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王 培 红
(烟台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大思政课是高校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方向、新要求和新路径。落实好善用大思政课的要求,就是要紧密结合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实践教学实际,深入挖掘利用学校各方面育人资源,深挖思政育人元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与学习生活实践有效联动,全面拓展育人场域,丰富育人形式,大力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环境立德树人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高校档案是学校办学发展的见证和缩影,记录了学校办学发展各个阶段的历史、重要成就和师生典型事迹等,包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育人资源,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素材和有益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还要加强档案部门的育人理念,从大思政课视域下深入挖掘并利用好育人资源,不断提高档案育人成效。
档案工作是高校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还肩负着“留据、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做好新时期档案工作,特别是围绕更好发挥好档案育人作用,作出一系列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新《档案法》第三十四条也明确指出:“国家鼓励档案馆开发利用馆藏档案,通过开展专题展览、公益讲座、媒体宣传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对档案育人的功能和属性进行了明确。高校档案是高等院校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宝贵资料,是体现与反映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脉络的关键支撑,高校应重视档案工作蕴含的育人价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协同做好思政课教学改革,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度发掘和充分利用。
用身边事感召身边人,用身边人引导身边人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思政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高校档案是一部浓缩的高校发展史,它全面呈现了高校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记载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的成果,承载着学风、教风、校风等构成的大学精神,折射着国家社会变革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学术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这些精神财富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将档案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和思政工作实践,引领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本校档案资料,系统学习学校发展历史、重大成就、师生校友先优典型。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全面系统深入了解学校发展历史,进而深刻感悟国家发展历程,能进一步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情感认同,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爱国爱校情感;另一方面也能被学校浓郁学术氛围所感染,优良学习风气所引导,先进事迹所激励,激发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热情,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以先优典型为标杆,向优秀看齐,努力成长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档案对于高校来讲,是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是无形的宝贵财产,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往往出于安全考虑,不予深度挖掘利用和公开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信息孤岛”,不利于档案资料价值作用的发挥。善用大思政课、“三全育人”乃至全环境立德树人为高校档案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契机和载体平台。需要档案管理部门适时转变角色定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青年学生发展实际,基于大思政课的视角,结合新时代信息技术,分专题、分类别、分阶段、分层次、分对象对档案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将档案价值进行最大化发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档案事业发展的活力,提升了高校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思政工作育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档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包含了历史文化、学术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通过以文化人,发挥高校档案的隐性育人功能[2]。高校在进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学校档案丰富的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教育中,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同时也可以和课程思政进行紧密结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本专业在学校的建设发展历程以及建设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突出成就、涌现的先进典型融入专业教学中,能有力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另外,高校档案所储存的本校历届学生数据资料等,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手段,总结出本校学生所具备的总体特点和思想动态,为学生进行“画像”,为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撑。
鉴于我国档案管理育人工作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形成的亮点、特色品牌还不够突出等,国内部分高校对档案育人工作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深入,往往停留在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立卷归宗、妥善保管以及对外查询等方面,认为只要档案完备规范、能满足各方面的查询利用即可,对于高校档案所具备的服务功能和育人价值认识还不够深刻。部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将档案管理育人工作加入自身工作职责中,以至于高校在档案管理育人工作上出现了延缓[3]。部分高校档案育人相关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仍停留在档案的规范管理层面,还未对档案育人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育人思维还不够强化,甚至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认为育人工作只是校内某些工作部门的份内工作。以上种种认识和做法导致档案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化发挥,档案育人的效能没有充分彰显。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档案的收集整理基本形成了成熟的模式和具体的管理办法,满足了日常档案保存和查询需要,但是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方式还停留在相对简单的层面,高校档案资源中蕴含的育人资源、育人价值等还未被有效开发利用,还未与思政课、思政育人等进行有效结合。即使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已经在档案育人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仍然在整理使用有关教育素材时,往往不成专题或体系,大多停留在表面机械地使用,还未能与大思政课的教育理念深度融合,使档案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高校档案的利用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方式是档案价值发挥的重要载体和手段,也是提升档案育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力抓手。目前部分高校在依托档案资源对学生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时,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平台载体过于单一,还没有完全适应师生需求,导致有关教育活动对师生的吸引力不够强,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例如多数档案管理人员往往通过校庆日进行爱国爱校的教育,通过国际档案日进行档案与校史知识的普及,通过校史馆进行校史的展陈传播,通过展板橱窗报纸等进行档案与校史的宣传教育,这些形式简单,时间较短,吸引力不够,感染力不强,导致师生热情不足,积极性不高。
