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陈宏建,茆在梅,曹 蕊
(仪征市中医院超声科 江苏 扬州 211400)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肝脏疾病,发病率高,其发生与炎症反应、长期饮酒等因素相关。肝硬化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影响因素,约53%~80%的肝癌患者存在肝硬化背景[1]。但早期肝癌缺乏特异性指征,常规超声检查回声不清晰,病灶缺乏典型征象,再加上肝硬化的干扰,诊断准确性差[2-3]。CT 与MRI 均为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其中CT 在肝癌筛查中应用广泛,对肝脏肿块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但对肝硬化伴微小结节的诊断情况仍不理想,故需要通过增强扫描提高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辅助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4-5]。近年来,超声造影方案在肿瘤诊断中已经有了较多应用,其能够显示肿瘤微血供,反映肿瘤的微循环变化,无辐射损伤,经济性好,故考虑联用超声造影进行早期肝癌的辅助诊断[6-7]。本研究选择仪征市中医院2020年12 月—2022年12 月收治的肝硬化疑似早期肝癌患者77 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了超声造影联合CT 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择仪征市中医院2020 年12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肝硬化疑似早期肝癌患者77 例。男52 例,女25 例;年龄28~75 岁,平均(48.24±8.43)岁;肝内病灶直径10~29 mm,平均(22.45±3.14)mm。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肝硬化;②存在早期肝癌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为疑似早期肝癌;③肝内单发结节,存在可测量实体病灶;④无超声造影及CT 增强扫描禁忌证;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缺失者;②循环障碍或存在血栓类疾病者;③弥漫性或转移性肝癌者;④哺乳或妊娠期者;⑤依从性差者。
病理学检查:手术后取得肝组织样本或做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术后取得肝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超声造影检查:使用EPIQ7(美国飞利浦)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先常规二维超声检查,患者仰卧位,暴露腹部,探头频率(2.5~5.0)MHz。常规检查肝脏,找到结节后,对结节大小、位置、形态、便捷、回声、血供等进行观察记录。而后选择最清晰的切面,开启超声造影双幅灰阶模式,将悬浮造影剂Sonovue 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配置成5 mg/mL 的溶液,经肘静脉团注射2.4 mL,再以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在超声造影中,存储动态图像,时长360 s,动脉期10~30 s,门脉期30~120 s,延迟期121~360 s。记录不同时段以及增强中的形态。
CT 增强扫描:使用SOMATOM Definition AS(德国西门子)64 排螺旋CT,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先常规平扫。参数设置:电压120 kV,电流250~300 mA,层厚5 mL,扫描周期8 s。再进行增强扫描,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海醇,剂量350 mg/mL,注射速率3 mL/s。注射完成后,开展三期扫描。动脉期注射造影剂后25~30 s,门脉期60~70 s,延迟期120~180 s。记录各时项参数。
对检查结果均由2 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如意见不一致,第三名主任医师主持讨论,至达成统一意见。
①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联合CT增强扫描诊断与单独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真阳+真阴)/总例数×100.00%;灵敏度=真阳/金标准阳性×100.00%;特异度=真阴/金标准阴性×100.00%。②分析不同类型疾病不同检测方式诊断准确率。③统计恶性患者的超声造影与CT 增强扫描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强化程度。④超声造影参数分析。比较良恶性结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通过时间、灌注指数。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理结果显示,恶性42 例,良性35 例;CT 增强扫描恶性37 例,良性40 例;超声造影恶性39 例,良性38 例;联合检查恶性44 例,良性33 例;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97.00%、灵敏度100.00%,高于超声造影的85.71%、83.33%与CT 增强扫描的80.52%、76.19%(P<0.05)。联合检查诊断特异性94.29%,与超声造影的88.57%、CT 增强扫描的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2 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比较[%(n/m)]
金标准证实77 例患者肝癌42 例,增生性结节28 例,肝血管瘤7 例。联合检测诊断不同类型准确率高于超声造影与CT 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不同检测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
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动脉期呈高强化(95.24%)、门脉期呈等或低强化(95.24%)、延迟期呈低强化(100.00%),CT 增强扫描动脉期呈高强化(73.81%)、门脉期呈等强化或低强化(80.95%)、延迟期呈低强化(71.43%)。见表4。
表4 恶性结节各期强化程度分析 [n(%)]
恶性结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通过时间短于良性结节,灌注指数大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参数比较()
表5 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参数比较()
肝硬化为多种病因长期作用下的弥漫性肝脏损害,病理表现为广泛性肝细胞坏死以及结节再生,随着病情进展,可造成肝功能损伤与门静脉高压,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发生癌变[8-9]。早期肝癌即亚临床肝癌,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常规超声与CT 平扫检查本病对肝硬化结节与早期肝癌的鉴别准确性不高,尤其在肝硬化背景下,诊断难度进一步增加。病理检查能有效、准确进行诊断,但属于有创性检查,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10]。
近年来,CT 增强扫描与超声造影在本病诊断中已经有了一定应用。CT 增强扫描能够有效识别CT 平扫特征不明显的病变,在动态增强扫描中,肝癌典型特征为快进快出,动脉期明显强化,可见增粗且迂回的供血血管,门脉期与延迟期则会迅速清晰[11-12]。超声造影检查通过造影剂辅助,能增加散射回声,利用血流多普勒以及二维超声特征,能反应血流灌注状态,进而辅助临床诊断[13-14]。但该两种方案在肝癌早期诊断各有优劣,必要时可联合应用,提高诊断效能。本次研究中,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97.00%、灵敏度100.00%,高于超声造影的85.71%、83.33%与CT 增强扫描的80.52%、76.19%(P<0.05),联合检查对不同类型疾病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造影与CT 增强扫描(P<0.05)。说明超声造影联合CT 增强扫描能提高对肝硬化合并早期肝癌的诊断效能,有助于进一步评估患者病情,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肝硬化伴早期肝癌患者在病理改变中,多为门静脉、肝动脉血供的不典型结节转化、发展成为以肝动脉为主的肝癌。在癌变过程中,需要历经再生结节、低度增生、高度增生、早期肝癌、典型肝癌的过程[15]。而在该过程中,结节血供情况可出现明显改变,肝窦毛细血管以及新生血管将会由肝门脉供血为主变为肝动脉供血为主,所以动脉期伴随明显强化,门脉期与延迟期强化会迅速消退,表现为快进慢出、快进同出的增强模式。而良性结节多为门脉供血或门脉和动脉共同供血,所以强化形态与肝癌存在明显差异。本次研究中早期肝癌患者超声造影与CT 检查下,肝癌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与延迟期多为等、低强化。超声造影与CT 增强结果存在不同,故可通过该两方法结合应用,相互验证与补充,进一步判断良恶性病变。而在超声造影参数上,恶性结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通过时间小于良性结节,灌注指数大于良性结节(P<0.05),则说明可通过该类参数的分析,辅助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原因考虑为,恶性结节肝动脉供血为主,微血管的密度很大,所以血流灌注增加,血流速度快,造影剂在瘤体内增加,故而恶性肿瘤增强、达峰时间与通过时间均更短,灌注的峰值更高。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联合CT 增强扫描对肝硬化背景下早期肝癌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较高,对且鉴别诊断结果与病理符合率高,通过各期强化程度的分析以及超声造影参数分析,可辅助临床诊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