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李春山,戎 寒
(1. 大连大学 学生处,辽宁 大连 116622;2. 大连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大学文化是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及建立在这些价值观上的一种具体文化形态。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大学文化的创造物。大学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作用日益凸显。研究高校辅导员与大学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1]。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精神的引领者和大学生心灵解放的导师,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其专业化队伍建设离不开先进的大学文化,而先进的大学文化对于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素质[2],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工作管理效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大学文化的落脚点在于文化活动,其特点是贴近当代、贴近学生主体,不仅具有独特的强大的感染力并且有很强的教育导向功能,可利用自身所具有的正能量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的意识与行为,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每名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最大程度的控制广大学生不良行为的滋长,不断完善其人格,从而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增添持久的动力。
大学文化之所以像黏合剂一般,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是因为它以高效集体作为圆心,建立起群体性的文化圈,可以使得拥有共同兴趣、共同目标的青年学生凝聚起来。辅导员经过开展和组织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引导广大学生拥有较强的集团以荣誉感,使其正确理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目标,使得同学朋友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关心,进一步发掘和促进青年学生的团队精神,弘扬集体主义。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逐步壮大的高素质高能力的辅导员队伍。大学文化生活的展开,是通过辅导员精心的组织、引导和参与,尽可能地启发青年学生的主动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打磨、凝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进取精神,进一步使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日益丰富的大学文化生活,让绝大部分青年学生在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个人才能,促进了学生对文化活动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
大学之道在于育人,其重要任务是文化育人。这种职能的核心就是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中主体地位与作用的肯定,是一种价值取向[3]。在高等学校各方面工作中,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工作中以“人”为作用对象的特征表现的尤为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学生工作中就是要求辅导员要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以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为立足点,其过程是激励人、教育人,其目的是升华人、尊重人。
“育人”作为高校的工作重点的起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要通过其独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不断实现“育人”的理念。全力打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校文化氛围,铸就广大青年拼搏奉献的信仰根基和友爱凝聚的精神力量,是大学培养人才工作中一项举足轻重的战略任务。构建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为统领,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在培养人才的实践中,大力建设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
打造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从五个兼顾开始。其一,兼顾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的关系,重点关注学生成长规律、教师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打造各高校的自主特色。其二,兼顾教改与学改之间的关系,深刻把握教与学的条件转化方式,有目的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进一步推进教改的同时稳步的提升学习改革,打造宜学宜教,积极进取的新局面[6]。其三,兼顾辅导员队伍和专业任课教师队伍之间的关系,利用好双方队伍在学生培养中的优势资源,在互补互进中创造更加有力的工作条件,终点培育教学相长的新布局和科学工作模式。其四,是兼顾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管理学生三者的关系,从全局着手,把我培养学生中的各环节各因素的综合利用,重点关注人才的和谐发展。其五,是兼顾高校内外,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的关系,深刻把握内外兼修优势互补中推进培养学生工作,进一步推动形成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教学实践的巨大合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着眼育人培养开展学生工作;帮助学生成才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内容;有序的管理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和保障[7]。根据该工作模式,其一,要坚持以教育为根,努力巩固主渠道加强主阵地。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要配合理论课教师全力发挥理论教学在青年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其二,便是坚持以服务为中心,真正的尊重广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针对经济困难生和学习困难生进行帮扶助学工作以及心理疏导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最后,是坚持以管理为基础,保障学生利益。
任何文化总是服务于一定对象,并表现为一定的价值取向的。我们认为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也应与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一致[8]。在大学辅导员的工作中,基本价值判断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要提高定位,从根本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第二,在战略上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根本的理念深入每一名老师的心中,明确提出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着力打造全员育人新格局。第三,将学生评价作为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逻辑原点,重视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意见成为考核大学各部门工作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
