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同年龄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分辨率CT 影像学特点

时间:2024-07-29

吕德永,鲁瑞聪

(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泗洪 22390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感染,该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儿中,原因在于其免疫系统仍不够成熟,并且集中在秋冬季发生[1]。在婴幼儿群体中,接触有病毒污染的环境时易受感染。需要注意的是,若婴儿或幼儿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不良,则更容易受到感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38 ℃的发热症状、持续性咳嗽、喉部不适感或疼痛以及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2]。严重者将会发生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的表现相似,因此确诊需依靠专业医生的临床判断和实验室检查。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获取质量更高的肺部图像,因此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优势,该项诊断措施的优势在于,HRCT 可以提供非常清晰的肺部图像,能够显示更细小的病变和组织结构的改变,比传统的X 线检查诊断精度更高[3]。可以在早期检测出肺部炎症和纤维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病变,从而缩短诊断时间,为患儿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通过HRCT 可以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制定治疗计划。同时可应用于治疗中观察肺部病变的变化情况,判断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相较于传统的CT 扫描,HRCT 的辐射剂量更低,对儿童身体健康更加安全[4]。本文选取60 例患儿纳入研究,分析HRCT 诊断中不同年龄组患儿的影像学特点以及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0 月—2023 年2月收治的60 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患儿的年龄分布,将其分为>3 岁组(n=28)和≤3 岁组(n=32),其中>3 岁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8.68±1.21)岁;≤3 岁组男14 例,女18 例,年龄0.5~3 岁,平均年龄(2.65±0.23)岁。

纳入标准:①经过咽拭子、实验室相关诊断确定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②伴有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③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④可配合进行HRCT 诊断;⑤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脏器功能障碍者;②精神类疾病者;③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④合并其他类型肺部感染性疾病者。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收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取血清并使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测定肺炎支原体IgM。收集咽拭子样本进行荧光PCR 定量检测。阳性标准: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1:160;血清抗体滴度恢复期上升≥4倍;短期IgM 阴性转为阳性,肺炎支原体DNA 为阳性。上述三项符合两项者即可评估为阳性。

1.2 方法

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Rive syngoCT,扫描电压100 kV,平均管电流50 mA,层厚3 mm,扫描平均时间2.26 s,要求患儿处于稳定呼吸状态,再给予胸部检查,划分胸廓至膈肌下缘为扫描范围,确定病变的位置、表现以及形态。扫描完成后,经过工作站处理给予图像重建,并由影像学医师进行分析评估。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分布情况,主要包括左肺、右肺以及双肺;②评估两组患儿的影像学特征分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分布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的在左肺、右肺以及双肺的分布情况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分布情况[n(%)]

2.2 两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特征

在树芽征、磨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支气管壁增厚、肺实变以及散在斑片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特征[n(%)]

3 讨论

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多种因素,其中病原体是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最主要的发生因素,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RSV等感染后可引起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5]。免疫功能低下是引起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例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易受感染,另外,吸入异物以及灰尘、烟雾以及有害气体等也可导致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在气道阻塞方面,其因为过度充气、分泌物或其他物质的积聚或外伤导致疾病发生。该疾病的发展特点在于,通常从上呼吸道开始,逐渐发展到下呼吸道,引起声音嘶哑、气促、咳嗽、发热等症状[6]。在病情加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甚至严重的呼吸衰竭。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部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实质炎症,其影像学表现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表现为肺内散在的斑片状阴影,通常为双侧对称性分布,或者单侧分布也常见,上述阴影通常呈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的实变,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匀,有时伴随有胸膜反应[7]。同时,肺纹理分布不规则,纹理增粗,支气管周围血管束增厚、扩张等改变也可见。晚期表现为肺实质的结构破坏,肺内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空洞、病灶坏死、肺实质纤维化等。此时病变可能已经进入后期,对肺组织的功能损害严重[8]。由此得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双侧对称性分布的实变和肺实质结构破坏,表现不如其他病因引起的肺炎所特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难度比较大,基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比较多样化,且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如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所以,仅凭症状难以确定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9]。当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PCR 检测、细胞培养等,但这些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阳性率不高、检验周期较长等。另外,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表明,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感染,而这些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难以描述详细的症状,也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X 线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然而,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X 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X 线只能显示肺部结构的影像,不能直接反映病原体的存在或活动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炎表现不尽相同,可能难以区分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幼儿及婴儿对辐射比成人更为敏感,频繁进行X 线检查会增加患儿的辐射剂量,从而引起不良后果。经由上述所言,X 线检查并不能精确地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仅能提供初步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10]。HRCT 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可以显示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实变、肺间质纤维化等典型MPP 病变表现,能够对病灶部位、形态及程度进行清晰准确的评估,因此对于MPP 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观察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还可以显示出其他严重肺部感染或其他疾病的表现,可以避免漏诊或误诊。相较于常规X 线检查,HRCT 能够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肺部图像。并且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实际应用中,HRCT的高分辨率,能够提供比传统X 射线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这意味着医生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和识别肺部的异常。能够检测到即使是细小病变以及感染,这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非常关键。协助医生确定肺部病变的类型,例如炎症、渗出物或肿块等,同时起到监测肺部病变的变化和进展,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在安全性方面,HRCT 比传统X 射线产生的辐射小很多,对患儿影响也较小,因此更适合用于小儿病例的检查[11-12]。

树芽征是指细小的支气管和肺泡内腔内充满黏液或脓液,形成小的结节样病灶,这些病灶呈现出树枝状分布的特点。这种影像组织学表现与支气管末梢部位的细菌感染、支气管炎或肺门淋巴结炎等有关,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树芽征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病原体繁殖所产生的炎症反应有关[13]。磨玻璃样改变是指在HRCT 图像中,肺实质密度减低,呈现模糊不清、轻度模糊或透明状的影像表现。上述影像学表现通常意味着一种炎症反应、渗出物或肺实质间质增生等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病变。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磨玻璃样改变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病原体、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有关。支气管充气是指在HRCT 图像中,肺外气道积聚了过多的空气,这种表现主要是因为支气管腔内炎症、水肿、痉挛等所引起的,支气管充气可能与肺部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壁松弛加剧有关[14]。支气管壁增厚是指肺外气道壁厚度明显增加,和支气管腔内炎症、水肿、纤维化具有一定联系。在该疾病中,支气管壁增厚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有关。肺实变是指肺部出现均质的阴影,表示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受到了限制。这种影像学表现通常是由于肺泡内出血、浆液或脓液导致的。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肺实变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所产生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15]。斑片影则属于肺部出现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的影像,主要是因为肺泡内炎症、水肿、出血、坏死等所引起的。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斑片影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病原体、微生物、致炎因子以及宿主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淋巴结肿大属于肺门或纵隔部位淋巴结呈现出异常增大的影像学表现。这种影像学表现可能是由于病原体侵入淋巴结所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所致,淋巴结肿大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病原体侵入淋巴结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16]。除了淋巴结肿大表现之外,其他上述症状在两个年龄组的患儿中分布显著,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支气管壁增厚方面,例如其他病毒传染性疾病中也会出现该表现,因此不建议将其作为支气管肺炎的主要症状,而树芽征、肺实变更多是在疾病前期发生,所以根据患儿的HRCT 影像学特征,可结合其具体状态,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改善预后。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是纳入病例数偏少,后续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不同年龄组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高分辨率CT 影像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医师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具体影像学表现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做出相应的诊断以及治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