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洪文建
(1.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洪文建1,2
(1.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2.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创业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一个热点和方向。以集美大学等国内高校近几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为例,总结其中的主要经验、成效和不足,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领域。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意识、思维、技能等综合素质,从而使受教育者具备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2]。实施创业教育,其意义有两个:一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能适应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创业教育最早源于美国,有着自身特点,其体系是在长期教育实践、理论研究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完善。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最早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于1947年率先开设了《新创企业管理》这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标志着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3]。此后,创业教育在欧美国家迅速发展,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研究体系。198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并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一文中指出:“在学位等于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代,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4]目前西方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美国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学开始直至研究生各个阶段都开展创业教育。英、法、日等国的创业教育在大学阶段已经普及,这些国家都把创业教育推广到初中,有的国家甚至到了小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堪称当代经济奇迹,这与美国重视创业教育关系密切。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
第一,在教育理念上注重培育大学生的素质。早期的创业教育具有极强的功利性,往往把创业教育当作职业培训,单纯追求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而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体系成熟之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精神等创业素质。
第二,在教育课程设置上强调系统性交叉性。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其课程设置强调系统性和交叉性。系统性、交叉性一方面体现在把创业教育视为一个终身教育的系统过程,涵盖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体现在多学科交叉教学,教学和科研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课程设置上注重文、理、工多学科相互渗透,同时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把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
第三,在教育主体、资金来源上实现多样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并非仅仅限于大学,资金也并非仅仅来源于国家和学校。各种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企业等都可以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主体,也可以为大学的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第四,在教育方式上重视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创业者把理论知识、理论研究成果及时投入在社会需要的满足之中,通过对市场的调查、投入、反馈,实现对产品的改进,对理论的修正。
创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创业服务保障四大体系。
首先,创业服务保障。国家就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创业服务的保障。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应当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进行鼓励和肯定,同时,保证大学生创业初期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扶持,在创业成功之后在法律上给予保障。政府各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信息、劳动培训、审批手续、税收减免、档案托管、职称评定等各项服务。银行等相关金融组织必须完善落实税收贷款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资金扶持。
其次,创业课程建设。创业课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创业教育几乎仅仅依赖创业课程来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应当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和实践技能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侧重于培养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规律和方法的教育、创业实践能力[5]。
再者,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来源应当多元化,也就是教师不但要有理论研究水平,还应当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聘请优秀企业家或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担任创业教育老师,吸收社会上有影响的经济管理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部门官员等作为兼职队伍。教学方式要从目前的“知识型”、 “传授型”向“智能型”、 “创新型”、 “全面型”的人才转化,通过案例讨论、现实体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感知。
最后,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大学生创业教育只有创造一个现实的创业环境,让学生在该环境中去摸索、去实践,才有可能为他们创造积累创业经验的机会。创业实践基地可以是高校内部的校办企业、科研项目基地,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企业、各类社会组织等等。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科技及经济发展的现实驱动下,创业教育与研究日渐兴起。回顾近二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可以看出,既取得不少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目前,高校依然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相当多高校都制定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据调查,上海59%的本科院校和46%的专科院校有创业活动专项经费,其中80%活动经费来自于本校经费支持[6]。厦门部分高校设立了创业奖励基金,在允许学生休学办企业等方面制订相关鼓励政策。如集美大学先后出台《集美大学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等竞赛活动实施方法》、《集美大学学生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和《集美大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从经费、学分、工作量等方面鼓励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业创新实践活动。
2.发挥大学课堂作用,开设大学生创业类课程。设置创业类课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些年我国在创业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据KAB创业教育 (中国)研究所发布的《创业教育中国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参与创业教育项目的高校新增了250多所,达到850所,开设基础课程的高校达600多所,成立KAB创业俱乐部的高校达到100所,累计有20万大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近百万大学生参加了活动[7]。在上海,已有38%的本科高校和15%的专科院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总体来看,有87%的高校认为应将创业教育设为选修课[8]。以集美大学为例,学校选拔和组织校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开设《创业教育概论》、《创业学》和《大学生创业导论》等课程,向学生传授相关创业知识,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3.注重产学研的结合,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以产学研合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转化研究成果,吸引企业参与学校课题研究。以集美大学为例,学校积极寻求和吸引相关企业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加强与风险投资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聘请企业界人士担任创业实践的技术顾问或评委,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确保创业教育具有更强的现实可操作性。
4.国家与社会组织创业活动,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以“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例,始于1999年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开辟了通过创业计划竞赛开展创业教育的新思路。竞赛中涌现的以网贝、视美乐、易得方舟等为代表的诸多创业团队成立了创业公司,吸引到大批风险投资。其中,视美乐得到上海第一百货股份有限公司5 250万元的风险投资,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得到上海浦东科技创业有限公司660万元的风险投资,开创了中国大学生创业同风险投资结合的先例[9]。
一是部分高校教育观念较落后,认为创业教育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创业只是极个别人的事,或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鼓励甚至动员几个大学生去创业,没有认真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一些高校虽然也开展创业教育,但仅仅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开展,仅仅把创业教育理解为一种理论说教,或仅仅把创业教育视为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没有真正领悟创业教育的实质内涵,因此也不能真正开展创业教育。
二是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由于大部分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没有创业实践和企业管理经验,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程内容不满意,觉得上课受益不大;教师对创业教育热情也不高,大多数教师都不愿放弃原有专业进行创业研究与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合理,对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也缺乏与国情相匹配的教材,也没有可推广的典型培训模式。
