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阴道彩超在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中的鉴别诊断及特征分析

时间:2024-07-29

赵多荣,唐维平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超声科 上海 201499)

子宫内膜病变较为常见,发生率较高,主要有内膜炎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类型,女性患者有月经量多、周期较长、经血淋漓不尽等情况出现,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较大,需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1]。子宫内膜息肉为良性病变之一,多数女性在病情早期未及时诊断、治疗,导致女性不孕的情况,少数患者甚至发生恶变,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而子宫内膜癌属于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两者临床症状类似,及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3]。目前临床上多采取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TVCDS)诊断方式是当下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重要诊断方式,其操作方法简单、诊断率高、检测速度快速,在操作过程时将探头置于女性阴道内与盆腔、宫颈等部位紧贴,且患者不用憋尿即可检测,更有图像清晰度较高、成像立体的优势,且不受肥胖、肠道气体等干扰,在临床各种妇科疾病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5]。本医院门诊阴道超声每年近30 000人次,以及妇女疾病普查及两癌筛查,每年约有11 000人次,样本量来源充足、可靠。现以2018年5月—2022年5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经阴道彩超在子宫息肉与子宫内膜癌中的鉴别诊断,并对其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经阴道彩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85例和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疾病将其分为子宫内膜息肉组和子宫内膜癌组,4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经我院及上级医院诊治。子宫息肉组患者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50.89±5.24)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病程(1.37±0.46)年;子宫内膜癌组女性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50.17±4.82)岁,病程7个月~4年,平均病程(1.48±0.3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女性符合子宫内膜息肉、内膜癌诊断;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年龄≥18岁,且有性生活史。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②存在引导超声不耐受患者;③精神意识模糊者;④因患者个人信息资料丢失无法进行统计;⑤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⑥伴有严重肝、肾、心等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Canon Aplio400和TOSHIBA Xario阴道超声诊断,探头频率为(5.0~14.0)MHz,可检查模式切换成经阴道子宫附件模式,并让患者检查前排尽尿液,选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外阴部位,在探头部位涂抹上耦合剂涂并套上避孕套,后经过阴道后穹隆处进行纵横连续性扫描,对患者子宫形态、大小及内膜厚度及其内部回声、附件组织等进行观察,并对其子宫内膜病变血流显示率、血流阻力指数等进行检测记录。

两组患者均进行阴道超声诊断,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组85例患者及子宫内膜癌组21例患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子宫内膜癌组另19例患者前往上级医院就诊确诊,确诊结果通过随访获知。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的超声诊断准确率。②比较两组超声参数情况(内膜和肌层分界清晰情况、病灶内部回声均匀及子宫内膜厚度)。③比较两组病灶内部血流情况,包括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0级为患者肿块附近及内部无血流信号;Ⅰ级为患者病灶内部呈现稀疏的短棒条状或点状血流信号;Ⅱ级表示内部呈现非常密集的条状/点状血流信号;Ⅲ级则在病灶内部、附近等位置,发现血流信号为树状或网状,且呈现彩色,其中Ⅱ级+Ⅲ级则表示血流丰富。④观察两组患者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TAP)数值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以病理组织确诊结果为标准,子宫内膜息肉组和子宫内膜癌组超声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5.29%、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结果比较[n(%)]

2.2 两组阴道超声表现比较

相较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子宫内膜息肉组,病灶内部均匀回声占比、内膜和肌层分界清晰占比低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阴道超声表现比较

2.3 两组病灶内部血流情况对比

子宫内膜癌组的血流丰富度高达85.00%,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的57.65%(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灶内部血流情况对比[n(%)]

2.4 两组彩超相关参数情况比较

子宫内膜癌组彩超RI、PI、TAP各项数值均低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彩超相关参数情况比较()

