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螺旋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时间:2024-07-29

孙永涛

(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山东 济南 250002)

作为临床常见的肝脏局灶性病变,肝脏占位性病变主要指的是在肝实质内出现的异常回声或高密度区现象,其诱发因素复杂多样,主要由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引起,存在良恶性之分,疾病类型及性质不同,其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如肝囊肿、肝脓肿及炎性假瘤等,上述病变在临床表现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容易出现混淆,影响治疗方案选择,因此对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明确病变性质尤为重要[1]。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螺旋CT被应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传统采用CT平扫的方式无需给予含碘造影剂注射便能够实现扫描,对病变形态予以显示,但密度差小,在诊断较小病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肝脏结节定性诊断存在缺陷[2]。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速度快、敏感度高等优势,其能够作为常规平行扫描的有效补充,通过一定造影剂的注射呈现出清晰的图像,利用病变位置密度及形态差异,实现病变良恶性鉴别,为探究其应用价值,收集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病例12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龄33~75岁,平均(54.63±5.32)岁,体重54~75 kg平均(64.42±3.26)kg;病灶直径最小1.4 cm,最大11.5 cm,平均(7.48±1.35)cm;其中单发病灶87例,多发病灶33例。病理结果:37例肝血管瘤,33例肝癌,2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14例肝腺瘤,肝囊肿14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MRI检查及病理学诊断均确诊为肝脏占位性病变[3]。②研究前为患者及家属解释目的及研究方法,加入均表示自愿,医学伦理委员会对申请资料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表示认可、予以支持;③患者沟通顺畅,均为成年人;④患者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心肾异常;②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患者;③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④对CT检查存在禁忌证或不耐受者;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⑥妊娠妇女;⑦不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⑧碘过敏史或禁忌证患者;⑨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疾病者;⑩伴随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患者检查前均予以健康教育,说明螺旋CT诊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检查前4 h禁食,30 min前予以800~1 000 mL 3%泛影葡胺(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2106,规格:100 mL:60 g)口服,告知相关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配合。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排128层螺旋CT(北京泰泽嘉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先针对全肝进行平扫,管电压及电流参数分别设置为120 kv、150 mA,螺距1.0,层厚及层间隔均为5 mm,扫描覆盖膈顶到肝脏下缘位置,时间以12~15 s为宜。完成平扫后,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对患者右前臂位置进行90~100 mL碘海醇对比剂注射,速率以3 mL/s为宜,延迟扫描20~35 s,然后进入动脉期,延迟60~75 s进入静脉期,将获得的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分析。完成诊断后,影像科医师负责对超声扫描图像进行识别与判读,进行图像判断及分析的影像科医师均具有丰富的经验,为保障图像判别的科学性与准确率,应由3~4名医师参与。若在图像判别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应单独列出,并集中进行探讨,最终达成看法上的一致,获得准确的判别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CT增强扫描与平扫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情况以及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4]。②图像质量评估:优:图像清晰无任何伪影;良:图像清晰,存在轻微伪影,但不影响结果判断;差:图像存在伪影,无法判断诊断结果。优良率=(优+良)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疾病检出率比较

CT增强扫描对病变总检出率95.83%,高于CT平扫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疾病检出率比较[n(%)]

2.2 两种诊断方式与病理结果比较

经过病理学证实,33例为阳性,87例为阴性,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阳性31例,阴性84例,CT平扫显示阳性24例,阴性61例,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式与病理结果比较 单位:例

2.3 两种诊断方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

与CT平扫诊断相比,螺旋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更高,统计学对相关数据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诊断方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n/m)]

2.4 两种诊断方式图像质量比较

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33%,与平行扫描的89.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诊断方式图像质量比较[n(%)]

