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北北部地区冬小麦丰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4-07-29

□文/任亚红 董志疆 张素霞 王鹏羽

河北省北部地区冬小麦种植区域包括保定市安国、定州,沧州市肃宁、黄骅以北,及廊坊、唐山、秦皇岛市全部,分属于太行山山前平原、海河低平原和冀东平原。本区地处黄淮海冬麦区北界,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海拔50 米以下。土壤类型主要为肥力较高、质地疏松、酸碱适中的褐土,土壤深厚耐涝,耕性良好。

一、气候特点及影响

本区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雨水集中、多发灾害性天气,秋季多晴好天气,冬季干燥、寒冷、多风。全年≥0℃的积温变幅4200~4700 度·日;≥10℃的积温3400~4400 度·日,最冷月平均气温-10.7 至-4.1℃,极端最低气温通常-24℃。全年降水年际分布不均,降水集中在7~9 月份,小麦生育期降水量100~215 毫米。全年无霜期140~220 天,终霜期在4 月初。正常年份,本区域小麦可安全越冬。在低温年份或偏北地区,抗寒性较差、种植不当的小麦品种易受冻害。冀东平原区早春降水少,常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部分年份甚至秋、冬、春连旱,对小麦后期产量影响不容忽视。

二、播前准备

(一)种子处理。用戊唑醇、烯唑醇、咯菌腈等杀菌剂与70%的吡虫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每100 公斤种子用戊唑醇有效成分3~4 克、烯唑醇有效成分4~5 克、咯菌腈有效成分3.75~5 克,任选其一。70%的吡虫啉粉剂50~70 克适量对水,拌种20~25 公斤;地下害虫重发地块还可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4 公斤于整地前同肥撒施。病虫害混发区,可用上述杀菌剂和杀虫剂混合拌种达到“一拌多防”,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二)秸秆还田与造墒。玉米秸秆还田,要求粉碎2 遍,田间没有根茬和较长的秸秆。7~9 月降水较少时,可于玉米收获前10~15 天带棵洇地,等土壤墒情适宜后再收玉米、整地播麦,做到“一水两用”,如此即促进玉米灌浆又可为小麦播种造墒。

(三)科学施用底肥。小麦优质高产需要肥沃的土壤,在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基础上,每亩可施用烘干鸡粪200~250 公斤作有机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精准施用化肥,建议氮肥用量的35%~40%作底肥。

(四)精细整地。秸秆还田后,为保证出苗质量,建议采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强力镇压一体化机具精细整地,给小麦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旋耕深度15 厘米左右,建议旋耕2 遍,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地面平整。提倡每隔2~3 年深松25 厘米以上,减少耕层秸秆比例,提高整地质量,利于小麦根系生长。

三、播种及播后镇压

(一)播期播量。一般年份,自北向南,唐山、秦皇岛冬麦区适宜播种期为9 月27 日至10 月3 日;保定以北及廊坊适宜播种期为10 月1 日至7 日。适播期内播种量为12.5~15 公斤/亩,每推迟播种1 天增加播种量0.5~0.6 公斤/亩。

(二)播种形式。可采用15 厘米等行距播种机等行距播种或密行匀播,与等行距播种相比,密行匀播可减小播量5%~10%。

(三)播后镇压。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碾碎坷垃、踏实土壤、提高出苗率。

四、冬前与冬季管理

(一)化学除草。冬前分蘖期重点防治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恶性杂草。防治节节麦,可于小麦越冬前、杂草出齐后,每亩用3%世玛油悬乳剂(甲基二磺隆)20~30 毫升加助剂拌宝60 毫升对水30 公斤喷雾。防治雀麦,可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等。防治野燕麦、看麦娘,可用氟唑磺隆、啶磺草胺以及精恶唑禾草灵、炔草酯等。

(二)浇灌越冬水及压麦。北部麦区11 月底~12 月初陆续进入越冬期。越冬水灌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4~6℃开始,掌握在“日化夜冻”日期浇灌。“冬季压麦”要选择晴天下午12:00~16:00 点之间进行,可压碎坷垃,弥合裂缝、保墒、保苗安全越冬。

(三)禁止放牧。冬季要禁止放牧,麦田放牧对麦苗有多种危害,严重时导致麦苗死亡。

五、春季田间管理

(一)锄划增温。河北省北部麦区于3 月初至15 日陆续返青,小麦返青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锄划增温、促蘖。

(二)浇水追肥。北部麦区一般在起身末至拔节初灌水追肥,灌水追肥要坚持“因苗分类”管理。一般麦田,在拔节初期(保定地区小麦拔节期4 月6 日~12日;唐山地区小麦拔节期4 月20 日左右浇灌,亩浇水量50~60 立方米,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7~20 公斤。对群体充足(亩总茎数超过120 万)且肥力较好,或有倒伏倾向的麦田,灌水一般可推迟至拔节后5 天。而对群体不充足,较干旱或苗弱田适当提前到起身中期(3月下旬~4 月上旬),亩浇水量50~60 立方米。小麦第二水管理在抽穗扬花期。

(三)防治病虫草害。麦田病虫害以麦蜘蛛、纹枯病、吸浆虫、白粉病、茎基腐病为主,麦蚜在部分麦田有大发生的可能。为达到防病、治虫、增粒重、防早衰和干热风的目的,在小麦开花后7~10 天左右,采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叶面肥、等混配剂喷雾开展“一喷综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