表4 两组彩超相关参数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RI PI TAP子宫内膜息肉组 85 0.71±0.34 1.61±0.57 14.23±3.62子宫内膜癌组 40 0.37±0.11 0.96±0.25 8.75±2.45 t 8.367 8.881 9.948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子宫内膜病变的一种,其临床症状表现和子宫内膜癌类似,而子宫内膜癌病情较为严重,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可能与基因突变关系密切,若不积极治疗对患者生命安全影响较大。以上两种疾病症状表现存在相似性[6],子宫内膜癌患者较为突出症状: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前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周期较长等症状,因此,需针对该病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而早期诊断鉴别意义重大[7]。常见检查项目为诊断学刮宫活检,属于病理诊断方式,对于病变的浸润肌层的深度、病变累及的范围等无法及时诊断[8]。因此临床上多采取阴道超声检查项目,其操作方式十分简便、检查快速且无创伤情况出现,更易被患者接受,适用于反复检查及普遍筛查,通过TVCDS检查可针对病变的浸润肌层深度及病变累及范围进行检测[9],尤其是为子宫内膜的临床分期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病情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本次研究中,以病理组织确诊结果为标准,子宫内膜息肉组和子宫内膜癌组超声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5.29%、92.50%,无明显差异,另外,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病灶血液信号,内部回声与子宫息肉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可见通过TVCDS检查检测显示结果存在差异性,该检测方式准确率较高。其中内膜癌患者经检测后发现子宫内膜增厚、存在不均匀性回声团块,其肌层和内膜分界不明显,可能与恶性肿瘤疾病浸润性生长关系密切[10],癌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子宫内膜、子宫肌层和浆膜,通过阴道超声检查时,其图像特征可以诊断不同的疾病类型,比如恶性和良性病变组织其声像特征不一,有一部分患者因子宫内膜癌病灶体积较小呈现不明显的特征,特别是若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显示,经阴道超声检查之后使用探头频率高,因探头部位和宫颈、阴道部位等较近,能够让盆腔脏器处于超声声束近场区,经超声检查图像画面清晰度高、诊断准确率高。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不明显,肌层内膜分界十分清晰,且患者经检测出现高回声团块,且多时同时出现“串珠征”,这一结果与梁小静等[11]研究结果相似,可见TVCDS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明显,其图像表征不同,可及时发现内膜病变,对子宫内膜层、肌层及其他分界可清晰展示,在诊断时图像清晰,可结合内膜异常回声、患者病情及症状等进行早期诊断,可对诊刮起到指导作用,并有效鉴别不同的子宫内膜疾病以及病变性质。

另外,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当中,经彩超发现其病灶内部血流丰富,占比为85.00%,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的57.65%,彩超RI、PI、TAP各项数值较子宫内膜息肉组下降明显,可见针对此两组疾病采取TVCDS超声检查效果较好,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流信号十分丰富,且RI、PI、TAP较低。子宫内膜癌患者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增厚,不均匀回声,内膜和肌层分界不清楚,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当中的超声提示高回声团块,肌层和内膜分界较为清楚。另外,子宫内膜癌内部血流情况多以Ⅱ、Ⅲ级为主,分析原因在于癌细胞增长十分迅速,使得新生血管增粗、增多等关系密切,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内部血流以Ⅰ级为主,病情较轻,更易治疗。因此,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邻近的血流动力情况,能够对该疾病进行明确诊断。通过TVCDS检查优势十分明显,画面清晰,适应范围比较广泛,针对子宫形态、位置、病灶大小及宫腔内的任何病变等进行诊断[12],通过多角度扫查效果更好,信息十分全面,对于宫腔宫壁的血流信号改变、宫腔内结构变化等可清晰显示,因此对于各种妇科疾病诊断结果更为精准,有利于子宫、宫颈及宫腔内等部位情况检测。通过该阴道超声检查存在一定不足,若患者病灶直径小于5 mm时,必须结合其他诊断方法结合起来,可提升其诊断准确率[13]。

综上所述,经阴道彩超检查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两种不同疾病的特征分析有所差异,前者属于良性病变,阴道超声检查其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不明显,出现高回声团块,且患者肌层和内膜分界较为清晰,而子宫内膜癌呈均匀浸润生长的特点,表现为内膜厚度增加,与周围组织界线模糊,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回声,可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另外,可通过血流信号对其进行鉴别诊断。为提高患者疾病检测准确率,最好是在内膜增生早期进行超声检查,避免分泌期进行检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