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园长视域下“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4-07-29

刘幼玲

(韩山师范学院 潮州师范分院,广东 潮州 521000)

一 问题的提出

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施行一对夫妇可生育二个孩子政策。据预测,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我国每年将新增300万学前儿童。按照现有学制,2020年前将新增900万名入园儿童。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我国学前教育将迎来一番“新景象”。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和教育资源有限,加之“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二孩生育意愿往往较高,受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也较有研究意义。

园长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的引领者之一,是幼儿园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领导力量,对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教职工队伍的培养和各项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且园长的领导决策能直接影响园所的规划和发展。因此,园长结合亲身经历阐述“全面二孩”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见解,其理论代表和实践指导的意义更大,这是当前相关研究中所缺乏的重要视角。

二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深度访谈和直接观察法,筛选广东C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四名园长作为访谈对象。在质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受时空、精力以及传统思想的限制,操作上难以对较大样本进行研究,因此,研究抽取了能提供最大信息量的小样本。为确保差异性样本量和丰富的信息量,被抽中的样本:从年龄上看有老中青教师,从学历上有本科和专科,从职称上看有初级、中级和高级教师,从幼儿园属性看有市属公办、区属公办、区属私立。

研究采用的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幼儿园管理以及幼儿教师等三个方面的受影响情况(见表1)。每位园长均访谈一次,每次访谈时间约90-100分钟。笔者在征询园长意见的前提下对访谈的全过程进行了录音,并注意观察和记录访谈过程中对方的表情动作、肢体语言以及语音语速。

访谈结束后第一时间将录音资料转换为文本资料,并进行细致分析、编号、登录以及归类等。借助Microsoft Word软件中的批注功能,按照“影响层次(L)→影响项目(I)→影响内容(C)”逐次细化的路径对重要的词汇和句子进行类属标注,每个标注均赋予一个特定码号,例如,属于宏观影响层次的内容均编码为LI(层次→宏观),属于该层次中的重要关键词如“学前儿童”编码为LIC(层次→宏观→项目)、“学前儿童数量”编码为LICN(层次→宏观→项目→内容),以此类推。第一次登录完成后,将所有码号汇集起来,组成一个编码文件,共包括16个码号。第二次登录之后码号的数量缩减为10个,最后一次登录为7个码号。最后,从繁杂的资料里抽取那些能够最有力地回答研究问题的资料,即那些能够表达园长的观点和情感体验的语言,然后综合运用类属分析对资料自下而上、由浅至深地归类,逐步过滤、萃取影响因素。

表1 园长访谈提纲

三 结果与分析

(一)宏观影响: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悲喜交加”

1.增加学前儿童的人数和公办园的数量。 王园长:“全面二孩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第一个问题就是突然间增加了那么多的孩子,是否能够确保这些孩子都“有园可入”。第二个问题,有那么多的教师来支持二孩政策吗?”

林园长:“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大部分都是公职人员,所以当政策没开放的时候,那些珍惜自己岗位的公职人员就不敢生孩子。(二孩政策开放后)公职人员生孩子有了政府的资源,因为公办幼儿园通常是公职人员可以享受的政府保障,所以我觉得政府如果要发展教育的话,应该大力发展公办园。”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 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全年中国人口呈正增长趋势,出生人口1 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1]。与此同时,广东省卫生委预测,“全面二孩”实施后,2016年至2020年广东户籍人口每年将多出生15-18万;2018年可能多出生27万左右,达到峰值[2]。正如王园长所说,全面二孩政策的首要影响便是学前儿童人数的增加,而为了满足更大的入园需求,幼儿园数量也必然相应地增加。其中,公办园的需求会更加强烈。这是因为,以往公职人员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孩,或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有二孩生育意愿的人中公职人员就占了相当比例,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就如林园长所言:“公职人员有可以享受的政府资源”,因此往往二孩生育意愿较大,对公办园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

2.幼教师资缺口大。李园长:“(二孩政策)影响肯定很大,接下来的困扰就是教师的问题。要找比较好的专业教师比较困难,因为公办园工资较低,除了那些考虑以后留在这里的,想要挣更多钱的,就不想来公办园。另一方面就是公办园编制少,这些都是公办园的困扰,我们现在就得多雇十多二十个临时工。但工资低,很难雇到人。”

