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张剑锋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 山东 菏泽 274000)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缺血所致的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以髋部或腹股沟区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跛行等为临床症状,是导致髋关节残疾的常见疾病之一,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预后[1-2]。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髋关节疾病中常见类型之一,目前对于该病的实质性发病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看法,但多认为在发病后若诊断及治疗不当可严重损伤机体各功能,在早期可见持续性疼痛、下肢酸麻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可继发关节间隙变窄、变形、半脱位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3-4]。影像学检查为目前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法,但不同影像学方案获得临床价值不同,CT、MRI 均为临床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案之一,为明确二者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价值,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9 月于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3 月—2021 年9 月于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35 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36~80 岁,平均(57.34±10.24)岁;病程2~16 个月,平均(7.14±2.42)个月;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7 kg/m2,平均(22.14±2.04)kg/m2;发病部位:左侧19 例、右侧16 例;病理分期:Ⅰ期10 例、Ⅱ期10 例、Ⅲ期12 例、Ⅳ期3 例。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4 例;年龄35~80 岁,平均(57.24±10.11)岁;病程2~15 个月,平均(7.08±2.38)个月;BMI 18~27 kg/m2,平均(22.16±2.08)kg/m2;发病部位:左侧18 例、右侧17 例;病理分期:Ⅰ期9 例、Ⅱ期11 例、Ⅲ期13 例、Ⅳ期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者;②年龄≥20 岁者;③髋关节均有疼痛、下肢疼痛者;④ 经评估活动受限者;⑤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⑥出现间歇性跛行者;⑦意识、听力正常者;⑧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丢失者;②严重心肺功能损害者;③读、写、听障碍者;④精神及心理疾病者;⑤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对照组进行CT 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采用64 排螺旋高分辨率CT 扫描机对髋关节股骨头位置进行检查,设置参数:电压120 kV,层厚5 mm,层间距5 mm,电流220~300 mAs,进行多平面重建扫描。分期标准:Ⅰ期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局部出现变形,可见星芒状病变;Ⅱ期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股骨头骨质硬化,可见囊状透亮、星芒状病变消失;Ⅲ期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骨裂,可见新月状病变;Ⅳ期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距缩小以及关节塌陷。
观察组进行MRI 检查:患者取平卧位,应用美国GE Discovery MR750 3.0T,预先调整好各项仪器指标,设置参数:层距1 mm,层厚9 mm,首先对患侧股骨头顶端扫描至股骨顶端3 cm 的位置进行平面扫描,而后对矢状位进行自动旋转扫描,随后加权进行T 波扫描,结束上述操作后进行快速旋转扫描,并对脂肪层实施T2扫描。分期标准:Ⅰ期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双线征,且T2加权信号高;Ⅱ期患者T1、T2加权信号高;Ⅲ期患者T1加权信号降低,T2加权信号增高;Ⅳ期患者T1、T2加权信号均降低。
①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 检查的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②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 检查对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病变的检出率;③比较两组骨小梁结构模糊、骨髓水肿、髋臼病变、关节病变、单一囊变、股骨头内坏死囊变、股骨头变形、股骨头骨小梁及皮质改变等影像学结果检出率;④参考医院自制“诊断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0~60 分为不满意,61~85 分为满意,86~100 分为非常满意。
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Z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或Fisher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60.00%;观察组漏诊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n(%)]
观察组病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检出率分别为90.00%、100.00%、100.00%、100.00%,高于对照组的55.56%、63.64%、69.2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分期检出结果对比[%(n/m)]
观察组骨小梁结构模糊检出率低于对照组,骨髓水肿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髋臼病变、关节病变、单一囊变、股骨头内坏死囊变、股骨头变形、股骨头骨小梁及皮质改变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影像学特征比较[n(%)]
观察组患者诊断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诊断满意度对比[n(%)]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病之一,其致病原因复杂,临床一般将其发病原因分为内因、外因两种类型,一旦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情况便可导致股骨头血运受到影响,致使股骨头出现营养缺乏情况,且该情况可恶性循环,因此在患病后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出现的强烈疼痛感可影响患者正常行动及生活[8]。目前手术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案,但为尽早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术前需通过相关检查明确患者病情,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采取保守治疗可能性,若患者病情较轻通过保守治疗可改善,既可避免手术增加机体痛苦,亦可节约医疗资源;此外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病情可为手术实施提供指导,避免术中操作失误影响预后效果[9]。
既往多通过X 线等方案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但受诊疗水平及分辨率影响,检查中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导致早期治疗出现失误,近年随着医疗及影像学技术发展,更加先进的设备被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且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提升,其中最常见的影像学方案为CT、MRI。经本文对比显示,观察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病变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由此证实MRI 在股骨头坏死分期及病情诊断中更具优势,可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影响预后效果,分析原因是MRI 在检查过程中受限程度较低,通过扫描可对病变部位进行全方位的检出,亦可对任意断面进行截图,以便获得更清晰的图像,使医师对患者病变组织进行准确的观察及分析;其次MRI 检查中可避免对人体的辐射损伤,且该检查具有多样性特征,可获得全面的参数,以便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多方面观察,从而准确判断病变位置及病情;此外MRI 检查可将患者生理、病理变化直观显示出来,特别是在关节积液判断中较CT 检查更具优势[10-12]。
结果显示,观察组骨小梁结构模糊检出率低于对照组,骨髓水肿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其他影像学特征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MRI 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结构,避免出现图像模糊等情况增加误诊及漏诊率。分析原因是CT 检查应用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主要通过扫描全身发现病灶,因此可显示出各类影像学结构,但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漏诊率较高,且扫描时产生的辐射可损害机体各功能,在临床推广中无法获得患者青睐;反之MRI 检出不仅安全性较高,且扫描不受体位、方位等限制,通过任意断面成像均可对疾病进行诊断,从而提高患者接受程度及满意度[13-14]。
综上所述,CT与MRI均可应用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但MRI 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更具优势,通过扫描可清晰观察股骨头坏死情况,并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期,以便展开针对性治疗,值得借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