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泰戈尔与印度国际大学

时间:2024-07-29

曾小翠 ,李雪平

(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637002)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1861 ~1941) 不但

文学艺术超群,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思想家和社会实践家。1913 年因其代表作《吉檀迦利》而成为首位摘得诺贝尔文学桂冠的东方人。他写了大量有关教育方面的著作,被喻为“伟大的民族主义教育家”“理想主义的教育家”“新教育的开拓者”。1921 年在圣地尼克坦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国际大学,成为泰戈尔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基地。

一 泰戈尔创办国际大学

泰戈尔所处的时代,印度尚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末期,全国卷起反殖民统治的抗争。泰戈尔对殖民主义教育有过切身体会,对殖民学校枯燥的教学内容与机械呆板的教育方法是深恶痛绝的。为了与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做抗争,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泰戈尔决定创办自己的学校。

国际大学的前身,建立于1901 年,原名梵文字音为Brahma-Vidyalaya,中文近似地可译作“婆罗门书院”。国际大学地处农村圣地尼克坦( Santiniketan) ,起初范围并不大。Santiniketan 也是梵文字音,意为“和平之乡”。其办学主旨是: “把精神从一切桎梏中解放出来,为祖国求独立而斗争,才不致软弱无力。乏助于人,从未受益; 自助之人,才能有救。”[1]5这所学园是泰戈尔民族教育的萌芽,其目的是反对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主张国家要独立自主办教育。

1920 至1921 年,泰戈尔复游欧洲,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凄凉,这种精神上的刺激让他觉得缺少一个救济的机构。此前,他还发现在印度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中,有爱国排外的倾向,认为世界上还缺少“东西方会合”的平台。经过几番努力与多方筹备,泰戈尔最终在圣地尼克坦的基础上,于1921 年12 月22 日正式成立国际大学,并将梵文名改为Visva -Bharati,意为“世界文化教育中心”。泰戈尔用一句古老的梵语作为校训,意为“世界相会在一个鸟巢中”。显然,他立志要把国际大学办成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平台。

二 国际大学的发展

国际大学起初不是一个纯粹的大学,主要分为学校部、大学部与研究部这三大部。Patha - Bhavan 即学校部( School Department) 。学校部分初、高两部: 初级为Adys - Vibhaga ( For junior pupils) ,高 级 为Madhya - Vibhaga ( For senior pupils) ,程度相当于我国初、高中教育,有一个主任( principal of school) 管理该部。Sikeha -Bhavan 即大学部( College Department) 。大学部再分前后两级: 前级为intermediate section,后级为upadh section,修业年限各两年。其科目均为三种: (1) 随意研究无试验科目( subjects for study ,not for examination ) ,前级设文明史,普通艺术,普通科学等; 后级设文化史,主要近代思想,普通文学与艺术等。(2) 必修试验科目( compulsory subjects for examination) ,前级设: 梵文、孟加拉文或其它印度文字、英文、伦理、数理等; 后级设: 任一种语言文学、印度古文化、印度哲学与宗教、普通哲学、普通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 ( 3) 选修科( optional subjects ) ,设: 希腊文、拉丁文、印度方言( Indian vernaculars ) 等。大学部亦有主任( principal of college) 一人,各科均有固定教授。[2]201Vidya-Bhavan 即研究部( Research Department) 。研究院有主任一人,没有固定的教授,学生学习也没有固定的科目与年限,哲学、文学、艺术、佛学、梵文( Sanskrit) 、巴利( Pali) 以及其它各种学术文字等,喜欢研究什么,便可选择擅长此门学问的人一同研究。要研究几门学问,可根据时间和精力安排,自由支配。国际大学的一大特色即是同学亦会兼充教授,如中国学生初学梵文,则由印度同学教; 除学习之外,中国学生兼教中文。

除了上述三大部之外,还有Nari - Bhavan 即女子部( women’s institution) 。女生平时上课都与男生一样,在这里只是为女生练习女工、家政并住宿等而专门设置的。这里的女生还有种种游艺与集会,相对于男生来说,要特别快乐些。此外,1922 年在许里尼克坦( Sriniketan ) 设农村重建所( The Institute of Rural Reconstruction) ,离圣地尼克坦约三公里,主要目的是帮助附近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内设织工,木工,种植,养鸡,饲蚕等,也是国际大学师生粮食和蔬菜的供应基地。

