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价值导向及实现路径研究

时间:2024-07-29

王珍珍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江苏 苏州 215009)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高职院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质量科研成果的研发与应用必然需要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的支撑。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在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升培养人才质量上发挥着“驱动力”的作用。随着国家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想要以科研进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引导高职院校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学校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就高职院校科研活动中的价值导向,探讨引导科研人才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价值方向的路径。

1 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特征

20 2 0年,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 46 8所,占同年高等学校总量的53.62%[1]。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模上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虽然与普通教育相比是不同类型的教育,但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科学研究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对学校自身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对其思想认识不清、价值导向不明,社会定位不准,导致科研工作缺乏重心和着力点,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开展。只有厘清上述问题,才能正本清源,从根本上扭转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颓势,实现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良性发展[2]。职业教育作为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类型,既有教育的共同特征,也有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具备教育的三大职能,需要履行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职能。但是从高等教育三大职能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功能和价值,与研究型大学、应用型院校有着本质的区别,见表1。

表1 不同院校类型的高校职能的区别

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内涵和定位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本质的区别。当代知识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类知识的价值经由生产、流通、消费、增值和再生产的过程得以实现[3],因而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价值也就在于知识的流通、消费和再生产,具体体现在知识的收集、整理、传播、转化、应用以及改造创新。从知识经济学的视角看,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的科研活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 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价值导向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我们需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及其功能价值,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进行科学定位,明确科研活动的价值导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4]。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应当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群体共同成长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基本价值导向,贴合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科研创新活动。

2.1 反哺教学,聚焦人才培养首要任务

高等学校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高等学校的一切活动,不仅要服从于这一根本宗旨,还要有利于这一根本宗旨的实现,科学研究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具有高等学校所共有的特征,因此,人才培养、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也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根本宗旨。

科研活动具有反哺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是源与流的关系。教学是科研的前提和基础,科研是教学的提高和升华,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教师通过对教育实践过程的反思,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内容,又将科学研究的结论再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进一步印证和改进,从而实现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方法,以此形成“教学—科研—教学”的良性循环。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得科学研究活动变得有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2.2 找准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科研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和价值取向,是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高职院校实现科研活动高水平发展的根本所在[5]。高职院校一般“出生”在地方,“成长”于地方,与地方联系密切,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与普通高校进行的基础性研究活动不同,高职院校进行的应用研究注重对现有知识的传播和应用,侧重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相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周期短,能够快速、直接地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深受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喜爱。高职院校只有服务于地方的发展,才能够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实现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高水平发展。

2.3 需求导向,满足企业实际需要

贴近企业实际需求进行科研活动,是高职院校科研的命脉所在。研究型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基本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贴近科技前沿,具有“高精尖”的特点[2],而高职院校的定位决定了其不必追求重大理论研究和科学发现,不必强调科研的原始创新和新理论的构建。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着力点,应该以应用技术研究为基本价值导向,面向生产一线,紧贴地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2],在企业的生产一线找难点、找项目,为企业解决生产、管理、服务等生产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难题,切实解决企业生产发展的现实问题,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地方服务,不断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提高社会发展的水平,促进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2.4 提高能力,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教师是高职院校第一位的人力资源,学生是高职院校培养和教育的主体,师生的成长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必须有利于师生成长。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并非一定强调利用科研项目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完备性与系统性,而是强调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总结和传播知识的能力。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过程比结果重要,失败的科研项目也是创新的结晶[3]。从兴致勃勃的立项研究,到口服心服地承认失败,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团队协作、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得到有效训练和提高。

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够不断探索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出发,围绕职业技能的培养,形成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够紧跟行业发展前沿的科技和资讯,也可以在科研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科研技能,提高科研素养。

3 高职院校科研活动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3.1 科研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院校必须找准发展定位,坚持办地方满意的职业教育。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组建高职院校科研团队,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难点、痛点为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主攻方向,立足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培育独特的科研发展方向。在文化、经济、管理等领域,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人力和智力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决策、企业管理等提供决策咨询;找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方向,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潜力的文化资源,实现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地方政治和文化建设[4]。

3.2 深入企业找项目、贴近企业需要搞科研

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大量的新信息需要整理、新技术需要消化、新问题需要解决,也就需要高职院校在重视应用技术研究的同时,在项目立项阶段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弄清市场的需求,积极寻找为企业服务的突破点,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或咨询服务,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联合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职业院校需要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提倡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选择企业作为技术合作的单位,通过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改造、技术引进、转化与推广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技术服务中探索项目研究的重点和解决方法,在生产一线中捕捉项目难题,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科研的灵感来自于现场、科研的过程贯穿于现场、科研的结果应用于现场[6]。

3.3 科研项目提升学校内涵建设

相对于应用技术研究面向行业、企业与生产一线[2],高职院校教学研究主要体现在提升学校内涵的建设上。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同样也会衍生出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下,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通过开展教学调研和实验等,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不断丰富和深化高职教育理论,为高职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实践的支持,帮助高职院校改进管理、提高质量、加快发展。同时,这一过程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水平,提高了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7]。高职院校在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微观问题和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宏观问题两个方面。

1)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会不断遇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管理等现实问题。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者,在对教育过程微观问题的研究中,教师处在有利的位置。因此,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使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技术和手段融入教学,并结合课堂实际选择和探索优化组合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需要着重开展的工作。

2)对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等宏观问题,则需要由专职人员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学校定期召集科研人员组成专业团队,围绕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讨,构建有计划的课题研究网络,形成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多个层次的课题研究体系,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等,以科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8]。

3.4 科研活动助推师生成长

3.4.1 科研活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科研活动的执行者,科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重要方式。在科研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觉的、有意识的探索学习,能够增强其科研意识;不断主动学习科研项目所涉及的基础理论(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通过科研过程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资料收集等各个环节的训练,教师的科研、能力能够不断地得到增强。科研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求真,能够培养教师形成坚定的意志、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勇于面对失败的科研精神。

3.4.2 科研活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科研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影响重大。全方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时,注重将科研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鼓励将科研活动融入教学,并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师科研过程和结果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资源,将科研工作作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现科研活动的教学化。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能竞赛和科技社团活动,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要实现科研的过程和结果最大限度地融入教学过程,科研活动就需要吸引学生参与,需要教师在制订科学研究的计划和方案时,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专业训练。在研究过程中,学校要制定规范,要让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让学生在科研过程中成为教师的助手,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真正发挥科研活动对人才培养实质性的支撑、引领、反馈和促进的作用。

4 结语

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地迫切。培养具备优质、高效科研能力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也是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对科研人才的精神引领和思想引导,是高职院校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科研活动在服务社会发展、贴近企业需求、引领教师和学生成长等几个方面,对引导高职院校科研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作了一些探讨,希望能以此引出更多的探讨和实践探索,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