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T2DM 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时间:2024-07-29

崔国慧,余大兵,祁 娟

(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彩超科 江苏 扬州 22500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通常表现在下肢动脉中,由动脉粥样硬化累及患者的下肢动脉,一般发生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临床症状一般表现出无力、麻木、间歇性跛行,病情严重者会造成下肢溃疡坏疽、疼痛[1]。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发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逐年提高,2 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尽早发现以及鉴别2 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病变情况,对于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现阶段,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临床常见的无创检查办法,有准确性高、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临床广泛应用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本文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T2DM 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7 月—2023 年2 月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 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1 例,其中男性63 例、女性38 例,年龄41~96 岁,平均年龄(64.31±5.32)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程度分级轻度40 例、中度30 例、重度31 例;101 例患者中治疗后痊愈30 例、好转50 例、无效21 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T2DM 诊断标准,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②无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者;③患者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超声检查禁忌证者;②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③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PHILIPS ClearVue580 和SUMSUNG RS80A)、配套探头诊断,探头频率调整为(2~4)MHz、(5~12)MHz,针对下肢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进行检查,取样范围1~2 mm。血流束、声束夹测量角度<60°,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检查,应用二维超声检测患者的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观察其中的血管内径、血管壁结构、回声、血管走行、斑块形成情况及形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血流的通畅度、充盈度,观察患者的血流峰值流速、血流频谱,对狭窄口、正常血管峰值流速比进行统计及计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分级程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不同预后患者的流变学参数(左侧股动脉血管内径、右侧股动脉血管内径)及下肢动脉斑块、狭窄检出率。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段近端的正常血管直径-狭窄段最狭窄处直径)/上狭窄段近端正常血管直径×100%,根据闭塞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70%)、重度(70%~<100%),闭塞管径狭窄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分级程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斑块、狭窄检出率比较

轻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狭窄检出率低于中度、重度患者,中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狭窄检出率低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级程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狭窄检出率比较[n(%)]

2.2 不同预后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狭窄检出率比较

痊愈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狭窄检出率低于好转、无效患者,好转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狭窄检出率低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程度患者流变学参数比较

轻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流变学参数左侧股动脉血管内径、右侧股动脉血管内径大于中度、重度患者,中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流变学参数左侧股动脉血管内径、右侧股动脉血管内径大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程度患者流变学参数比较(,mm)

表3 不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程度患者流变学参数比较(,mm)

注:χ12/P1 为轻度、中度患者比较;χ22/P2 为轻度、重度患者比较;χ32/P3 为中度、重度患者比较。

2.4 不同预后患者流变学参数比较

痊愈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程度患者流变学参数左侧股动脉血管内径、右侧股动脉血管内径大于好转、无效患者,好转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程度患者流变学参数左侧股动脉血管内径、右侧股动脉血管内径大于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预后患者流变学参数比较(,mm)

表4 不同预后患者流变学参数比较(,mm)

注:t/P1 为痊愈、好转患者比较;t/P2 为痊愈、无效患者比较;t/P3 为好转、无效患者比较。

2.5 T2DM 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表现及典型案例分析

超声表现:双下肢动脉内中膜回声增强,不均匀增厚,壁上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低回声、等回声、不均质回声及强回声斑块,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CDFI血流信号充盈缺损,发生完全性闭塞时动脉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其旁可见侧支循环形成;PW 狭窄处血流流速增快(重度狭窄时血流峰值速度可无明显变化,甚至减低),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频带增宽,呈单向波;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呈单向低钝频谱“小慢波”。

典型病例:患者,男,68 岁,“发现左足大踇趾局部发黑伴左小腿持续性疼痛”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约15 年,自诉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约13~14 mmol/ L。双下肢血管彩超示双下肢动脉多发斑块(图1a),致管腔局部狭窄,较狭窄处位于左股浅动脉上段,直径狭窄率约65%(图1b),双下肢胫前动脉局部闭塞(图1c)。

图1 典型病例影像表现

3 讨论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在下肢动脉表现当中较为常见,由于下肢动脉疾病包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动脉炎等。伴随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动脉粥样诱发的下肢动脉硬化症闭塞发病率逐年提高,在50 岁以上的人群中高发,通常患者会伴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早期不具备特异性,后期患肢活动后麻木、肢体感觉异常、发冷,不断发展为间歇性跛行。患者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消失,晚期症状较为典型,能够产生夜间静息痛、足趾皮肤坏死及溃疡[3]。临床表现与此疾病的病理情况有较大联系,病理发展过程分析发现,由于正常动脉构成,其中的动脉粥样硬化首先产生脂质条纹以及纤维板块,脂质条纹病变通常在年轻人中常见,其属于局限性内膜,局部产生黄色脂肪条纹。脂质成分通常为胆固醇、三酰甘油、胆固醇酯、磷脂。组织学分析,此阶段变化不够明显,纤维硬化斑块属于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当中具备特征性的突变类型,其中一般由内膜增生当中的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细胞构成。病变表面纤维组织增生的纤维帽大部分累及为脂质[4]。

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随年龄增长,患者发病率具备上升趋势。属于产生足部溃疡引发下肢残疾的主要原因,相关诊断在临床上逐步受到重视。早期准确鉴别能够帮助患者改善预后,现阶段,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从患者动脉病变部位、血流情况、血管形态进行观察,不恰当的检查方式会引发各类并发症,例如血管栓塞、假性动脉瘤,操作过程如具备辐射会对患者健康产生不利影响[5-6]。彩色多普勒超声整体上具备无创性特点,操作相对简单、检查费用低,广泛应用在血管病变鉴别当中,能够对经内膜病变斑块、血管内壁形成以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显示,确定病变部位,并明确观察血管腔征中的血流状况,依据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血管狭窄情况进行评估[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准确率较高,可对轻度、中度、重度血管闭塞进行鉴别,可作为下肢动脉病变的重要筛查手段。年龄段高的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发病率更高,其能够实现诊断准确性提高,不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具备差异性[8]。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前诊断具备一定的重要性,其中重点为选择流入道及流出道。大多数患者临床检查中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的下肢动脉闭塞的病情评估,对存在多平面动脉闭塞的患者有一定困难,近端动脉闭塞的下游动脉不显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于髂动脉闭塞、远端腘动脉闭塞,其中没有进行侧支循环充分建立,应对评估每个动脉段血流动力学变化实现有效评估,选择适宜的手术重建方式至关重要。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观察血管形态学改变,并对其中的血流情况展开分析,弥补相关检查的缺陷[9-10]。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T2DM 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显示不同分级程度及不同预后患者的下肢动脉斑块、狭窄情况,评估不同患者流变学参数,诊断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