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赵雪贤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
赵雪贤
无土栽培指不使用天然土壤而使用营养液灌溉进行作物栽培的方法。我国常见的无土栽培方式有营养液膜水培、浮板毛管水培、深液流水培、喷雾栽培、有机生态型基质固体栽培、基质袋培、岩棉培、基质槽培、鲁SL型槽式基质培等等。
无土栽培最基本的设备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栽培保护设备,如温室、塑料大棚及中、小塑料拱棚等;二是用于无土栽培的配套设置,如栽培槽、贮液池、供排液管道、基质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1、营养液膜栽培
作物栽培槽的槽体长度根据地形条件而定,一般10—20米均可,槽底宽25—30厘米,槽高20厘米,底面整平压实,有一定坡降(1∶75左右)。上边辅一层黑白双色塑料薄膜,宽75—80厘米,略长于畦长,白色在下、黑色在上(厚度0.2毫米左右),将带苗的育苗块(一般为岩棉育苗块)按株距摆放在槽体中间,呈一行。然后将两边的薄膜兜起,呈三角形,植株露于三角膜上边的外边,两边用夹子夹住固定,内部防止曝光,以利根系生长。每个栽培槽的一端设2—3个直径为2—3毫米的细管注入栽培槽内,以使栽培槽底部供应的营养液呈一层薄膜。每槽每分钟的供液量以2升为宜。小型作物栽培槽的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栽培床由聚苯乙烯制成的呈波形的栽培床。该法的设备包括:栽培床、盖板、电泵及时间控制器几部分。栽培床长300厘米、宽101厘米,床架高50厘米左右,用床腿支撑,平放在地面上。床体呈波形,波形沟深度5厘米左右,101厘米宽的床面上,设波状沟6—7行,下部用隔热材料填实,上面覆上盖板,顺波沟打上栽培孔,用以固定作物,孔距根据作物株距确定在栽培床一端,每一栽培沟与供液管相连,定量供液。
营养液膜栽培对条件要求较高,须注意以下几点:(1)不论什么栽培设置,栽培槽底部必须十分平滑,并保持一定坡降,以便营养液流畅通顺;(2)保持不断供液,一般每槽每分钟供液量为2升,长的栽培槽4升/分钟。供液量不足,影响根系的氧气供应。贮液池的营养液供栽培循环使用。一般每亩地的贮液池约1—1.5立方米;(3)营养液膜栽培对营养液的盐度及pH值要求更为严格,因此要经常地进行检测。番茄的电导度为2.5—3.5毫西门子/厘米;莴苣为1.5—1.8毫西门子/厘米。营养液的pH值应保持在5.5—6.5;(4)营养液膜栽培作物与空气接触面较大,槽温受气温影响而变化较大,因此应注意气温变化或采取必要的控温措施;(5)由于营养液为循环使用,一旦发生病害污染,就极易扩散,需注意栽培设施用具的消毒和卫生管理。
2、浮板毛管水培
栽培槽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聚苯乙烯膜泡沫板压模制成长1米、宽0.4米、深0.1米的凹形槽,可连接成长15—30米的栽培槽,内衬垫黑色聚乙烯膜防渗漏,槽内液面飘一浮板厚1.25厘米,宽度不超过定植板上两行定植穴的行距,浮板上铺规格为50克/平方米的无纺布成湿毡状,由定植穴伸入液面的定植杯紧靠浮板两侧定植作物。营养液由定时器控制水泵,每天定时输液,通过管道,空气混合器流入栽培槽更换培养液,经由排液口流回贮液池。根系耗氧量大的作物也可采用岩棉块或聚胺酯泡沫块育苗,育苗块直接置于浮板中间铺一条软滴灌带与进液口相连,以增加苗期湿毡上的供液量,等浮板上湿气根长到一定程度,根系自然就伸到培养液中吸收水肥。进水口可接空气混合器以增加丰氧功能,出水口设水位降调节截面,一般每1—2小时供液1次。
3、深液流水培
与营养液膜技术差不多,不同之处是流动的营养液层较深(5—10厘米),植株大部分根系浸泡在营养液中,其根系的通气靠向营养液中加氧来解决。这种系统的主要优点是解决了在停电期间营养液膜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的困难。整个系统基本由地下营养液池、地上营养液栽培槽、水泵、营养液循环系统和营养液过滤池及植株固定装置等部分组成。营养液由地下营养液池经水泵通过供液管道注入营养液栽培槽,栽培槽内的营养液通过液面调节栓经排液管道通过过滤后又回到地下营养液池,使营养液循环使用。深液流法目前在广东省推广面积较大。
4、鲁SC—1型无土栽培
