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林蔚华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地方本科高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
——以厦门M高校为例
林蔚华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人力资源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人才需求量很大,同时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从近年厦门市场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看,现在财经类大学生培养存在主要的问题是职业化态度不足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其根源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相脱节。要实现高校财经类大学生培养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对接,宜采用以下策略:完善培养目标,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强化职业素质。
地方高校;财经类大学生;人力资源市场
首先,从厦门市2010年和2011年非师范类毕业生人才供需情况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两年来,厦门市人力资源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高于除理工类之外的其他类专业[1]。而根据2008-2011年中对本科生需求最大的前十位专业数据显示,均包括了财会、国际贸易、财政金融经济学等财经类专业[2]。由此可见,财经类专业在厦门市的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是很大的。财经类专业是当今的热门专业,和其他专业相比较,财经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无论是大型国企、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企,或是政府部门和各个事业单位都需要财经类毕业生,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而企业在吸纳毕业生的行业中占据相当大的主体,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也是进入企业工作的生力军。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分别是理财规划师、系统集成工程师、律师、物流师、注册会计师、营销师、环境工程师,精算师、医药销售中西医师、管理咨询师。其中,理财规划师、物流师、注册会计师、营销师、精算师、管理咨询师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行业。因此财经类毕业生在厦门市的人力资源市场应该占有较大的份额。
其次,厦门市人力资源市场对财经类人才提出了素质要求。根据厦门市M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于2011年3月向厦门各大中小企业共计150家发放的《企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超过九成的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毕业生有长期需求。从调查中得知:高达86.5%的企业看中毕业生的工作经验,78.9%的企业重视财经类毕业生的学历和专业知识。随着财经方面的职业规范标准逐渐与国际接轨,企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也普遍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更加严格。调查中80%左右的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会从勤奋踏实、个人品格、社交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这几方面来选拔人才。能力是企业对财经类人才素质关注的核心。从对企业财经类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中可以看出,近92.3%企业对复合型人才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总而言之,厦门大中小企业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为:专业面必须有相应的扩展,知识面必须有相应的扩大,应变能力必须有较强的提高。企业不仅要求财经类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而且对人才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个人品格、交往能力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职业变化和职业功能的扩展,复合型人才是企业的普遍要求,专业面也应该向更宽的方向拓展。
从上述调查可以总结出市场对财经类专业学生主要要求如下:(1)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2)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学习潜力;(3)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或工作经验;(4)对职业技能方面要求提高,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5)对外语的要求普遍比较高;(6)有较高的道德素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开阔的专业视野、国际化意识等;(7)反应能力强,愿意学习新东西;(8)善于沟通,具有团队意识、协调和解决矛盾的能力;(9)自我了解,适应环境;(10)身体状况好。
1.职业化态度不足。在笔者对M高校财经类毕业生的调查访谈中发现,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他们往往喜欢工资待遇高、稳定和环境好的工作。由于M高校在厦门经济特区,因此毕业后留在厦门工作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除此之外,为了有更好的发展都喜欢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这种好高骛远的态度往往导致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挑三拣四,一直觉得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事实上主要是大学生自身的定位和择业观念出了问题。如今,敬业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很多企业都在招聘栏上标有“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等字眼,它们尤其看重的是学生这方面的素质。而现在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一进工作单位没多久,就怕苦怕累,工作马虎,没多久就跳槽或者辞职了,这给企业造成了负面的印象,最终吃亏的还是学生本人。[3]
2.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当前笔者在对M高校财经类毕业生的调查中发现,超过八成的学生觉得自身的具体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较差。在企业面试中,对专业的理论知识把握还可以,可是一旦进入具体实务操作,往往上手困难,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具体工作。因此学生反映用人单位往往为了节省培训成本倾向于招聘那些有工作经验的财经类人才,这给他们的就业之路增加了阻碍。[4]
以厦门市M高校为例,笔者访问了M高校财经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向他了解具体的培养模式,他认为M高校财经类专业目前的培养模式主要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但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金融专业,没有开设金融管理实际操作的课程,金融教研室没有综合实验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由于课程体系设置的欠缺及师资素质等原因,也没有开设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课程,课程体系建设滞后于社会需求,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另外,课程设置不够精简、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速度,对于学生来说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因此更谈不上创新了。这些都是M高校财经类学生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而M高校财经类专业就业指导办公室于2009年3月也向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550份,其中调查了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看法及自身素质的评价,回收的546份调查统计显示,有68.9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凭与实际水平不太一致,有46.9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不太适应社会需要。在对财经类大学生素质要求调查中,11.7%的用人单位看中财经类人才的交际能力,13.6%的看中其沟通能力,11.7%的看中其文字能力,63.0%的看中的是其综合能力。从以上调研可以看出,社会人才需求与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就业素养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直接反映出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从国内地方各高校财经类大学生培养目标来看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比如M高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具备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各级财经部门、财经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从大方向上来说应该基本上是准确的,主要是内容上应该更加细分,从而更好地与人力资源市场对接。
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的适用性和质量的好坏应由人力资源市场评定,学校的人才培养要与人力资源市场紧密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要根据实际调整培养目标和模式来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人才才能真正拥有“就业力”。应该认识到,现阶段我国要将培养理论基础宽厚、外语能力强、会搞科研为目标的精英人才和适销对路、社会适用为目标的大众教育人才有机结合起来,既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又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平和基本素质。因此M高校应该根据国家和社会需要,尤其是根据厦门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研究培养模式和毕业生就业的关系。在培养目标上,注重造就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地方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培养规格上,要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模式塑造人才。在专业设置上,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拓宽专业培养口径,设置跨学科专业,着力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总之M高校财经类学院必须确立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而培养目标要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变化做相应的改善,通过不断改善育人环境,积极调整学科布局、专业和课程设置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有专业特色的与人力资源市场充分接轨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有目的性地在发展潜力、价值观与态度、职业适应性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发展、沟通协调、关注细节、敬业、责任心、诚信、实践能力等职业态度和素质。