造成我国幼教师资缺口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按照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全日制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需达1∶5至1∶7。然而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幼儿园教职工为381.8万人,师生比约为1∶12,若要达到1∶7的目标,需新增幼教职工248.8万人[3]。预计2021年,幼儿园缺口近11万所,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人[4]。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离实际要求相差甚远。其次,园长们还透露,有很大一部分学前教育师范生并不愿意留在幼儿园工作。这种说法反映了当前我国幼师生就业取向的普遍顾向。有媒体调查显示,选择幼师专业的大学生有的是父母帮选的,有的是被调剂,因此毕业就转行的现象不在少数。此外,还有调查显示,“压力大”“工资低”是幼师频频“跳槽”和“转行”的最主要的原因。再者,二孩政策开放后,也有一部分幼儿教师备孕或去生育二孩,还有一部分教师处于二孩生育的“考虑”状态,这不但加剧了幼教师资因“产假式缺岗”而导致的紧缺问题,还意味着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延后性,这些将成为当下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共同存在的特征。

3.公办园数量少,供不应求。李园长:“公办园数量很少,公办园的教学质量、师资、安全各方面都比较有保障,教学环境也比较有优势,而且有教育局监督,加上收费低,这样就导致了公办园供不应求。”

一直以来,公办园数量严重不足是困扰国家及各省市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2014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18万余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数量仅占三成,余下均为民办园。即使是广东经济发达的深圳市,也面临着公办园严重不足的局面。据南方都市报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9月,深圳市共有1 683所幼儿园,其中96.3%为民办园,3.7%为公办园,仅有62所。2017年,深圳新增幼儿园104所,都是民办幼儿园。广东省委新发布的《广东省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行动方案》中也提到当前广东省学前教育发展中仍存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由此导致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短板。相信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以上情况表明,我国大力发展公办园的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根本无法满足二孩政策开放后的社会需求。

4.私立园教师流动性大。林园长:“由私立幼儿园如今发展的情况来看,接下来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没有编制),他们的工资还不够去雇佣一个保姆的。他们(幼师)自己也有孩子要带,等到他们休完产假出来(工作),幼儿园不一定留有职位给他们,所以私立幼儿园教师的流动性是比较大的。”

公办幼儿园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福利待遇和职业声誉相对较好,队伍稳定性相对较高。而私立幼儿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长的保教费用,完全自负盈亏,那么在保教费用受到严格控制,园所各项支出得不到政府相应补贴的情况下,私立幼儿园投资者本着营利的目的,势必压低办园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如压低教职工工资和培训成本。加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私立幼儿园不愿意承担“产假式缺岗”所导致的成本压力,因此大部分私立幼儿园教师休产假时即面临失业,一部分因产后劳动条件受限而选择无期限待业,一部分被迫寻找新的幼儿园落脚,一部分则选择“另谋它业”。以上种种原因最终导致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动率、离职率和转行率较大,这对稳定我国幼教师资队伍而言,是一个极大的现实阻碍。

(二)中级影响:幼儿园管理中的“捉襟见肘”

李园长:“有可能(扩大班级人数)。得看空间能容纳多少,虽说私立园想要扩招,但对教师造成的压力较大,对孩子安全也不利。因为孩子的安全很重要,孩子多,操作和教学对教师具有非常大的难度,所以对孩子的教学也不可能起到好的作用。还是主张不要招收太多孩子,按照规定多少就多少。”

王园长:“自从开放二胎政策,我们幼儿园十几二十个老师(中)有七个(已)生育或者正在怀孕或者备怀孕中,所以师资水平受到很大影响,这是对我们幼儿园的影响。”

陈园长:“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的人数是有限制的,骤然间多了这么多人,所带来的问题还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接下来有影响的班会扩大到什么样的程度我无法想象。”

林园长:“二胎政策开放后,去年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就多生了4个二胎宝宝,幼儿园突然倍增压力……”

