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脏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时间:2024-07-29

杨彦平

(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功能科 甘肃 武威 733200)

在临床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以老年人群最为多发,其的发生和高血压、内分泌紊乱等有关,且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复发,治疗难度较大,一旦疾病恶化将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存在心功能下降的情况,而且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临床多采用心电图、心导管等方式进行检查,但效果较差,无法正确评估心功能受损的情况[2]。心脏超声是近年新型的一种用来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等特点,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患者大血管、心脏等变化,为病情评估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3]。为进一步评定心脏超声的诊断价值,本文选取健康体检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3 年5 月期间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5 例作为试验组,并将同期健康体检者65名设为对照组。试验组中女30例,男35 例;年龄37~71 岁,均龄(59.89±4.55)岁;体质量53~77 kg,平均(63.99±2.01)kg;心功能分级:Ⅰ级26 例,Ⅱ级30 例,Ⅲ级9 例。对照组中女29 名,男36 名;年龄38~71 岁,均龄(59.92±4.51)岁;体质量53~78 kg,平均(64.02±2.03)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4]诊断标准,经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确诊;②意识清醒,能够正常交流;③LVEF <45.0%;④静息心率在65 次/ 分钟以上。排除标准:①基本资料不全;②合并恶性肿瘤;③配合度低;④ 合并器质性疾病等。

1.2 方法

使用GE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飞利浦EPIQ7c),探头频率为(5~7)MHz,对相对灰度、对比度等参数进行调整,确保心脏远近区能够充分显示。检查体位为左侧卧位,将探头放在患者胸骨上窝,使其紧贴心尖处,扫查主动脉弓、胸骨旁的左心室长轴切面,过程中要保证右胸骨关节至乳头连线、扫查平面处于同一水平。将探头放在胸骨2~3 肋间,扫查短轴切面、胸骨旁大动脉,注意左心室长轴、扫查平面相垂直。对主动脉弓长短轴切面进行扫查时,将探头放于胸骨上窝,面向心脏的位置旋转90°,完成主动脉弓的横切扫描,观察心脏结构、大小等,便于掌握心脏状态。对胸骨左缘3~4 肋间进行扫查,观察胸骨旁二尖瓣、心室短轴切面,同时测量心脏大小、组织结构厚度,观察心脏整体的结构,基于实际情况用M 型超声心动图进行采样检测,便于分析心脏结构及相关层次活动。

1.3 观察指标

①心脏超声诊断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左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A。②6 min 步行距离和NT-proBNP 水平: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4 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用免疫荧光飞特多通道检测仪检测血清N 末端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③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超声诊断参数: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展开调查,Ⅰ级:患者可以进行一般的体力活动;Ⅱ级:体力活动受限,活动后气短、心悸,休息后消失;Ⅲ级:体力活动过后受限,活动后明显不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脏超声诊断参数比较

试验组LAD、LVESD、LVEDD水平高于对照组,E/A、LVEF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心脏超声诊断参数比较()

表1 心脏超声诊断参数比较()

2.2 6 min 步行距离和NT-proBNP 水平比较

试验组6 min 步行距离短于对照组,NT-proBNP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6 min 步行距离和NT-proBNP 水平比较()

表2 6 min 步行距离和NT-proBNP 水平比较()

2.3 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超声诊断参数比较

在试验组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诊断中,LAD、LVESD、LVEDD、VEF、E/A 和心功能分级存在相关性,心功能分级越高,LVEF、E/A 越高,LAD、LVESD、LVEDD 越低。Ⅲ级患者的LAD、LVESD、LVEDD 水平高于Ⅰ级、Ⅱ级患者,LVEF、E/A 水平低于Ⅰ级、Ⅱ级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超声诊断参数比较()

表3 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超声诊断参数比较()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终末期心血管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心脏结构发生病变,泵血能力下降,因此心肌损伤是引发该疾病的关键因素[5]。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左心室衰竭比较多见,肺部水肿、循环淤血等可诱发左心室衰竭,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将增加右心衰竭的发生可能,并逐渐演变为全心衰竭。国内外研究显示,由于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若能及时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检查,能够尽早明确病情,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处理,以改善患者症状和心脏功能,延长生存时间[6-7]。

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常规X 线、心电图虽然能辅助疾病诊断,但无法准确评估心脏功能,不利于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心导管是临床诊断左室舒张功能的主要标准,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操作,临床应用受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度高,一般在90%以上,但检查费用高,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无法接受,而且其在基层医院的使用也存在局限性[8]。另外,这种检查方法有创伤,虽然能够反映出动脉狭窄情况,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血清标志物可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功能情况,但特异性低,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也不准确。伴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超声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具有费用低、可重复使用、操作简单等特点,既能清楚地显示患者瓣膜形态、功能,也能直观显示心脏结构、血流速度,从而了解患者的心脏舒张、收缩等功能[9-10]。和心动图相比,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有效评估心脏运行状况,同时也能在体外测量心脏大小、心肌厚度等,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扫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心脏结构,分析血流色彩、压差等方面等变化,进而准确定位异常的结构。临床实践表明,在心脏超声检查过程中,只需要对探头进行转动即可全面了解心脏情况,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损伤,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在获得检查结果后,有助于明确心衰程度、心脏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11-12]。

本次调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人群均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试验组LAD、LVESD、LVEDD 水平高于对照组,E/A、LVEF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健康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形态有明显变化,左心室功能、血液流动速度均降低,和管翔等[13]研究一致。分析原因在于,当LAD 水平升高且超过正常值后,患者会出现心律不齐、心功能减退等情况,这是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LVEDD 是反映左心室功能的关键指标,当其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时,会升高左房室瓣压力,降低心室搏出量。一般来讲,当人体患有心肌缺血、高血压等疾病后,会增厚室间隔。当左心室功能降低时,不仅会降低心肌顺应性能,还会影响心脏的充盈功能、搏出量,造成向心性肥厚,相关指标水平提升。LVEF 和心肌收缩能力关系密切,心肌收缩能力越好,心脏搏出量越大。如果LVEF 水平降至50%以内,说明患者心脏、心肌收缩能力也在不断降低[14-15]。(2)试验组6 min 步行距离短于对照组,NT-proBNP 水平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B 型尿钠肽是一种天然激素,心肌细胞是主要的合成组织,而其表达和左心室功能相关,当左心室功能出现异常时,将严重影响NT-proBNP表达。(3)在心功能分级的评估上,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LVEF、E/A 越高,LAD、LVESD、LVEDD 越低,其结果和葛洪波[16]研究相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伴有左心室重构的情况,导致左心室扩大、收缩功能降低。而且,患者病情越严重,左心室结构、形态的改变及心脏收缩功能的降低也就越明显。这种情况下予以心脏超声检查,能够准确观察心脏形态与结构,清晰显示心脏瓣膜结构,有助于医护人员正确评价心脏功能,为后续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可精准识别异常指标,评估心脏功能和形态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