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胥常云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008)
胃癌指的是最早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胃癌患者越来越多,并表现为增加趋势,年龄高于50岁的居民为主要患病人群,男性与女性发病率比例为2:1。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饮食习惯及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再加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胃癌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胃癌可出现在胃的任意位置,超过50%出现在胃窦部,也可累及胃小弯、胃大弯等部位。大部分胃癌为腺癌,患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或者有些患者存在嗳气及上腹部不适等表现,临床表现与胃溃疡及胃炎等接近,很容易被忽视,导致最佳治疗时间被延误[1]。胃癌疾病的发生对患者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应加强对胃癌诊断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胃低张螺旋CT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胃癌患者100例,其中56例男性,44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2~73岁,均龄(51.38±2.15)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②意识清晰,且认知功能正常者;③患者研究资料齐全、完整;④具有体重降低、腹痛、消化道出血和食欲降低等临床表现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③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④精神异常,或者存在严重心理疾病者;⑤中途选择退出者;⑥合并肾、心、肝等器质性病变者。
检查前,患者按照要求常规禁食10 h,检查前10 min,肌内注射6542,剂量为10 mg,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禁忌证,而后饮水800~1 200 mL,饮水过程中,尽量叮嘱患者不吞咽空气。检查时,指导患者选择仰卧体位,通过螺旋CT展开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参数设置:电流与电压分别为250 mA与120 kV,矩阵选择1024×1024,螺距与扫描层厚分别是1 mm、5 mm。自膈顶开始扫描,直到双肾。增强扫描:在高压注射器的辅助下,经肘前静脉予以造影剂,剂量为80~100 mL,按照3 mL/s的速率注入,完成注射后,实施静脉期、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通过0.625 mm对原始数据重建,从多角度及多层面对病变进行观察。
观察病灶部位、病理类型和病灶形态。病灶部位包括广泛浸润、胃底贲门区、胃窦部、胃体部。病理类型有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2]。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灶部位:广泛浸润、胃底贲门区、胃窦部、胃体部分别有6例、23例、58例、13例。病理类型:腺癌85例,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腺癌4例,3例印戒细胞癌。
①经胃低张螺旋CT检查,胃壁表现如下:广泛性,或者局限性厚度不规则增加(见图1),低张状态下,胃壁正常厚度是3 mm。胃腔表现:狭窄不规则,形态发生改变,胃腔减小,表现为皮革样胃。②合并溃疡者11 例,表现如下:胃壁厚度增加,胃壁中出现龛影样变化(见图2),且不规则。15例病灶呈现向腔外或者腔内生长,出现肿块影,且不规则,肿块大小不均匀,凹凸不均匀,邻近胃壁厚度增加不规则。增强扫描后,发现肿块中等强化,不规则,病灶中心可以发现不规则的坏死液化区。
图2 胃窦部胃壁增厚表现
胃癌为当前我国多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在我国诸多类型肿瘤中发病率占据第一位,胃窦是胃癌的主要患病部位,其次是胃体小弯及贲门,胃底、体前后壁发生率较低[3]。尽管大部分病变可以被发现,但是依然具有较高的漏诊率、误诊率,胃癌早期诊断特别重要。以往胃癌诊断过程中,主要采取胃镜检查、气钡双重造影等,以此对胃黏膜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有效诊断胃癌。近年,在多层螺旋CT技术日益提高的背景下,CT被广泛应用于胃癌术前评价中,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准确评估胃癌转移、浸润及预后等,同时也为临床术前分期提供了参考。
CT检查具有无创、无痛等特点,属于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对于体质差及年龄较高的患者更加适用。因为胃部属于空腔脏器,在胃壁蠕动及体位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为了将病灶部位、形态等清楚地显示出来,需要尽量控制影响因素,并将胃部检查准备工作做好,以便扫描检查工作顺利进行。若未排除可能对检查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可能导致误诊、漏诊[4]。胃低张螺旋CT扫描检查过程中,按照要求予以6542,可帮助胃部在检查是处于低张状态,从而全面舒张胃壁,使胃壁蠕动延缓,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胃低张螺旋CT扫描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发现消化道造影检出率有待提高,胃镜检查过程中,患者通常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尽管该方法能够对肿块的大小、位置及形态等观察,但是对于浸润状况和是否存在转移无法明确。