以上资料可清晰地看出园长们的诸多担忧和无奈,管理面临“捉襟见肘”的局面。首先,巨大的师资缺口和卑微的幼师地位已经给幼儿园带来“招聘难”和“留人难”的叠加压力。而全面二孩政策开放后,随着一部分生育教师的流失和备孕教师的工作“怠慢”,三重压力在数年来内将达到高峰。其次,扩充班级规模加剧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管理难度。众所周知,建立一所幼儿园并配备足够的师资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那么各地政府在短时间内无法筹建足够的幼儿园来满足庞大的入园需求时,很可能会增加现有幼儿园的班级人数来缓解“燃眉之急”。然而,在解决了“有园上”的同时却滋生了幼儿园“如何管”的棘手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的工作量和压力无疑就会增加,负面情绪难免油然而生,最终导致园长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三)微观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瓶颈期”

王园长:“只能通过老教师引领新教师,以老带新来让年轻的教师迅速成长。第二点就是反复训练,让年轻的教师尽早走上讲台,胜任教师工作。再次呢,就是动员(已经完成)生育的教师,通过给他们适当的补贴等,让他们提早回到幼儿园工作、帮忙。”

陈园长:“现在政府越来越来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幼师提证上岗,取得教师资格证的规定更规范,对幼师的要求也高,门槛变高。”

林园长:“三四十岁左右的幼师,二孩政策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师影响最大。他们现在在幼儿园都是中层带头人、学科的带头人。他们生了孩子之后,还要去上班,而岁数大了,体力已经没法支撑他们又上班又带孩子。所以这些人只能暂时放下了工作,等到他们的孩子上一年级了,而他们也快四五十了,不一定还会回来工作了。”

以上访谈资料可知,首先,二孩政策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只升不降”。尽管二孩政策的开放大大提高了幼儿入园需求,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幼儿教师瞬间成为了市场中名副其实的“香馍馍”。然而,这不代表学前教育机构会降低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而盲目招聘。如果降低幼师的准入标准,让资质不达标的幼师流入幼教市场,只会加剧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园长的管理负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是潜在的威胁。随着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的颁布、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提议,足以看出,建造一支“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幼儿为本、才艺兼备、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教师队伍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信未来,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积累的同时,将会更加强调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塑造,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也会随之变化。其次,改变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模式。以往,幼儿园的教学主力以青年骨干教师和中老年资深教师为主,年轻教师处于“学徒”或“成长”阶段,幼儿园往往通过以老带新、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让年轻教师慢慢适应幼儿园教学,协助老教师做好教学工作。二孩政策开放后的师资缺口问题使到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无法适应短时期的教学和管理需要,管理者不得不改变模式,让年轻教师快速成为幼儿园的教学主力。这么做有利于缩短年轻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时限,也增加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契机。然而,一个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尤其是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塑造需要长期的沉淀,并且教师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其专业素质的要求和水平也不同,因此,速成的培养模式有可能降低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再者,二孩政策会对整体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带来阶段性的阻碍。这是由于,很多生育二孩教师属于幼儿园的骨干精英,在面临生育二孩的时候很多教师正处于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或正准备中高级职称评定;然而,部分幼儿园却在这种情况下清退无编制的教师,或者取消生育二孩的教师的优秀评选指标。因此,生育二孩所导致的“发展制约”“机会延迟”成为了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因素,这对幼儿园的师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不可忽视的隐患。

四 结论与建议

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首先将增加我国学前儿童的人数,促进幼儿园的增建,但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幼教师资缺口、公办园供不应求、私立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又连带导致幼儿园深陷管理窘境,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骤增,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根据访谈结果,研究拟从宏观、中级和微观层面上提出些许策略建议,以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相关部门和教师参考,望抛砖引玉。

(一)宏观策略

1.增加学前教育硬件资源供给。首先,政府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落实责任,科学预测各省市学前儿童入园需求,尤其是“二孩”人口集中出生的区域,要开展学位预测,根据城镇人口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幼儿园布点,确保每个学区至少建设1所公办幼儿园。其次,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完善幼儿园基础设施设备建设,逐步建设一批保教水平高并具一定影响力的优质园,辐射引领区域公办园或民办幼儿园优质化发展,以点带面提升区域学前教育质量。

