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昔日风雨李营路今日美丽乡村情滦南县李营村旧貌换新颜

时间:2024-07-29

□文/王文强

在燕山脚下、渤海之滨的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一个美丽的村庄吸引了世人的注目,如今来这个村考察参观的国内外人士络绎不绝,每年接待的考察参观的人数达2 万人次。她就是滦南县姚王庄镇的李营村。全村现有245户,738 口人,其中党员59 名;2019 年人均收入达到8 万多元。多年来,李营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县荣誉称号100 多项。纵观李营村的发展变革,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发展历程,为其它农村振兴和发展提供了可学、可鉴、可复制的典型范例。

摸清底数现状 选准“领头雁”

上世纪八十年代,李营村还是一个“旱收蚂蚱涝收蛙”的穷村,每年人均收入在300 元左右,村民以懒、散、偷出名,村里晚上不是失火就是失窃,各村还流传着“有女不嫁李营村”的俗语。转变始于李志刚的“临危受命”。1987年,31岁的李志刚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攥紧拳头暗下决心,把富民强村看作自己的工作使命,而且这一干,就是33年。

选准突破口 治乱先治穷

30 多年前,李营村1400 亩耕地大部分是盐碱地。一亩玉米每年只产三四百斤,村“两委”经过考察论证,决定将旱地改成稻田,从改变种植结构入手,提高土地效益,增加村民收入。众所周知,在当时浇小麦水都不够用,开发稻田谈何容易?李志刚书记憋足一口气,带领村民打井、修水渠,1988 年开发了800 亩耕地,秋后水稻获得大丰收,亩产稻谷1200 斤,亩效益1000 多元。村民尝到甜头后,第二年把剩余土地全部开发为稻田,效益成倍增长。

抓精神文明建设 彰显文明村风

李营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讲正气、促和谐蔚然成风。从普法教育入手,使法治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崇德向善的激励机制,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彻底杜绝了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遵纪守法,与广大村民一道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30多年来,李营村从未出现刑事案件。同时通过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评选表彰等活动,并利用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民俗和文化娛乐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先进文化占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勇立潮头展雄姿 生态宜居闪亮点

李营村在李志刚书记的带领下,在1988 年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劈”出了村里的“十”字主街道,过去的乱村脱掉了破败相,以柴草不进村、排水处处通起步提升,到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基础工程的实施,本着“长期规划、逐年投入、全力打造”的目标,大手笔谋划、大动作创建、大力度推进,成就了今天“以绿养绿”的大美李营,古香古色的牌坊,纵横有致的街巷,红顶白墙绿树,亭台轩榭长廊,更有点缀其间的别墅式小楼,花木繁茂,内成景、外成林,四季披绿,三季飘香,展现出一幅干净整洁,靓丽秀美的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的独有画卷。

李营村从贫穷落后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为各级党委、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开阔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

一是要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引领作用。这尤其需要乡镇一级党委在党建工作上大手笔谋划,大力度推进:首先要抓好基层党组织理论武装,经常地组织党团员先进性专题学习培训、理论学习交流等活动;其次抓好党建队伍建设,坚持“上下衔接”,乡镇组织部门制定基层党建指导方案,培养和壮大专职党建队伍,重点培养、任用对党忠诚、踏实肯干的高素质人才;最后抓好严格考核和问责,真正发挥考核结果在选人用人、奖励惩处、追责问责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同时将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情况纳入考核与评比,根据各村不同的实际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步伐。

二是为基层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乡镇政府应组建技术骨干队伍,深入各村调研,根据土壤、气候条件,帮助村民探索合适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品种。可划分种植区,对不同作物集中连片管理。另外,定期举办农业知识讲座,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辅之以手把手教学,使农业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像李营这样美丽乡村的示范引领下,山清水秀、云白风清的宜居环境将会成为新农村的名片,衣食无忧、精神富足的田园生活将会成为村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明日的乡村也必将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一面光辉旗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