大学中展开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广大的辅导员教师。改进与增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育理想教育、弘扬爱国教育、规范文明礼仪教育,切实贯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装备广大青年学生头脑的利器,培养广大青年建设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以诚为本的优秀习惯,形成深明感恩的高尚品质,确保高校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和发展,将是锻造社会主义可靠建设者与合格接班人、切实保障党和国家伟大中国梦早日实现的希望。
高校的本职工作是“育人”,可是育人工作绝不仅仅是以“管理”为重点,而应是教育与引导相辅,启迪和感悟齐驱的模式,切实的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的包容与鼓励[9]。辅导员必须要将以“管理”为主育人观进行转变,进一步明确教育和启迪是宗旨,培育青年的自立性和责任感。同时,应该充分利用好青年群体自身潜在的自我教育功能,让学生养成自主独立的意识,深入自己的责任意识;有效地使用好手中的教学武器:讨论、开放、研究式教学形式,发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提炼广大青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应该逐步建立准确全面立体的自我认知、有冷静客观的理性思考、学会面对是非时的自主判断、勇于面对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要深化青年群体的“自主性”,相信你的学生,由学生自行讨论、决定、管理生活中自己的事。自主性、独立性不仅是青年张扬个性的主要表征,还是评判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评判标准。
首先,辅导员应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其中包含政治理论、道德素质与政治观点和政策水平,要做到胸怀宽广,知行合一,坦荡磊落,并且要善于有效引导广大青年群体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其次,明确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性。不仅能够对自身专业做到广泛了解细致掌握,还要洞悉相关学科的知识状况与发展前言,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进行学术活动,也会更加有利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再次,要不断学习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育人的理念,让工作有目的性,富有成效。最后,要拥有全方位的综合能力,重点把握分的能力、调研能力、领导力、引导力等。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文化素养要求:一要具有科学思维的文化品质;二要有知识与学问构筑的文化人格;三要有主动处世的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四要有自我心灵的塑造,内在精神的和养,人生境界的升华。
辅导员要善于使用网络信息平台,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开辟高校文化建设的新阵地。用网络作为载体,建设符合时代特色与时俱进的青年学生文化活动,如网络公开课、自主论坛、开通网络博客、微博等,给大学文化建设输入清新的氧气,开展打破局限性常规性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投入主要力量建立网上团校,利用规范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针对如下方面对广大学生进行教育:党与团的基本认识、基本的理论、基础的路线方针以及政策,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普及网络知识,开设相关的讲座和沙龙,通过学生自主的社团,组织网页设计比赛等相关活动,找到网络信息和学生工作的创新结合点,做到打开新视野,从而加强对网络信息平台的掌握和运用。
通过细致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逐步的培养学生工作者的理性思维,提升辅导员在高校文化建设工作体系中的位置。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同时,不断汲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知识于新方法;第二,深入关注辅导员本体的发展研究,同时做到重视辅导员工作中经验的总结;第三,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到广大青年中,不断的调查最新的情况,研究最新的问题;最后,在不断充实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合理应对。
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高校文化建设,大学辅导员有必要加强在活动主题与工作方法创造力。应该根据青年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重点问题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有目的性的工作;尝试建立“辅导员之家”,通过实体的沟通方式和网络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建立辅导员学习的场所“辅导员社区”;要利用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题会议、组织学生工作论坛或沙龙、建立网络专题讨论论坛等丰富的形式,加强部门之间、各高校之间、不同省市之间、甚至全国性以及全球的交流,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工作中的目标性和实效性,切实为高校文化建设做到海纳百川,凝聚力量。
总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骨干力量是广大辅导员,是践行党的育人政策,普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是人才培养的一支重要力量,理应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关注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前进方向。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可以更加准确的洞悉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旋律”引导,并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统一格局,从而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大学文化建设。
[1]江易华. 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 教育探索,2002(5): 105-107.
[2]王菁华. 以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创新高校文化[J]. 辽宁教育研究, 2004(8): 16-17.
[3]刘川生.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J]. 思想教育究, 2007(2): 3-4.
[4]魏英, 周先意. 注重文化建设加强制度保障促进校园和谐[J]. 教育与现代化, 2008(1): 65-70.
[5]靳国良, 蔡宁. 大学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建设的价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 2000(4): 27-28.
[6]张典兵. 论大学文化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J]. 教育探索,2011(2): 10.
[7]王一波. 以大学文化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 2007(8): 21.
[8]郭庆. 以大学文化提升高校学生工作[J]. 决策导刊,2007(7): 13.
[9]朱孔军, 等. 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 中国大学教学,2007(9): 2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