栽培槽体呈倒三角形,上宽与槽高为20—22厘米槽长2.5—3.0米,中间设垫篦一层,上铺棕皮,填入基质,垫篦下部为空间,供营养液流动供液。栽培槽两端各设10厘米空档,一端与进水管相连;另一端设虹吸排液管,供液达到一定高度后,营养液由虹吸管自动排出,自上而下,循环供液。在高大的温室内可以上下吊挂2—3层槽体,如果在塑料大棚内栽培可以在地面设一层栽培槽。栽培槽可以用上述的铁皮做成,也可以用水泥和砖砌成,或者就地取土打成。其槽体结构与以上相同。如果是用土打制的槽体,在槽内需先铺一层0.15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在槽两端设置供液与排液槽头,以便供液与排液使用。供液管由直径25毫米钢管或硬质塑料管制成,并与每一供液槽头处相连,由此处供液。排液槽头处设直径20—24毫米虹吸排液管。并与排液总管相连,排出的营养液流回贮液池。如此循环供液。供液时由时间控制器启动电泵,定时定量供液。每亩栽培面积需要设容积为5—6立方米的贮液池一个。一般设在温室中部。贮液池用砖砌成,用优质水泥抹面。营养液由时间控制器启动电泵,定时定量供液,一般每天供液3—4次,每次约15分钟。营养液灌满贮液槽后再流回液池。
5、岩棉培
岩棉培的给液方式分为循环式和非循环式。全封闭循环式给液可避免营养液排出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保护环境。营养液槽是用砖和水泥砌成的不漏水的水槽,为供液均匀一般将营养液槽设置在日光温室中央位置。营养液槽的容积由栽培面积决定。面积为4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营养液槽的容积约7—10吨为宜。为防止渗漏营养液槽底面与四周铺一层油毡。为了营养液槽清理方便,在槽底砌一20厘米见方的小水槽。岩棉培栽培床以聚苯板构成床体,对薄膜起保护作用。塑料膜用来包裹岩棉块,并使营养液不外漏。塑料膜为宽1—1.1米、厚0.12—0.15毫米的银灰膜或黑白膜。岩棉块是植物生长的地方,规格为宽30厘米、厚7—8厘米、长90—100厘米的农用岩棉。岩棉块底部与塑料膜之间垫3行聚苯板条,形成回液沟,使多余的营养液存在沟中,并顺沟从排液口、排液管流回,防止根部因积水而发生沤根现象。从营养液槽通向栽培床中软质加液管的主管道粗细与水泵相应,并在主管道上装一过滤器,防止软质加液管堵塞。营养液由泵从营养液槽抽出,经过滤器由加液主管进入加液软管,流入岩棉块被植物吸收,剩余部分顺聚苯板条构成的回液沟经排液口、排液主管流回营养液槽,完成一次循环。
6、喷雾栽培法
栽培容器呈梯形,作物栽于两侧平面上,根系悬挂在梯形容器内,在容器内设若干营养液喷头,喷出的营养液成雾状,供应作物对营养和水分的需求,使水、肥、气三者得到协调充分的供应。一般每3—5分钟喷雾一次,每次连续喷雾数秒钟,这种方法对喷头工艺要求很高,要求雾化程度要好,雾滴过粗或不均匀则会影响作物生长。此外,根系温度应相对稳定,应设置控温装置。
7、基质槽培法
在一定的槽体内,填入基质,供应营养液栽培作物,其设置包括:栽培床、贮液池、电泵和营养液供排管道等。一种方法是:栽培槽一般长15米,宽1.2米、高30厘米,用砖砌成墙,墙厚13厘米。槽底可以砌底,供液后回收营养液;也可以不砌底,供液后不回收营养液;或者将肥料干施在基质层内,通过浇水供作物对营养和水分的需要。另一种系统槽栽法:以砂子作基质,由栽培床、贮注池、抽水电泵和供排液管道等几部分组成。其特点是营养液从槽底部进入栽培床,再流到贮液池中,整个营养液都在一个封闭系统内,通过电泵强制循环供液,回流时间由时间控制器控制。栽培槽体根据地形及栽培要求安排。
8、固体基质袋栽法
用尼龙袋或黑白双色聚乙烯袋装入基质。一般用于栽培瓜类或茄果类作物,按株距在袋上打上直径为8—10厘米的孔,按行距呈枕式摆放在地面上,安装滴灌管供应营养液。每孔栽放一株作物并安装一根滴灌管供液。栽培袋内装入的基质一般为草炭占40%、蛭石占30%、珍珠岩占30%的混合基质。袋培的另一种形式为立式袋培。立式袋培的袋高和宽各为30厘米,容量为30升,每袋栽一株大型果菜作物,用滴灌供应营养液。基质用单一种或混合的均可。
9、有机生态型基质栽培
利用高温发酵消毒的鸡粪、蒿秆末、饼肥等按一定比例混入栽培基质,然后在基质上铺软滴灌带替代传统基质培用营养液滴灌的方法,定植后20天依作物长势追施复合肥、硝酸钾等数次,应用此技术栽培出的番茄的品质产量均不比传统基质培差,且排出液硝酸盐浓度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而不污染环境。此法目前应用的较多。
(作者单位:永年县农局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