党的二十大对高校立德树人、对做好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随着高校全环境立德树人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档案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任务,不断强化档案育人意识,并基于大思政课理念和要求,与思政课改革创新相融合,与学校思政工作相衔接,不断转变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深入全面挖掘档案资源的育人功能,创新丰富档案资源的利用方式,充分发挥高校档案应有价值。
高校档案是一座“富矿”,高校档案部门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自觉融入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强化档案育人功能。其一,强化档案育人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工作理念深入人心,在推动具体工作时才能有的放矢。档案育人的主体是档案管理部门和具体从业人员,高校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教育引导,提升立德树人意识,强化大思政课理念,才能打破传统印象,不断提升档案利用水平。其二,要建立完善档案育人制度。要在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基础上,基于大思政课的理念和要求,加强对档案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档案管理使用和育人机制进行系统化设计,注重学校思政工作的协同配合,引导档案管理人员明确工作目标和实践路径,为档案育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和实践路径。其三,强化从业人员教育。要定期召开有关会议进行部署,通过讲座、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引领档案管理人员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基础上,不断强化档案育人思维,提升档案育人效能,真正实现档案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有效衔接、有机融合。
大思政建设需要融合历史资源,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素材融入教学内容,以丰富厚重的历史传承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以铁的事实诠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4]。高校档案中含有丰富的教育素材,比如校史档案中蕴含着高校自成立以来的所有历史事件以及重要成就,是高校育人的精神所在,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5]。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从立德树人的高度,从大思政课的视角,多角度多方面地对高校档案资源所蕴含的育人价值进行挖掘和利用。其一,要加强系统谋划。档案管理人员应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档案实际和师生实际需求,紧密对接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和思政工作实际,精心策划设计,提前找准档案提取利用的角度,围绕教育目标对档案资源进行总结和提炼,避免档案资源的碎片化、片面化。其二,要注重策划包装。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在整理开发相关档案资源时,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多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选取的档案、开展的活动进行加工、展示和宣传,从而为提升教育效果奠定良好基础。其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手段增强档案开放利用程度,吸引更多师生参与,放大档案资源的使用价值。例如可以基于自媒体平台开发系列教育短视频,将具有育人属性的档案资源搬上网络,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也可以基于H5技术等开发在线互动功能,提升档案育人活力和吸引力。
大思政课的讲授,既要做到“有意义”,更要兼顾“有意思”,主要是在大思政课的内容、载体、方式以及情境和评价等方面对大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促使大学生在浸润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有效地感悟大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之光、理论之美[6]。档案育人的形式既是落实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档案育人成效的关键因素,需要档案管理部门结合大思政课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第一,加强对档案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所高校的档案反映了本校办学发展的历史全貌和特色成就,是区别其他高校的重要体现,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是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也是助力提升本校思政教育成效的有效资源。要注重梳理体现学校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成就、典型经验等的档案资源,将收集整理的档案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或结合思政课教学推进档案走进课堂,提升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要强化档案编研。要根据大思政课理念和思政课教学实际需要,加强主题策划。比如围绕爱国爱校教育,编研校史档案、教育教学档案、科研学术档案等;围绕理想信念编研名人档案、校友档案等。同时也可以围绕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开展编研,充分展现学校各方面的特色亮点,打造高校独特的育人品牌。第三,要创新宣传教育。要注重新媒体技术应用,用好VR、AR、虚拟仿真等技术,打造形式多样、观赏性强的档案教育资源,提升档案育人资源吸引力。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媒体相融合的方式对师生开展宣传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开展线下体验性强的参观活动,并在其中嵌入多媒体元素,通过实景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育人效果。高校也可结合时代特点,结合学校重大活动,举办相关内容的展陈展览,可以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用思政教学方式将档案资源进行有机串联,让学生在边走边听边了解高校历史档案的同时感悟初心使命,激发前进动力,从而将档案育人的功能最大化发挥出来。
综上所述,高校档案是一所学校的重要资源,在为学校办学发展提供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立德树人作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善用大思政课”、全环境立德树人等工作部署,进一步深化育人工作理念,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深入挖掘开发本校档案资源,打造档案育人载体平台,创新档案育人方式,加强工作协同配合,努力为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大学生思政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赋能,切实让高校档案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努力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档案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