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现代农业 助力三农发展

时间:2024-07-29

王贵英

构建现代农业 助力三农发展

王贵英

遵化市团瓢庄乡地处遵化市城南15公里处,全乡8280户,44020亩耕地。该乡具有“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特点,90%的区域属洪积平原,沙壤土质,酸碱度适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有效积温4470度,是发展农业的风水宝地,也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乡。为了把农业大乡转化成经济强乡,该乡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这条主线,采取“找准突破点、抓住关键点、强化支撑点”的措施,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使农业总产值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递增,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一、找准突破点—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该乡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但农田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部分耕地无法灌溉,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及可持续发展。该乡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增产增收的突破点,对辖区的4万亩耕地分期分批进行了全面治理,铺设节水管道21万米,配套机井1087眼,清理主干排水渠2.4万米,修田间道路3.3万米,栽植农田林网1200亩,形成“田成方、林成网、管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生产格局。一是田间节水管道覆盖率95%以上,年内一亩地节省水电费8.5元,节省劳务费60元,全乡农户每年可节省水电开支274万元,实现了开源、节流并重,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3个百分点,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是提高了农民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复种指数由1.59提高到1.75,农产品商品率提高了15%,年人均收入增加了500元左右。实现了由粗放型农业向生态型节水农业的有效转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抓住关键点—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增产增收的前提和保障,试验示范是强化科技的有效手段及关键,它关系到筛选、培育主导产业的大问题。随着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深入开展,该乡立足“两山夹一川(南北环山,中间平川)”的地貌特点,以农业科技培训为支撑,以示范区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加大示范力度,强化示范效果。在中部平原村建设粮油高产高效示范区,在南北山区村打造果蔬立体栽培示范区。做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1、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近年来该乡依托农业部实施的“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和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围绕小麦、玉米、花生、蔬菜等主栽作物,分别建设了1万亩小麦、5000亩玉米、3000亩花生高产、1000亩蔬菜高产创建示范区。培育各类科技示范户300户,辐射带动农户6000户。通过政策宣讲、科技培训、物化补贴、跟踪指导,使示范工程成为农民实现“三增”的有力支撑。2013年示范区内小麦单产突破500公斤,玉米、花生的平均亩产也高出普通大田143公斤、36公斤。农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示范工程成了当地百姓心中的一盏灯,起到辐射、吸引、驱动的作用。

2、果蔬立体栽培示范区。早在二十多年前烟台梨生产就成了这里山区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烟台梨市场日渐疲软,农民收入有所下滑,乡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地农技人员出点子,想对策,千方百计扭转现状。就在此时,个别农户,尝试着把黄瓜套种在了梨树园里,没想到,黄瓜爬上树后,畸形瓜少了,瓜条直了,口感更好了。农技术人员得知后,进村搞起了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籽少肉厚的“老蚧黄瓜”更适宜果园种植,果园的环境恰恰迎合了黄瓜的喜温暖忌高温,喜湿润忌大水漫灌的特性,使黄瓜含水适中、味道独特,再加上地下泉水浇灌、沼渣沼液的合理使用,使该品种黄瓜无论在栽培模式、技术管理以及营养价值上都显的与众不同,实现了“黄瓜水果双丰收”。技术相对成熟后,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及时出台了相应的惠农措施,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从此,“老蚧黄瓜”开始大规模上山了,示范面积由“百亩”拓展到“千亩”。现在和原来单纯种植梨树相比,亩收入增加5000元左右。2013年该乡梨树套种秋黄瓜面积2500亩,辐射带动农户750户,总产值突破2000万元。这种栽培模式在遵化市的示范带动效果非常强,周边乡镇纷纷效仿,全市推广面积已超万亩。

针对日益扩大的种植规模和黄瓜产量。该乡不断强化服务职能,成立了“遵化市山坡香”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绕坡香”商标、与各大超市实现了销售对接,走出了一条“黄瓜上树、农民致富”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搭成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农业生产新格局。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曾对此进行了报道。

三、强化支撑—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过去,农技人员传授技术的主要手段就是“一张嘴、两条腿”,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固然可贵,但新型的快速传媒更具挑战性、时效性。面对农民缺信息、短技术的状况,该乡农技部门在举办科技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的同时,推出了“农政通”移动政务平台,分别为28个行政村配备了“农信通”信息机及科技宣传栏,组建了由56人组成的农业信息队伍,每月为村级信息点发送信息400条以上。工作中农技人员把各村科技示范户、典型大户的电话号码记录在计算机上,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将农业技术信息分门别类地传递到相应的农户手中,彻底解决农村信息来源少和信息传输慢的问题,推动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同时,“农政通”移动政务平台还能及时传递农业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市场信息,农业气象等,为农业的现代化管理提供农政、农商、农贸等信息的高效传输。快速、高效、便捷的“农政通”,农民亲切地称之为“贴身小秘书”。此外该乡还在各村公示栏处设置了“机关效能公示牌”:农技人员亮出身份、公示手机号码。这项措施,缩短了农技人员与农户间的距离。使服务手段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单一的技术推广向全面的科技服务转变。二是由单向推广向双向互动转变。三是由“输血型”服务向“造血型”服务转变。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该乡农业发展的突破点;强化示范,培育主导产业是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点;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农技推广队伍是增产增收的支撑点。三措并举使该乡的现代农业建设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作者单位:遵化市团瓢庄乡政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