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连瑞华,董振寿,李 翔,沈哲琼
(1.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2.集美大学保卫处;3.集美大学宣传部,福建 厦门 361021)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工作推向全新高度,必然要求所有涉及“三农”的工作、事业和产业自觉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中[1]。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大学生返乡创业作为“双创”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能够有效激发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整体实施质量。福建省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是最早实施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拥有多重发展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既是扎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
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产业兴旺”进行了具体阐释,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2]。大学生返乡创业要充分理解认识乡村的经济文化价值、生态旅游价值,主动融入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供给侧改革,结合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精加工等方面出发,通过导入“生态+”“旅游+” “互联网+”等模式,有效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拓展乡村价值链。
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目前,农民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农村环境恶化和资源透支问题已充分暴露,农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粗放式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大学生返乡创业,要把自身发展目标与路径融入绿色乡村、绿色农业的统筹规划之中,积极服务农民居住环境优化、乡村自然资本增值等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自觉淘汰落后产业,从而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书记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与先前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二十字总要求”中有四句话已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唯独完整延续“乡风文明”要求。可以说,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大学生返乡创业,要将创业活动融入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过程之中,注意发掘乡村独有文化价值,将地方特色融入文创产业,把传统风物变成可资表达乡土情怀的文创品牌。
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时有效地化解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纠纷,保障乡村社会安定文明、发展有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大学生返乡创业既是经济活动,也是社会活动,要主动融入乡村治理的社会规范,建立科学的共享机制,积极响应当地农民群体合理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利益诉求。一方面,要秉持主人翁的态度自觉遵守当地民俗公约,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管理等社会工作。另一方面,要正视经济利益分配是农村创业活动最敏感的问题,让当地农民有参与创业活动并获得合理发展收益的渠道。
评价“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是农民生活富裕程度。实现“生活富裕”,关键是要通过帮助农民获得持续性收益,提升增收质量水平,达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大学生视野开阔、能力较强,通过返乡创业活动,是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最佳潜在人选。要注意发挥自身独特作用,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形式,与当地已有农民经营主体相配合,努力通过各类互助小组、合作社等形式,提高返乡创业活动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实现共同富裕。
山地、丘陵占福建全省面积八成以上,“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由此而得。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涉农资源,是大学生返乡创业较好的场域目标,在生态环境方面,森林覆盖率接近66%,位列全国之首。实行最严格的环境执法监管,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在海港资源方面,陆地海岸线长达3 752千米,位居全国第二,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贝、藻、鱼、虾等海洋生物种类、经济鱼类数量居全国前列;域内山多海阔,山海兼容,气候舒适宜人,自然风光秀丽,同时,拥有众多富有宗教、文化、军事和历史内涵的名胜古迹和新兴的港口城市,是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3]。
“乡村振兴”战略下,福建省大学生返乡创业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十二条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支持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提出优惠政策;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的通知”等加快推进乡村产业、生态、人才、组织等各方面振兴的通知要求。农业厅、商务厅和银监局等职能部门也分别出台相关具体政策,形成“乡村振兴”战略下,福建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撑体系。
在现有环境和政策条件下,福建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情被极大激发,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有效提高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能动性[4]16。大多数返乡大学生创业态度端正,对返乡创业活动有正确认识,能够积极主动解读国家“乡村振兴”和创业扶持政策。二是互联网元素明显。当前,网络经济已呈爆炸性发展。福建省地处沿海开放地区,小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物流网络健全,流通成本较低,产品通过互联网电商渠道完成销售的模式成为首选。三是当地创业环境普遍较好。福建省地处沿海地区,思想较为开放。当地政府和村民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普遍持支持态度,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切实为包括返乡大学生在内的各类创业人群给予了便利和帮扶。
福建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一是创业资金获取难。一方面,返乡大学生成本核算知识欠缺,实践经验不足,获取农村创业金融产品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同时,返乡大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缺少必要的抵押担保资产,较难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创业资金问题。二是部分优惠措施落地难。总体上看,从国家到福建省,政府已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政出多门、可操作性不强、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等问题,运行机制还有待于改善。三是获得创业指导难。创业作为一种创新创造活动,需要获得智力支持。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如何将返乡创业活动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有力结合,最大程度地降低创业风险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但是,由于来自农村家庭,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家庭人脉较弱,很难在创业阶段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迫切需要当地政府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活动。四是创业主体流失较快。大学生返乡创业承受较大的思想压力,创业初期又是各种阻力和矛盾的凸显期,若有其他更好的就业机会或创业活动发生挫折,创业大学生容易打退堂鼓,放弃创业活动。五是创业行业相对集中。大学生返乡创办企业多为小微企业,且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服务业和个体零售等相关的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同质化竞争较激烈。
