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周旻盈
(杭州市临平区融媒体中心,浙江 杭州 311100)
伴随着新会计制度正式开始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新的变化。 双重报告模式的存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环境,有必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研究分析,通过各种财务管理手段,帮助事业单位顺利渡过新旧制度的衔接期,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质量水平,这对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带来了以下几点新变化:
首先,在会计核算方面,采用双重会计核算管理模式。 在该模式下,财务会计核算分为两种,一是财务会计核算,二是预算会计核算[1]。 这种新型会计核算方式,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收支情况变得更加明朗清晰,并真实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二者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 其中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在会计预算中,需要记录预算资金支付情况,这一情况同时要在财务会计中进行体现。 针对预算之外的资金支付,只需要体现在财务会计报表中。
其次,在会计科目方面,比如针对旧制度中的“存货”,选择用“加工、库存、在途物品”替代。 在计量方面,与企业计量准则比较接近,使其更加明确细化[2]。 针对资产科目,新制度从核算范围与种类方面进行了扩充,比如新增了坏账准备、应收股利等内容。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照不同的业务属性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比如固定资产被细分为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资产、政府储备物资等。
最后,在会计报表方面,会计报表设置变得更加科学,覆盖面越来越广,采用4 份财务报告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收入情况,同时采用决算报告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执行情况。 通过增加现金流量表、采用单独报表等形式,充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部门资金流动以及使用情况[2]。 一方面,能够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另一方面,还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在传统会计制度体系下,预算会计单独存在,获得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不完善。 而在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置方面,对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比较依赖,因此限制了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完善。 在新会计制度中,国家新增了财务会计核算方式,引入权责发生机制,从而便于获取更加全面真实的财务数据信息,不仅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良好支持,还有利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在传统会计制度下,针对固定资产的计量与计提折旧管理,整体计算方式比较粗放。 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没有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中,支出确认时点也存在错误,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3]。 在新会计制度下,不仅细分了不同的固定资产类型,还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具体的折旧期限,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针对当月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方面,要求从当月开始计时。 这一变化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计入单位账套中固定资产凭证的方式,将固定资产信息录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中,以此来实现固定资产自动化、同步化计提折旧,从而能够保证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与行政事业单位账面资产信息始终一一对应,最终为后续统一规范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有效解决预算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在新会计制度下,明确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将所有的费用、收入等均纳入预算编制方案中来。 这意味着与以往预算编制相比,新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编制要求更加精细化[4]。 在实际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支出类型,做好预算资金的科学合理分类。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经营活动项目,预算资金分配要更加准确,支出过程要更加细致,同时也为后续的预算执行监管提供良好的支持。 总而言之,在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数据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预算报告信息更加全面完善,这对提高预算管理质量水平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上文叙述可知,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相比,不仅会计核算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科目种类也有所不同。 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很难在2019年正式实施新会计制度的期间,顺利完成所有财务数据的转换。 在实际转换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还需要在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下,完成预算与财务报表的编制。 不仅如此,在调整转换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单位在过去经营过程中,相关的款项是否需要进行部分调整。 在旧会计制度下制定财务报表,只需要编制固定资产原价值与累计折旧,而在新会计制度下,还需要在原基础上展示净值。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以前从没有进行计提折旧,面对新会计制度要求,如何补充计提折旧,也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难点问题。
伴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会计科目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 在原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仅有48个,在新会计制度下,会计科目增长为103 个。 不仅如此,核算方式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内容方面,新会计制度也进行了细致分类。 在开展经济业务计量工作时,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既要考虑财务会计核算,也要考虑预算会计核算。 每笔经济业务活动的记录,都需要既考虑权责发生机制,又考虑收付实现机制,然后分别采取不同的记录准则,选择合适的会计科目[5]。 除此之外,在使用这些会计科目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资金往来科目为例,对预算会计而言,需要在收付实现制的指导下,将其作为当期支付处理。 对财务会计而言,则需要在权责发生机制的指导下,在当期不列入费用,由此导致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都会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选择使用的难度。