而胃低张螺旋CT扫描能够弥补胃镜检查等不足,该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可以将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浸润状况等清楚地显示出来,且对于肿瘤的分期有利,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因胃腔中存在食物残渣和气体等因素,导致CT检查、诊断难度增大,特别是常规CT扫描,该检查检测速度较慢,若未做好胃腔准备,由于诸多因素作用,导致漏诊率及误诊率提高[5]。螺旋CT检查具有检查速度快,可以获得相对清楚的图像,以便更好地检查胃部。因肺扩张状态下,胃壁厚度增加不同,薄厚存在差异,厚度最大增厚2 cm,若未实施低张螺旋CT检查方法,并不能获得显著检查效果。因此,实施螺旋CT扫描检查前,应加强对胃腔准备工作的关注。扫描检查前,肌肉注射6542主要是为了帮助胃壁长时间处于低张状态,全面舒张胃壁,同时,该方法有助于胃壁蠕动减少,促进胃癌疾病诊断准确率的提高[6]。因为胃部组成包含胃腔,属于空腔脏器,其形态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胃壁蠕动、体形、呼吸运动及体位等,由于诸多因素作用,导致检查图像受到影响,为了能够将病灶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清楚地显示出来,不仅需要在实施常规检查时选择仰卧体位检查,也要考虑病灶所在位置,实施俯卧位、左侧位和右侧位扫描检查,保证胃腔全部充盈,从而清楚、准确地显示病灶,防止部分位置重叠导致误诊的出现。
胃壁广泛性或者局部不规则厚度增加、周围组织状况等是胃癌诊断的主要依据。有关资料显示[7],胃壁正常低张状态下,厚度平均为(0.2754±0.16)cm,体部偏薄,如果胃壁厚度超过0.30 cm,说明发生异常;胃贲门区和胃窦位置胃壁厚度增加显著,胃贲门位置胃壁大约0.25~0.50 cm,胃窦位置胃壁厚度大约0.15~0.30 cm,该位置胃壁厚度增加超过0.5 cm表示异常。处于进展期的胃癌,通常具有广泛性或者局限性不规则胃壁厚度增加及僵直症状。广泛性厚度增加的病灶具有皮
革样胃和胃腔缩小等表现。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相对模糊,同时,有些存在肝脏、局部淋巴结等远处腹腔脏器未发生转移。根据全国胃癌学术会通过的新分期法划分胃癌的分期,其在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认为Ⅰ期及Ⅱ期胃癌能够全部切除,实现根治。但是Ⅲ期和Ⅳ期患者,需要采取综合疗法,包括免疫疗法、化疗方法和放疗方法等。因此,CT分期在制定治疗方案中尤为重要[8]。为部分身体较弱、高龄、无法耐受钡餐和胃镜检查的患者的治疗和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能够弥补常规钡餐和胃镜检查的缺陷。因此,应指导胃癌患者实施常规胃低张螺旋CT检查,与其他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相互弥补,为临床诊断提供充足的资料,从而调整治疗方案[9]。CT检查过程中,通常需要采用对比剂全面扩张胃肠,高密度对比剂的应用能够降低胃肠壁间的分辨能力,导致局部胃肠壁组织被覆盖,出现漏诊。胃肠道属于运动器官,CT检查期间,可选择为张力降低的药物,其可以对胃蠕动有效抑制,延缓胃肠蠕动影响图像质量。同时低张后的胃肠可以帮助患者更容易耐受被动型扩张,清楚地显示病灶部位和大小等。除胃窦位置局限性狭窄、厚度增加外,胃较大隆起性肿物、胃壁弥漫性厚度增加等并不是胃癌诊断的特征,很容易混淆平滑肌肉瘤及淋巴瘤等,导致误诊的出现[10]。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病灶部位分为:广泛浸润、胃底贲门区、胃窦部、胃体部分别有6例、23例、58例、13例;病理类型:腺癌85例,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腺癌4例,3例印戒细胞癌,由此可见,胃低张螺旋CT扫描检查能够将胃癌患者病灶部位等清楚地显示出来,从而准确判断疾病。淋巴结转移为胃癌转移的主要方法,螺旋CT扫描诊断过程中,主要选择淋巴结转移为诊断依据。据有关资料显示,影像学CT扫描关于淋巴结检出率的报道存在显著差异[11]。经过调查研究发现,CT扫描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随着转移淋巴结阈值的提高而降低,且具有较高的漏诊率。采取胃低张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够将脏器及机体血管的强化清楚地显示出来,且能够反映血管-脏器-淋巴结的对比,对于细小淋巴结的检出有利,同时可以反映淋巴结强化特征、形态和密度等,从而诊断胃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将淋巴结转移状况清楚、全面地显示出来。研究结果显示,合并溃疡者11例,15例病灶呈现向腔外或者腔内生长,出现肿块影,且不规则,肿块大小不均匀,凹凸不均匀,邻近胃壁厚度增加不规则。增强扫描后,发现肿块中等强化,不规则,病灶中心可以发现不规则的坏死液化区,由此可见,胃低张螺旋CT能够清楚地显示病灶表现。常规CT检查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将病灶浸润状况等清楚、准确地显示出来,在临床分期判断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螺旋CT能够弥补常规CT的不足,能够对病灶组织重建,将病灶状况等清楚地显示出来,同时可以将胃壁黏膜、胃黏膜下层及浆膜层间与肌层结构的关系反映出来,除了能够准确诊断胃癌外,能够判断TNM分期,该检查方法可以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12]。胃癌临床诊断过程中,在胃低张螺旋CT扫描的辅助下能够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检查所获图像及数据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尽可能地延长其生存时间。
综上所述,胃低张螺旋CT扫描在胃癌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胃癌所处部位、大小和范围等,同时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值得临床采纳、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