“乡村振兴”战略下,决定福建省大学生开展返乡创业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按照返乡创业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将创业活动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外部拉动和返乡大学生的内部推进两部分。
1.一般号召和个别推进相结合。乡村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具体场域,当前,福建省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总体上仍落后于城市,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号召,就不能激发有返乡创业意愿和计划的大学生的热情,无法形成社会关注、群众支持的有利环境。政府要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等阵地,发挥好舆论宣传作用,突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重大意义,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同时,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各地乡村的资源情况、民风、民情差别很大,要注意分类施策、统筹安排。例如,在沿海地区,创业资源较为丰富,群众基础较好,总体创业条件较成熟,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积极推动,力求突破一点、推及其他。有的乡村,特别是部分山区,存在环境闭塞村民支持度不高、交通不便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要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将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纳入当地产业发展体系,减少大学生“单打独斗”的失败风险,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政策支持和后续保障相结合。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得到国家、地方加强政策支持和后续保障。目前,从国家到福建省都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省内不同地区也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的特点,主动链接上级部门所出台的政策,及时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帮扶措施。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山区,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努力解决返乡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渠道匮乏的问题。同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因创业失败重新寻找工作的可能性,积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帮助返乡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可以考虑将返乡大学生创业工作纳入基层工作经历和年限,在村官选拔、当地政府部门选聘工作人员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他们向上流动提供政策保障,更好地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大学生在不同平台上,将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更好应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其他方面。
3.教育指导和创业孵化相结合。大学生返乡创业是一项充满不确定性的高风险活动,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创业教育和帮扶,从而进一步了解政策情况,提升创业技能。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迅速、互动性强、接受度高的特点,及时发布创业资讯,实现与返乡创业大学生不受时空限制的有效联通[4]23。还可以利用当地共青团组织、创业协会、青年协会等群众性组织,开展创业大赛、创业座谈等活动,积极提供实践平台。同时,注意与福建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及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等有涉农、涉渔学科的高校开展合作,为返乡大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实操培训等服务;另一方面,可重点依托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创业园区以及农村创客工作站、乡村创客空间、大学生乡村创业示范基地等,建设一批实习基地和实训平台,帮助返乡大学生对接风险投资机会,促进项目孵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围绕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计划,孵化一批与当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点创业项目。
1.心理建设的精准对接。意愿的产生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起点,从现实情况来看,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的因素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家庭方面。农村家庭普遍为供养大学生完成学业而承担巨大经济压力,从心理预期和经济发展考虑,都希望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纾解家庭经济困难,提升家庭社会地位。二是大学生自身方面。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已适应城市的便利生活,毕业后会自然选择在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返乡创业会面临适应问题、面子问题等等。因此,大学生返乡创业要充分考虑现实的难度和可能的阻力,在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创业计划,树立正确的返乡创业观,并与家人充分沟通,争取获得最大的支持。
2.方针政策的精准对接。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激活乡村活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方式,必然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面的支持。当前,政府各层面各部门以及高校都出台了相应的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涉及方面较多且专业性较强。返乡大学生在开展创业活动前,要主动研究对接各类支持政策,努力争取“借东风”“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在校期间,要积极联系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高校在项目对接、政策指导、资金资助和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减少创业风险。另一方面,要主动地对接家乡政府部门,充分学习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创业可以享受的各方面优惠待遇,用足用好政策福利,减少创业成本。同时,要积极参与当地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各类创业创新活动和项目孵化,努力在实践中整合资源,锻炼能力。
3.地缘人缘的精准对接。返乡大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发展趋势、社会网络等返乡创业软环境非常了解,知道家乡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具有较好的人际网络基础,对家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和热爱,返乡后能较快地融入当地生活环境。因此,返乡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地缘和人缘优势,充分利用家乡的各类技术资源、人脉资源、资金资源、渠道资源等开展创业,避免“单枪匹马”进行创业活动,更好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管理知识与创业活动相结合,为自身创业活动注入强大动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