2.充实学前教育软件资源供给。首先,扩充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各地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实际,合理配置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资源,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学前教育领域合理倾斜。其次,为幼儿教师职称评聘提供绿色通道。充分考虑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职业压力,制订人性化的职称评聘标准。对于学历层次不高,但师德高尚、工作认真、保教水平高的中老年幼师,可适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降低评聘的硬件要求,简化评聘程序,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参评职称。再者,增加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学习机会。成立教育扶持资金,专拨专用,通过免费或减免学费、培训费为私立幼儿园教师提供岗前集训、在职研修、学历进修、技能提升、教师资格证应试等学习机会,多种形式协助私立幼儿园教师阶段性地提升专业发展水平,以此强化其敬业精神,减低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最后,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如完善职前职后人才培养衔接机制,让新任幼师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鼓励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研制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应用型幼教人才;加大力度继续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以最快速度和最优方式提升中专幼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

(二)中级策略

1.重视幼儿教师的情感管理。所谓“情感管理”,就是对情感做必要的反思、评价和矫饰,从而抑制消极情感,形成积极情感,使情感的表达符合一定情境的伦理要求[5]。近年来,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增强、虐童行为的升级以及专业理念和师德的淡化,与幼儿教师的负面情感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以活动的形式为主,体现为一日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幼儿自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教师的工作状态呈现“持续动态性”。另外,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其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在保育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耐心、细心和爱心。这些不免让幼儿园教师感觉“身累”和“心累”。而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身心俱疲”的工作状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作为消极因素,不仅对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水平有直接影响,还影响着幼儿能否健康成长[6]。现实中,幼儿教师的虐童行为往往就发生在消极情感爆发的一瞬间。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曾说过:“过度的教师焦虑必然会导致教师职业倦怠,它对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意味着一种阻力和危机[7]。因此,对幼儿教师进行情感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情感管理有助于教师以获得良好的心境面对工作和生活,并能通过积极情感的培养消除过度紧张和压力状态,维持正常的判断力和自制力,从而保持工作活力,提高保教质量。鉴于此,幼儿园管理者要阶段性为教师安排心理健康讲座或集中学习优秀教师的良好品质;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热情和抑制消极情感的途径;协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提高专业自信;举办各种园外交流学习和文娱活动,从而使教师能开拓视野,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从而燃放工作激情。

2.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 首先,管理者要在思想上重视幼儿教师培训观念,认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全过程。其次,结合该园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形成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师资培训方案,确定有针对性的、可行的、高效率的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师资以及顶岗实践基地等,保证教师专业发展有计划地稳步实施。最后,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培训模式,如新手教师入职培训、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理论培训、高级教师研讨培训,园本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课题研究培训等模式应该渗透入所有的培训中,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加速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各类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得到不断进步和显著提高。

(三)微观策略

1.强化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就是其内在动力。在这个内因的推动下,幼儿教师才会采取各种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方法与措施,如自觉阅读学习、参加教育培训、函授进修学历、积累教学资料等等,从而不断达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自我超越,专业理念和师德的自我升华,才能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标准》中要求幼儿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可以说,离开了教师持续学习的自觉性,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能是空谈。因此,幼儿教师必须以终身学习为指导思想,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制订适宜的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自我。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是指在幼儿教师对自身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和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有关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的规划。包括短期的具体规划、中期的发展规划和长期的生涯规划。根据幼儿教师职业成熟度划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包括:准教师(职前阶段)、新手教师(1-3年)、成长教师(3-5年)、熟手教师(5-8年)、优秀教师(8-15年)以及专家教师(12-15年以上)。幼儿教师要认清自身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将与自身职业相关的各种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360度测评方式列举出来,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为自身制订1年、3年或5年内的成长规划,以《专业标准》为参照,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逐层自下而上突破目标,并不断根据执行情况调整规划,使其逐渐符合个人专业成长的实际要求。对于有生育计划的教师,则要充分考虑生育期间的制约发展因素,提前执行“补偿”措施,如提前增加学习时间、报考取得职业技能证书、函授学历、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或积极参加职业技能比赛等,充实自身专业素质以弥补生育期的发展空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