共情的幸福感。
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将中国国情融入教育全过程,通过课堂、课外、校外三个途径,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3.3.1 打造“语言+文化”课堂教学
首先,突出汉语教学地位。汉语学习是打开跨文化交流的窗口,是交流沟通能够有效实现的基础。在留学生入学初期,开展“综合汉语” “汉语视听说” “汉字读写”等课程,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加强汉语教学,迅速提升留学生的汉语能力,在较快的时间内帮助留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减少因语言问题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障碍。
其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中国概况”课程教学,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引导留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习俗、经济教育。增设“走近盐城”课程,盐城作为学校众多哈萨克斯坦籍来华留学生的第一居住地,是绝大部分留学生了解中国的第一窗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生动、具体的案例讲述盐城文化、盐城故事,以期培养留学生对盐城的情感。
最后,强化留学生入学教育。入学初期是留学生彼此建立良好印象的重要阶段。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时期,对留学生开展必要的入学教育,从出入境管理规定、公安部门法律常识、医疗卫生与健康,以及学校的校纪校规,为留学生开展详细的入学知识教育,帮助留学生树立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观念。
3.3.2 重构“实践+体验”课外教学
首先,引导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书法、茶艺、剪纸、汉服及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等多种文化体验活动,加强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如学校定期举办中国茶艺研修活动。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茶叶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基于此,学校以茶为媒,以茶会友,研修茶艺,引导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了解中国茶艺,学习中国茶道。
其次,带领留学生主动走近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组织留学生实地参观盐城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拉近留学生与盐城地域文化的距离。哈萨克斯坦是内陆国家,大多数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对海洋存在期待感、探索感。学校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优势,组织学生走近黄海,学习盐城湿地、海盐及海洋文化。在盐城申报湿地遗产期间,学校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受邀参加盐城黄海湿地申遗宣传片的拍摄,以一名在盐城生活的外国人视角讲述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是中国故事、盐城文化不折不扣的讲述者。
最后,推动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会主流文化。带领留学生紧跟中国重大时事热点,参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验与学习活动,提升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认同感。例如,学习***总书记给留学生们的回信,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主题活动、国际友好人士脱贫攻坚主题观摩活动,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组织学生参与以“疫情”“建党100周年”“建国70周年”等为主题的各类征文比赛,讲述“自己”眼中的中国社会。
3.3.3 引入“学业+企业”合作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中承担着技术输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责任。学校一直坚守“职业立身、技术报国”的校训精神,积极为中外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学校对接悉尼协议标准,以品牌特色专业开展留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建立具有国际水平并独具特色的留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严格推进留学生职业教育,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国际技术技能人才。以“学业+企业”模式开展合作教学,留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在校外企业中锻炼实践能力。
2018年和2019年哈萨克斯坦籍来华留学生就读本校专业情况统计见表2。结果显示,商务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尤为热门,原因在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往来日益频繁,对商务和物流等领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国家,在大力推进世界级物流运输体系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跨境物流人才[6]。
表2 2018年和2019年哈萨克斯坦籍来华留学生就读本校专业情况统计
在“学业+企业”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与盐城市物流产业园开展校企合作,让留学生到物流公司切实体验物流工作的每一环节,更加直观地学习中国物流业的行业标准,了解中国企业工作方式,感知中国企业文化。在此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实习情况加以考核和评估,保证教学效果。留学生紧跟学校和企业的要求,在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从学员到职员的身份转换。“学业+企业”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留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同时还提升了留学生今后在与中国贸易往来相关工作中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也为“一带一路”中物流行业提供了大量跨境物流人才,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与经济发展。
对广大来华留学生开展国情教育是来华留学生个人成长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职院校要依据来华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而全面的国情教育,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引导留学生用各种方式去“发现中国、感受中国、体会中国”,促进我国与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进一步构建我国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话语体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