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祝家成,张 勇(通信作者),沈元江,吴冬雪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4000)
(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风湿科 重庆 404000)
(3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呼吸科 重庆 404000)
结缔组织病为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免疫紊乱作为基础,常常累及人体多脏器、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为结缔组织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发病较为隐匿等特点,对于该疾病来说,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在明确诊断时,患者存在十分严重的肺纤维化,肺功能严重受损,缺乏判断预后的指标,给临床诊疗造成影响。而高分辨率CT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多种优势,例如:和常规CT相比,其的分辨率较高,十分适用于肺部微小结节的检查,能预防误诊,另外常规CT对于人体肿块的细微相关结果不清晰,而采用高分辨率CT能清晰反映肺部节周边有无毛刺、里面有无坏死;另一方面高分辨率CT的扫描层厚和常规CT相比较薄,部分病灶需要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从而确定手术方案,而开展常规CT无法满足上述要求[1-2]。本文分析高分辨率CT诊断不同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伴间质性肺炎(IP)的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143例CTD合并IP患者,其中男性101例,女性42例,年龄34~65岁,平均(49.54±4.65)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符合临床有关CTD伴IP的诊断标准;④患者配合度高,能够顺利完成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者;②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③依从性差者;④合并免疫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⑤伴有智力障碍以及认知障碍者。
高分辨率CT(HRCT)检查:使用Definition AS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范围从肺底至肺尖,参数设置:扫描间距为4.8 mm,层厚1.2 mm,电流100 mA,电压120 kV,对于肺窗图像,则选择肺算法进行重建,窗位约为-600 HU,而对于纵隔窗的图像,则需要在检查过程中应用标准算法重建,窗位35 HU,窗宽400 HU。扫描完毕后,由两名医师独立进行读片,若存在不一致,可再次进行读片,IP患者自身的影像具有多种,第一种是不规则线状,第二种是小叶间隔增厚,第三种是毛玻璃样变,第四种是网格影,第五种是支气管血管束增厚,第六种是结节灶,第七种是蜂窝肺,第八种是薄壁囊肿。
分析影像学表现;对比不同CT类型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成人斯蒂尔病(adult still disease,AOSD)的影像学表现。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
小叶间隔增厚占比为88.1%;毛玻璃样变占78.3%;不规则线状影或胸膜下线占74.1%;网格影占41.3%;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占30.1%;薄壁囊肿占23.8%;蜂窝肺、结节灶均占19.6%;马赛克灌注占17.5%;实变影占10.5%;肺大泡占5.6%。见表1。
表1 分析不同疾病类型的影像学表现[n(%)]
结缔组织病是指人体自身结缔组织(脂肪、血管以及骨骼)受累的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基础病变为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同时部分患者还存在以疏松结缔组织黏液样水肿和类纤维蛋白变性等病理变化,病变常常累及人体的各个组织。结缔组织病是多种疾病的一种总称,因此疾病分类的临床表现大不相同,需要结合患者的表现、病史对于疾病分类进行明确,常见的包括多种,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等。另外该疾病还存在多种并发症,以间质性肺炎作为常见[3],一般来说该疾病是由于人体的肺间质发生改变而引起,另外过敏、药物也容易造成间质性肺炎。肺间质包括多种组织器官,例如淋巴、神经、血管等等,当人体间质纤维化后,代表患者的器官功能出现下降情况,易造成患者自身的肺脏弹性下降,无法进行有效的呼吸、同时导致肺脏血氧交换能力下降。对于该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还需要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长期的治疗。