三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商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普遍较弱,创业计划往往过大,可操作性不强;同时大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不高,没有长远预算意识,不能够为创业企业提供长期发展规划,缺乏发展思路,缺乏成熟的企业模式和管理经验。大部分创业型企业法律法规意识不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另外,大部分学生的创业意愿强烈,但抗挫折能力弱,没有做好创业过程中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充分准备,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情商。
四是与政府、社会及企业的联系协作有待加强。创业教育离不开政府、社会和企业,目前政府、社会和企业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还不够。首先,政府在行政、工商、税收等方面要为大学生创业制定的优惠政策还不多,制约创业实践的深入。其次,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风险投资机构、银行等金融、非金融组织对大学生创业急需的资金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最后,企业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是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基地,目前很少有企业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大力支持,这也就制约了大学生进入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
创业教育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欢迎,如何建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要构建、完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高校今后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师资水平的高低将会严重影响创业教育的质量。高校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的、能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高素质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福建省人事厅、福建团省委已经于2009年就开始为高校创业培训基础免费培训创业指导教师。共青团福建省委主办的福建省首期KAB(全称为Know About Business)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为全省30名高校教师提供了培训,使他们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创办经营企业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10]。但现有的师资对于普及创业知识,传播创业理念仍显得十分不够,必须继续加强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师资,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目前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大都属于学术型,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教学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必须重视加以解决的问题。
构建创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高校在创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当统筹兼顾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需要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课程等方式,在既传授知识的同时,加紧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具体而言,科学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应当包括四类:创业意识类 (包括创意激发、创造性开发、机会评估等)、创业知识类 (包括组织设计、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创业能力素质类 (包括公司开办、团队组织、产品开发等)和创业实务操作类 (包括商业机会选择、资本筹集、创业经验的积累等)[11]。高校通过对这四类创业课程的合理设置和安排,实现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的目的。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情商的提高是衡量高校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当着眼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单纯的理论教育或知识传授,只能让大学生了解创业活动,并不能够让他们具备创业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在创业实践中形成的,是理论教育与实践经验结合的产物。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不仅要在理论教育环节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老师传授经验,而且应当让学生亲历创业过程,让他们清楚创业的流程与应当具备的能力等等。福建省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如福州大学就建设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并通过重构实践性教学体系,打造了“实验+实训+课外竞赛、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厦门理工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和配套资金。
在培养创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情商。创业者情商对创业成功与否影响巨大。情商首先表现为创业者的自我认知。这是创业者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是情商的核心。这种体验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获得,因此,只有让大学生真正进入创业的角色,让他们真正体验创业各个阶段的需要的知识、勇气、能力等等,使他们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才能够他们确认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能够在创业当中控制情绪,自我激励,并且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高校需要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创业观,教会他们学会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培养信心和沟通能力,通过实践磨练胆识、决策力、判断力和执行力。
创业教育体系的建构离不开政府、社会、企业和其他组织的支持。政府应当在政策层面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要制定出具体的扶持政策,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在诸如创业者的户籍管理、档案管理、资金借贷等方面打开绿色通道,给予便利和实质性优惠。同时,积极组织一批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熟悉创业政策和法律的企业家、管理专家、法律专家、财政金融专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培训等服务。创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社会化教育,强调的是社会的参与与高校参与的紧密结合。社会不但可以为创业者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让他们经历创业的各个环节和步骤,而且可以使他们感受创业过程中的各种体验。社会应当为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营造尊重创业人才、崇尚创新精神、宽容的风气,从社会舆论上支持创业者的行为。创业教育与企业关系十分密切。创业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的创立过程,是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这期间,新的企业要在与既有企业的互动之中才可能发展壮大。因此,既有企业对新企业的支持非常重要,二者之间的合作交往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对创业者的教育过程。这种交往对创业者的教育作用较高校的理论教育要大的多,很容易为创业者所接受。同时,一旦在交往中遇到挫折,创业者也会更容易吸取教训,印象也更加深刻。
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企业的活力是否得到激发。创业活动不仅是企业优胜劣汰的发动机,而且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创业精神的培养,不但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学生在创业精神方面本身就具有某些独特优势,比如大学生具有较高激情,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可塑性,具有雄心壮志等等。这些独特的创业精神特质如果加以科学引导,很容易得到激发,这个时候对其缺少的某些创业精神部分进行补充,则会使他们培养起较为完整的创业精神。因此,就创业精神的培养而言,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而在于帮助他们培养起诸如创新、拼搏、进取、合作等创业的特质精神。一旦学生形成了创业精神,则无论他们从事任何工作,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突出人才。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35.
[2]张霞.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及其实施方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
[3]邓汉慧,刘帆,赵纹纹.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 [J].中国青年研究,2007(9):10-15.
[4]转引自:文小洁、庞迎波: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91-94.
[5]中国新闻网:《创业教育中国报告》发布600高校开创业教育课,2009-04-10.
[6]牛翔宇:上海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10(5):84-86.
[7]王彩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8.
[8]曹家晔.21世纪:青年创业的世纪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283.
[9]苏励.方慈代表建议创业教育应引入高校教研[N].河北日报,2007-01-17.
The Status Quo,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Career Orientation Education in China
HONG Wenjian1,2
(1.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2.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Nowadays,career orientation education is a hot issue and a new talents cultivation metho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practices of career orientation education in Jimei University and other universiti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experience,effectiveness and shortcomings of career orientation education and probes into how to put it into greater effect,thus to build up and perfect a sound system of career orientation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career orientation education;system buildup
G 645
A
1671-6493(2012)02-0064-05
2011-11-26
洪文建 (1971—),男,福建厦门人,集美大学副研究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2010级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Ed.D),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孙永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