笔者认为,在这个基础层面首先要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作出一个全面的认知;在理论教学上,首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配置恰当的教学资源,丰富专业授课、专题讲座及学术研讨等多重教学模式,切实让学生更具效率的接收知识信息。
首先,要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加强财经类专业人才对专业基础课的认识,使基础课教学具有素质教育的能力,又具有支持后续专业课教学的双重功能。使学生打好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身心专业素养,成为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石,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其次,要提高对专业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注重选修课程设置的多样化。M高校本科财经类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搭配不够合理的问题,专业选修课的学分比例低,课程也大都局限于本专业。因此必须适当加大专业选修课的课程学分比例,并且将课程选修范围延伸到本专业以外的其它专业领域,使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样化的课程,使专业学习更加灵活,从而更加拓宽就业方向的选择,顺应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更好地提高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创新性。
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比例。目前,企业需要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地方高校应努力提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培养。根据社会的职业变化和职业功能的扩展,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教育培养,以加深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联系,培养出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实践型、综合型和复合型人才。[5]
学生不但要会熟练掌握财经类知识,更要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实践性环节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尝试的方法和途径如下:
第一,把实践教学纳入到常规教学计划,合理制定理论与实践的衔接课程,将实践、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中,实现量化细化,并作为学生的学分考核或多重考核机制中去。
第二,加大实践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更加全面的规划实践教学,真正在硬件和软件上实现深层次综合教学。作为实践课程所必须配备的相关硬件措施,如对于设置有货币银行或相关专业的院系,可以建立模拟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教学示范中心,实现与当前经济大环境的同步,注重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及承受能力的塑造,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弥补了教学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实践贯穿理论的综合教学。
第三,实行科学管理,加强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显得格外的重要,打破专业壁垒,开拓校外资源,加强校内外资源流通与循环,对培养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建立科学有效并且持续的管理,打破专业单一常规教学,整合多方面资源综合教学,并加强同行同业更加先进的管理与理论交流,从而实现创新性的人才培养。
第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完备的教学体制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自主学习与强化学识,这是与学校教学始终并行并且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一项长效的配套教学方式,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指导和动员,并配备予相关的制度与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潜能,使社会实践真正发挥其有效之处。
第五,校企双方的资源要实现充分共享和利用。地方高校应争取由教育厅或政府主管部门帮助联系建立一些合作企业,给这些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或者各高校共同出资给对口企业一定的指导费,要求这些企业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各高校轮流做主统筹协调,安排好各自进入企业的时段,使企业每月每天都有实习生,把企业接受实习变成一种常态。最终可建立一种“订单式”机制,给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这样既可帮助高校节省一定费用,解决学校的就业压力,充分有效地将所培养的人才与人力资源市场对接,给在校学生一个提早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平台,更早更好地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在当今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下,企业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诚信、敬业精神、快速适应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职业态度。财经类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财经专业人才的职责,高校培养的人才需要切合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这些人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经济的走势。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综合性的专业人才需要有高技能,更需要有高品德,德才兼备的人才方能在各行各业的最基本面消除隐患,真正成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注重学生职业态度的培养,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情商和良好的道德操守,树立短板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源源不断的输送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1]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2010-2011年非师范类毕业生人才供需情况报告 [R/OL].(2011-08-27)[2011-12-25].http://www.xmrs.gov.cn/rckfc/bys/tzgg/201102/t20110210_392665.htm.
[2]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2008-2011年非师范类毕业生人才供需情况报告 [R/OL].(2011-10-13)[2012-01-24].http://cyjyb.jmu.edu.cn/shownews.asp?id=959.
[3]李征.到底是“没岗位”还是“没人才”[N].羊城晚报,2009-6-26(1).
[4]刘选龙,熊治梅.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探析 [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2):68-70.
[5]白雪飞.影响高校毕业生择业因素及其对策分析——对广东某高校毕业生的调查与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6(3):38-39.
A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University M in Xiamen as a Case
LIN Wei-hu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of 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There is great demand for the student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human resources market,and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college students are also rising.In recent years,from the demand for the student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Xiamen market,the main problems o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re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the reason lies o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and human resource market demand is out of line.To realize the joint o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nd the human resource market,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perfecting the training target,improving the setting of college curricula,optimiz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ensify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local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uman resources market
G 648.4
A
1671-6493(2012)03-0079-04
2012-04-15
林蔚华 (1979— ),女,福建晋江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讲师,厦门大学MBA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上官林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