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4-07-29

王付镇,王德杰(通信作者)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超声科 山东 济南 250000)

研究显示我国居民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已超过心血管疾病[1],居于前位,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主,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发作均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其能够动态观察血管变异、血流等情况,但由于费用高、创伤性,部分医院难以开展[2]。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颈动脉超声检查被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本次研究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分型诊断中对其颈动脉斑块分布及斑块情况检出率,以探索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山东电力中心医院收治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型诊断的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名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44~80岁,平均(67.30±3.71) 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42~79岁,平均(67.20±3.12)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症状和体征者;②接受颈动脉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者;③患者依从性良好,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造影剂过敏者;②患有血液系统、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者;③患者依从性差,资料不完整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受检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动脉,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等先取横切面、后纵断面,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近心端、中部、远端、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颈外动脉。后外侧内径稍大的是颈内动脉,前内侧内径较小的是颈外动脉,从近侧管壁内膜内表面至远侧壁内表面,测量内中膜厚度,并注意观察管腔有无斑块、狭窄、闭塞等形态异常。试验组另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取正侧位,经股动脉性改良刺穿插管,观察造影血管的光滑度、狭窄度以及造影剂滞留情况[3]。

1.3 观察指标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统计颈动脉超声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诊断效果[4-5]。当1.0 mm≤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5 mm时,表明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内中膜厚度≥1.5 mm或局限性增厚大于周边50%,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形成。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评估依据:轻度狭窄:血管狭窄度<50%;中度狭窄:血管狭窄度50%~<70%;重度狭窄:血管狭窄度70%~<100%;闭塞:血管狭窄度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阳性判定标准:造影剂有充盈缺损或滞留现象[6-7]。对比两组间的阻力指数、脑血流量、平均峰值流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分布情况[8-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效能

试验组50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43例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例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颈动脉超声检查41例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敏感度为95.35%(41/43),6例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特异度为85.71%(6/7),误诊1例,阳性预测值为97.62%(41/42),漏诊2例,阴性预测值为75.00%(6/8),总体准确度为94.00%(47/50)。见表1。

表1 颈动脉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比较

颈动脉超声对确诊患者狭窄程度诊断符合情况依次为闭塞90.90%、重度狭窄100.00%、中度狭窄90.90%、轻度狭窄100.00%、总符合率95.35%。见表2。

表2 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3 试验组确诊患者和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对比

试验组确诊患者内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平均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脑血流量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试验组确诊患者和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对比()

表3 试验组确诊患者和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对比()

组别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mm 平均峰值流速/(cm·s-1)试验组(n=43) 1.20±0.20 157.21±24.81对照组(n=50) 0.87±0.18 98.42±15.95 t 8.373 13.775 P<0.05 <0.05组别 阻力指数 脑血流量/(mL·min-1)试验组(n=43) 0.72±0.07 536.82±113.61对照组(n=50) 0.61±0.07 652.28±120.88 t 7.556 4.721 P<0.05 <0.05

2.4 试验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情况对比

试验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及斑块检出率、单发斑块、多发斑块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无斑块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内膜粥样硬化情况对比[n(%)]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多数伴有动脉粥样硬化,且存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颈动脉狭窄等情况[10]。与正常体检者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若颈部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狭窄程度明显,则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更高[11]。

颈动脉被看作是全身动脉健康状况的一个“窗口”,颈动脉发现斑块往往提示全身(包括心脏和大脑)的动脉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超声能够评估颈部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判定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回声,并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甚至斑块表面的溃疡和斑块内出血。评估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评估等,因而在多种脑血管疾病临床诊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一项前瞻性关于慢性病人群的研究(鹿特丹研究)显示,斑块数目越多,中风发生的危险越大[13]。另有一项研究表明,脑卒中风险人群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数量均高于健康人群,进一步提示不仅仅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人群,甚至在脑卒中风险人群也应早期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早采取措施,预防脑卒中发生[1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超声具有图像清晰、诊断率高、方便快捷等优势。研究显示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等方面及对于狭窄程度诊断符合情况方面均较高。且试验组确诊患者阻力指数、平均峰值流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分布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脑血流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有着良好的诊断效能,并能精准判定狭窄程度,明确其分型分布情况,促使患者早期接受治疗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