结缔组织病发病后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在晚期容易发生不可逆性肺间质纤维化,导致弥散功能减弱,对患者预后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另外该疾病常见的不良预后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对于该类患者早期进行诊断,能将患者自身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但是在另一方面,该疾病的体格检查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由于该疾病造成的肺间质病变的临床机制尚不明确,其病理改变不同,体格检查和临床表现之间无特异性。由于该疾病体格检查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导致诊断标准缺乏统一,有研究认为[3],HRCT为一种无间隔扫描方式,无创伤性,不仅能了解患者肺内情况,其特异性、敏感性和X线相比,显著增加,能对于支气管扩张、毛玻璃影、网格影进行辨别,为诊断的有效方式。若患者损伤轻微时,采用X线诊断难以发现,对于患者早期诊断后,能对细微病变进行发现,能够利于患者早期获得相应的治疗,促进患者病情预后的改善。对于早期患者而言,由于患者自身的呼吸系统症状尚未出现,当患者自身肺功能正常时,患者肺HRCT均已经存在HLD等,部分学者在研究中对于患者自身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后,研究显示[4],HRCT诊断具有多种优势,能对患者自身病理相关类型进行全方面地推测,利于疗效和随访。
医学研究显示[5],CTD最为常见的肺部表现为IP,在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另外呼吸病学家、风湿病学家以及放射学家合作后,对于诊断评价较为重要,经过肺部HRCT成像,获得影像学特征。主要特征如下:(1)危害:CTD可以称作为结缔组织病,是多种疾病的总称,例如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干燥综合征等,该种疾病容易累及人体皮肤、关节、肌肉、心、肾以及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另外还可以同时在单个疾病中受到累及,具有病程比较长、变化较多等特点,另外该类疾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较多并发症,对于该种疾病早期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较为重要[6]。(2)征象:①临床表现:CTD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咯血、胸膜炎、肺浸润影等情况,结缔组织病症状为全身发热乏力,皮肤黏膜出现口腔溃疡、脱发及皮疹,肌肉关节出现血液系统、肾脏、肌痛、肌无力、关节肿胀、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的表现。②病理表现:间质性肺炎,在CT影像学上往往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网格状阴影或者蜂窝状阴影,同时还可出现磨玻璃状的阴影,还可以表现为网状、结节状的阴影,间质性肺炎的患者上述影像学的表现往往以中下肺分布为主,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可以出现病变范围进一步扩大,肺部可以出现蜂窝样的改变。③影像表现:患者影像学特征为,患者在CT上的特征以马赛克样淡薄影、斑片状影增加与下肺野影淡薄、呼气相气体潴留为主,另外影像学表现以毛玻璃、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小叶间隔增厚作为主要情况,PMDM、SSc、MCTD主要以蜂窝肺以及网格影作为表现。小叶间隔增厚主要是指胸部高分辨率CT肺窗所见的影像,可表现为高分辨CT中病变肺组织呈网格样分布,是局部组织纤维化的一个特征性表现,而在另外一方面高分辨率CT具有优势,肺部高分辨率CT基本每个层面的间隔是1.0~1.5 mm,并能够进行高空间频率计算法重建。(3)与不同疾病对比:间质性肺炎CT影像学表现相对典型,但是临床需要注意和与一些疾病进行相鉴别,肺部的其他疾病引起的肺部的CT影像学改变可能有重复,而对于该类疾病,其诊断的金标准是肺穿刺活检[7]。在本次研究显示,高分辨率CT价值较高,不同患者的CT表现有明显不同,小叶间隔增厚占比为88.1%;毛玻璃样变占78.3%;不规则线状影或胸膜下线占74.1%;网格影占41.3%;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占30.1%;薄壁囊肿占23.8%;蜂窝肺、结节灶均占19.6%;马赛克灌注占17.5%;实变影占10.5%;肺大泡占5.6%,SLE、RA、SS、AOSD等以小叶间隔增厚、毛玻璃样变影像学表现为主,而该结果和临床相关研究一致[8]。高分辨率CT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普通CT相比,具有多种优势,例如高分辨率CT的图像分辨率比普通CT图像高,因此高分辨率CT适合于肺部微小结节的检查,不会发生遗漏;常规CT检查对肿块细微结构显示的也不够清晰,比如结节周边有没毛刺,里面有没有坏死,但高分辨率CT均能够做到,在诊断过程中对病灶的定性是很重要的;另外高分辨率CT的扫描层厚比常规CT薄很多,而临床部分病灶需要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来帮助定手术方案,做常规CT扫描后的图像重建达不到要求,需要采取高分辨率CT检查[9]。
综上所述,对于CTD合并IP者,通过高分辨率的CT诊断,获得不同疾病类型的影像学特征,对不同类型CTD合并IP者也有不同鉴别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