2.5 不同疾病类型影像学表现分析

肝血管瘤。平行扫描可见病灶位置呈现稍低密度影,经过增强扫描发现动脉期在边缘位置有结节状、片状强化现象,与肝实质相比增强密度高;静脉期可见由边缘至中央呈现出扩展趋势,中心位置逐渐被填充,伴随增强密度降低,与周围正常实质密度相近,对比增强呈现出“早出晚归特征”。肝癌。肝癌主要为单发,多呈椭圆、圆形病灶,采用平行扫描主要为低密度,少数为高密度影或等密度,可见边缘不清晰、较为模糊,拥有丰富的血供。增强扫描可见在动脉期CT值达到峰值速度明显加快,在静脉期伴随强化程度的降低,呈现出“快进快出”的特点。局灶性结节增生。CT平行扫描可见低密度影或等密度变化。增强CT扫描存在低、高、等密度,部分伴随中央瘢痕填充,且与血供情况密切相关。肝腺瘤。CT平行扫描多见肝内圆形低密度肿块,少数表现为等密度,存在清晰的边界,形状为球状或分叶状,可见假包膜,出血病例瘤体内部呈现高密度灶,长时间出血患者则为低密度。螺旋CT增强扫描可见在动脉期表现为均匀强化,但存在出血坏死的病灶则未出现强化表现,在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可见等密度或低密度。肝囊肿。病灶呈椭圆或圆形,CT诊断显示低密度,无钙化。增强CT扫描可见囊内存在清晰囊肿边界,无强化。

3 讨论

作为人体最大实质性器官,肝脏在机体代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出现恶性病变,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肝脏占位性病变在肝脏疾病中尤为常见,病理机制复杂,存在良恶性之分,针对不同性质病变所采取的治疗手段及方案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若发生恶性病变,将会短时间内发展,累及到其他重要脏器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肝脏占位性病变在临床表现方面具有相似性,误诊率、漏诊率高,因此需要加强早期诊断以明确其病变性质,从而给予针对性治疗增强患者预后[5]。

螺旋CT是临床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常见手段,可见软组织均匀的密度影,形状表现为圆形、类圆形等,与实质病灶相比钙化灶及血肿密度更高[6]。研究发现,螺旋CT扫描时CT范围为45~75 HU,血液密度高,但肝内血管及肝实质密度相对较低,采用常规的CT平扫由于密度差小,对于直径<1 cm的病灶检出率不高,存在较高的漏诊率与误诊率,且检查期间会受到患者呼吸的影响,检查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7],主要表现为多种类型肝脏占位性病变CT值无差异,影响疾病的准确鉴别诊断。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得以应用。通常,病变组织血流较慢,造影剂的注入会停滞在病灶内,使得病变组织与相邻组织密度差得到提升,利用造影剂下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密度差,帮助疾病的定性诊断[8]。螺旋CT增强扫描还具有连续性检测的优势,能够有效掌握不同时期扫描延迟时间,将病灶增强全貌予以显示,便于临床医师对病灶血流的观察,掌握血流解剖结构特点。另外肝脏占位性病变类型复杂,其血液供应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给予增强扫描能够对部分病灶实施强化处理,不仅具有更好的组织密度分辨能力,而且能够清晰反映患者病变情况,检查范围覆盖多项组织器官,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9]。本研究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较对照组高,体现了该诊断方式的优越性。研究对比了两种诊断方式成像质量,可以发现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优良率达到98.33%,高于平行扫描,提示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获得更为清晰、高质量图像,为疾病评估及判断提供可靠的参考,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以往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CT平扫诊断较小的肝占位性病变漏诊率高,主要是由于组织自身对比度有限,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则能够利用造影剂的作用,使得局部病灶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度,提高对较小病灶的检出率,弥补传统CT平扫的不足,准确率高。不仅如此螺旋CT扫描具有较快的扫描速度,分辨率较CT平扫高,削弱了检查期间的运动伪影,一方面能够反映出肝癌形态学特征,另一方面能够反映病变周围血供情况。上述信息均能够帮助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鉴别[10]。但基于研究时间及现有条件的限制,收集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研究,且观察指标不够全面,今后临床研究应增加随访指标,进一步挖掘螺旋CT增强扫描的优势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较CT平扫获益更大,在疾病检出方面准确率高,敏感度、特异度强,值得临床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