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武培秀
大名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现状及防治意见
武培秀
小麦赤霉病又名烂麦头,在我县是一种偶发性、突发性真菌病害。该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以花期侵染为主。小麦被侵染后在穗部形成红色胶质斑点或霉层,影响小麦正常授粉与灌浆,不但造成减产,更严重的是感病麦粒人畜使用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等急性中毒症状,直接威胁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病害。1997年以前在我县很少发生,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春季雨水偏多、加之玉米、小麦秸秆还田和灌溉条件改变,使得小麦赤霉病在我县的发生频率增大且范围不断扩大。1998年小麦赤霉病在我县暴发,发生面积达50万亩,当时由于我们对赤霉病防治缺乏经验,造成1998年小麦减产。1998年以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是2003、2004、2005、连续三年普遍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亩.2012年发生面积35万亩。由于推广了预防机制和发生后防治及时,对小麦收成没造成大的影响。2005年我们对我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大面积普查,发现我县种植的小麦品种间发病程度有差异。所有品种病穗多为局部感病,很少有整穗发病。近两年由于推广了小麦一喷多防技术,赤霉病发生得到控制,2013年5月8日正是小麦扬花期,我县出现降雨天气,由于预防及时,赤霉病没有形成流行。
由于赤霉病有偶发性,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天气,即可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大流行;连续三天降雨,雨量达12毫米以上,田间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极有可能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目前生产上栽培品种对小麦赤霉病抗性差,田间菌源量充足,天气状况人为无法控制,一旦发病后再防治效果差,因此必须做到预防为主。
1、选对防治时间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抽穗期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要尽早施药,不要等到天晴时或扬花时再喷药,应抢雨隙多次喷药防治;若使用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防治时期可提前到小麦抽穗初期。
2、选择好的药剂
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福美双等。近几年,农户普遍反映多菌灵不灵了,经过试验我们筛选出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抑菌作用较强,多菌灵与好力克按20:80混配具有增效作用。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70克兑水30—4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3、施药方法要正确
一是用药液量要足,在亩用药量一定时要加大水量,喷匀喷透。二是用药次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综合考虑菌源量、发病情况、药剂防治效果等因素,对于往年发病重的地块有必要进行两次防治,同时注意雨后补喷,对于第一次用药效果不好的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第一次用药后7天左右使用第二次药剂,效果更好。
(作者单位:大名县农牧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