泰戈尔办学初期,国际大学物质设施不是很完备,虽有点简陋,但也不乏特色。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室,上课都在室外。泰戈尔崇尚自然教育,认为学生要充分接触自然,故国际大学的课室,其实就是一个自然园林,黑板挂在树上,教师和学生各带一块毛毯,围成圆弧,盘坐在地上。学校印刷所小具规模,英文,梵文,孟加拉文等字粒都有,全校一切印刷品,均由此出。泰戈尔的新作品,以及各教授的讲义,随时要都有。当时,国际大学的来客特别多,且多来自欧美,所以接待室特别必要。国际大学现有四间接待室( Guest House) ,但是食宿必须预先申请,至于收费与其他信息则可以从公关办公室查询。国际大学的医院( the Pearson Memorial Hospital) 建于1927 年,由W. W. Pearson 捐助。一开始,医院设备很简陋,但有什么毛病,也可以随时就医,医院现面向所有学生提供免费医药治疗。泰戈尔去世后,学校设有博物馆。博物馆包括一个固定展馆( a permanent display section) 和五间泰戈尔居住过的房子合成的泰戈尔纪念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泰戈尔纪念馆有1 580 幅泰戈尔原创画作,554 幅他人画作。还有其他珍贵收藏,如: 11 380 张照片、3 855 件古董、52 件雕塑品,另有许多演讲稿与证书。每年会有不同主题的纪念展览以悼念诗人。

图书资料是从事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图书馆是国际大学最重要的也是最具价值的一个机构。起初,图书馆藏书不多,且多为泰戈尔和其他学者的个人收藏。泰戈尔常游历异国与各校,被赠予许多有价值的书籍,如: 1921 年一套法国古典作品; 1925 年一套意大利古典作品。谭云山到国际大学后,赠送了一部十三经。当时图书已有几万册,且比较贵重,各国文字都有。中文书也不少,其中有一部全藏佛经,一部二十四史,一部太平御览,一部资治通鉴,一部佩文韵府; 最宝贵的是几千卷手写的梵文古籍,有的是两三千年前的古物。[2]197如今,国际大学的图书馆由一个中央图书馆和12 个院系图书馆以及30 个研讨会图书室组成。中央图书馆至今有藏书376 531 册,整个系统除了电子杂志和电子书外还收藏了大约85 万部文献。

三 国际大学的办学理念

( 一) 招生对象广泛,崇尚自然主义教育

与当时的贵族学校不同的是,国际大学招生对象广泛,不分宗教种姓,不分贫富贵贱。泰戈尔认为要解放妇女,打破男尊女卑的传统,应先从受教育开始,主张男女平等。这在当时宗教与种姓歧视严重,男女极不平等的印度社会中,着实为一大胆进步之举。国际大学的教育方式,绝不同于官办大学那样机械教条,毫无生气与创造力,而是注重“自然的启发,自然的陶养与自然的感化”。[2]201泰戈尔不提倡过去那种单一、呆板的评价方式,反对给学生考试。一般会按照课本的进度,要求学生写论文。每学期的四五篇论文,则会成为评估学生学习成绩重要标准。泰戈尔时期,学生毕业后学校不会发文凭,这与官办学校形成强烈的对比。官办学校培养的人才面向城市,大都成为英国统治机构的骨干; 而国际大学的培养目标却面向农村,许多年轻人也愿意到农村发展,到农民身边开展扫盲运动。

( 二) 教授亲编教材,推广民族文化与语言

国际大学的任课教授,一般没有现成的课本或教材,只能靠自己亲自编写讲义,学生听讲则做笔记。比如当时印度各大学的历史课本,都是英国学者编撰的牛津印度史。泰戈尔极力主张: “自己民族的历史,犹如自己个人的日记,必须自己来写,才能真实而亲切,从而得到自尊、鼓励和希望。”[1]63他认为教学内容不仅要反映出自己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还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到“学有所用”。当时,英语被迫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学校教育也强制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因此,泰戈尔还提倡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编写教材并讲授,认为外语学习唯以母语文化为根基才有意义。

( 三) 演讲与文艺并举,营造多彩校园文化

国际大学经常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访问,学校会安排在各方面有造诣的学者给学生上课或者演讲。泰戈尔每隔一周或两周,会对全校师生作一次演讲。内容一般是他有关文学或哲学的新作,偶尔也有政治方面的述评。所以,国际大学的学生时刻感受着浓厚的学术气息与文化氛围。此外,学校有两个话剧团,一个是“泰戈尔剧团”,专演泰翁的作品,一个是“莎士比亚剧团”,专演莎翁的作品,校园里到处都能看到他们排演的身影。国际大学的师生一年要欢度好几个节日,每逢节日必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示庆祝。师生齐聚一堂,先是演奏泰戈尔亲自写的校歌,然后是静默祷告三分钟,接着由泰戈尔用孟加拉语致词。其演讲,常有乐器伴奏。集会过后,林间必有成群结队的歌舞,球场上的各种比赛,图书馆前与礼堂内节目繁多的表演,热闹非凡。