“双报告制度”也是当下新会计制度的一大亮点,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两种不同的核算模式下,提供对应的报表,实施“双报告”。 其中一份报告为财务报告,要求符合权责发生机制;另一份为决算报告,符合收付实现机制。 对财务报告而言,主要目的是全面细致地展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产信息,改善旧制度下单位财务报告笼统不明确的现状。 对决算报告而言,主要目的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在一段时期内,预算资金的收支情况。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而言,面临的困境是上述两种报告编制原则不同,数据信息提取方式不同,各自比较独立,但同时彼此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如何确保两种报告之间数据不存在遗漏和重复编制的情况,已经是当下行政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 除此之外,在旧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累积了很多单一的财务报表。如何将这种单一的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双报告”中不同的会计数据,也是一个重大难题。
在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下,财务管理人员应提高对旧会计制度下往来款项的重视,加强针对性调整。具体调整要点如下:①针对实际已经支付,但没有做支出的经营业务,可以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将其调整为预算结余类科目[6]。 以原经济业务资金使用类别为依据,可以调整为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科目。②针对已经做支出但没有支付的经济业务,财务管理人员应进行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类科目调整。 同样以业务资金类别为依据,做好针对性调整工作。 比如该业务属于财政资金支出业务,需要将其调整为财政拨款结转科目。 反之,则需要调整为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③针对已经收到资金但没有做收入的经济业务,需要按照相应的资金类别,调整为预算结余类项目。 如果收到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应调整为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科目。 如果是其他类型,应调整为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科目。 ④针对已做收入处理,但没有收到资金的经济活动业务,应将其划分为收入资金类别,按照预算结余类科目进行调整。 同样按照上述方式,基于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完成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科目与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科目的针对性调整。
在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也是一项重点内容。 需要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完成固定资产的分类核算。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固定资产做回溯调整。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固定资产全程在财务会计中进行核算,应遵循权责发生机制,采用计提折旧的方式,在当期费用中进行展示。 为达到这一目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重新补充以往未进行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内容。具体来说,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先结合所在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完成资产的分类。 具体分类内容包括文化文物资产、保障性住房、政府储备物资等。 然后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根据之前划分好的固定资产类别,完成计提折旧。 针对没有进行过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需要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将其补提到开始转换所在年度的年末,然后再结合资产已经使用的年限,作为补提折旧总年限。 同时还应注意,文物文化资产与政府储备物资,不需要计提折旧。 在上述方法的帮助下,最终可以顺利帮助行政事业单位顺利渡过新旧制度衔接期,将原制度下的会计数据信息转化为新会计制度下的年初余额,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数据信息保持同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上文叙述可知,新会计制度下,出现了很多新的科目,大大增加了平行记账难度。 因此需要在新会计制度的指导下,按照相应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顺利完成平行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做好以下几点:①针对资产类科目,可能在财务会计中存在;在预算会计中,并没有对应的科目。 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需要考虑不同的经济业务类型,完成与预算会计科目对应。 比如若经济业务属于支出业务类型,一般在预算会计中对应的是预算支出类科目。 该经济业务属于暂付类型。 在其他应收账款中,针对应收个人借款,在预算会计中不进行对应处理。 ②针对负债类科目,预算会计中包括三种,分别是支出科目、收入科目以及结余科目;在财务会计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科目。 但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判断业务资金的性质,确定是否与预算会计保持同步。 比如对于预付工程款而言,属于支出类经济业务,在预算会计中,对应的是支出科目。 针对应缴财政款,属于暂收类型的经济业务,在预算会计中,不需要进行核算处理。 ③针对收入费用类科目,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中,二者之间均有相互对应的科目。 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在采用财务收入/支出科目时,必须同时完成预算会计中的预算收入/支出科目。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用资金平衡关系,加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报表的衔接。 比如可以采用以下资金平衡关系,成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存款与预算货币资金建立连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期末余额=银行存款期末余额-负债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财政款期末余额。 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支会计处理方式进行验证时,关于资金收支的经济业务,通常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最终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预算资金余额的平衡性。 因此,在上述资金平衡关系的帮助下,能够有效防止出错,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在新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下,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新会计制度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了哪些新变化,了解新会计制度本身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应立足实际,认识到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面对新会计制度提出的各种要求,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的各种困境,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实现更好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