四 国际大学的使命

( 一) 中印教育交流的桥梁——中国学院

泰戈尔一直景仰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1924年访华归来后,欲恢复中印文化交流的想法日益强烈。后来遇到在南洋教书的中国学者谭云山教授,便邀请谭云山到国际大学任教。同时谭云山还潜心研究佛学和印度文化并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常如候鸟般在中印之间来回穿梭。于1933 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印学会 ( Sino - Indian Cultural Society) ;1934 年8 月19 日,成立了印度的中印学会( Sino-Indian Studies) 。泰戈尔亲自担任主席,谭云山则担任总秘书长。中印学会的宗旨是: “联结两大文明,交流文化,促进友谊,最后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友好做出一番贡献。”[3]541937 年孟加拉新年4 月14 日,正式成立了中国学院( Cheena -Bhavana) 。《中国与印度》是泰戈尔在开幕典礼上做的著名演讲: “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日子,我久盼着这个日子的来临,为我们的人民偿还从古已许下的夙愿,就是要维护我们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往和友谊…中国学院在今天开幕了。中印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友谊与日俱增,学院将成为这种了解的一个核心和象征。”[1]133为了重建两国人民中断了十个世纪的友好关系,院长谭云山宣布中国学院的宗旨是: “研究中印学术,沟通中印文化,融洽中印感情,联合中印民族,创造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大同。”[4]57谭云山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善款,用各方人士募捐的资金打造学院根基。自此,中国学院拥有一座两层的主楼,图书室与研究室分居主楼的两侧,加上宿舍楼则成为国际大学中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个学院。

早期的中国学院以学术研究为主,后转变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1947 年起,学院先后开设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文化等课程; 1968 年设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课程; 1979 年则成为印度首个授予中国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单位,经其培育出来的人才多在印度其他大学从教,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组成了印度国内进行中国研究的第一、二阶段的中坚力量。[5]2005 年,学院共有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共计43 人,截至2011 年,增加至160 多人,非常强调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此外,中国学院非常重视图书资料的搜集和图书馆的建设,至今收藏了45 209 部文献,成为国际大学最具收藏价值的图书馆之一。馆内藏有大量的佛学典籍和一些中印文化历史交流方面的史籍材料,为学院各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

( 二) 世界文化交流中心

国际大学成立后,各个领域的有造诣的知名学者常被邀请来作教学演讲或学术研究,也有大批学者慕名前来。中国学院成立前后,也相继有中国学者去国际大学交流访问、学习和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如: 著名画家徐悲鸿曾于1939 年担任中国学院客座教授,为时一年多。1940 年戴季陶访问国际大学,会见了泰戈尔。1942 年2 月19 日,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专程赴国际大学参观。同年的11月,中国学者吴晓铃与石真来校教授汉语和文学。石真还研读了几年孟加拉语,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孟加拉语文学翻译家。1957 年1 月30 日,国际大学中国学院迎来了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他们代表中国政府捐赠了一万多本中文图书。2011年初,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与圣地尼克坦国际大学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7]。2011 年6 月7 日,印度圣地尼克坦国际大学校长Rajat Kanta Ray 教授受邀访问云南大学。双方就外派教师、提供奖学金、互派学生交流团与文化团体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云南大学自2011 年9 月起为国际大学提供5 份学生奖学金及2 份教师奖学金,双方互换20名左右各学科的学生到对方进行为期三周的交流。国际大学希望两校师生能有机会了解彼此的文化和历史,协助其进行中国古典文献的编目整理工作并期望国际大学的中国学院能取得更大发展,成为印度最好的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研究的大学[8]。

印度独立后,于1951 年通过议案,宣布国际大学为中央大学,是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的机构,且印度的历任总理都兼任这所大学的校长[9]。可见,印度国家领导对国际大学的重视非同一般。此外,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是现代印度首个研究中国的机构,对中国的研究至今已走过了75 年的历程。这一系列的变化与发展,是泰戈尔创立国际大学所期望看到的,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相信国际大学能一直秉承泰戈尔的办学宗旨和文化传播的使命,真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圣地。

[1] 魏风江. 我的老师泰戈尔[M]. 贵州: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 5.

[2] 谭云山. 印度周游记[M]. 上海: 东乡出版社,1993: 201.

[3]王邦维,谭中. 泰戈尔与中国[M]. 北京: 中央编辑出版社,2010: 54.

[4] 谭中. 谭云山与中印文化交流[M]. 香港: 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 57.

[5]章立明. 印度中国研究经历三个阶段[EB/OL].(2014 -05 -15) [2014 -12 -10]. http: //www.cssn. cn/sjxz/xsqksjk/skdt/201405/t20140515 _1162182. shtml.

[6]李明. 泰戈尔的中国梦在这里实现——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概览[J]. 世界汉学,2005 ( 3) : 247 -249.

[7]孟中印缅合作教育先行加强沟通增进合作[EB/OL].(2011 -01 -19) [2014 -12 -10]. http: //www.chinanews. com/edu/2011/01 -19/2798787. shtml.

[8]云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印度圣地尼克坦国际大学校长访问我校[EB/OL]. (2011 -06 -09) [2014-12 -10]. http: //www. news. ynu. edu. cn/xyxl/2011 -06 -09/0 -13 -7153. html.

[9]About Visa - Bharati [EB/OL]. ( 2011 - 10 - 19)[2015 -03 -10]. http: //www. visvabharati. ac. in/Visva_ Bharati. htm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