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中采取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测的作用

时间:2024-07-29

潘 勇,曾 瑶,吴伟锋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放射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肠梗阻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肠内物质通常肠道时,出现了异常情况,造成患者发生腹痛、腹胀和便秘等症状,而且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同时该病的病情的发展非常快速,因此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时展开诊疗[1]。而传统的临床诊断一般是使用立卧位腹平片对肠梗阻展开诊断,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但是这样的诊断方式对其密度的分辨率不高,容易出现较大误差,无法准确判断梗阻位置以及梗阻原因,诊断往往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而且在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不高,使其在临床使用中受到了诸多局限[2]。螺旋CT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诊断该病取得了较大进展,这样的诊断方式能够显示出肠壁、肠腔和周围组织结果的变化,有着较高的优势,可以快速判断出肠梗阻的发病原因,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依据[3]。经过临床实践证实,多层螺旋CT确诊肠梗阻以及其病变程度,性质以及病因等方面均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3月接受治疗的54例肠梗阻患者展开研究,旨在于掌握螺旋CT技术在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54例肠梗阻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螺旋CT检测以及X线片检测。其中最小年龄患者为20岁,最大年龄患者为81岁,平均(48.37±4.69)岁,男性患者34例,占比为62.96%,女性患者20例,占比为37.04%;最短病程为1 d,最长病程为11 d,平均(4.26±1.34)d;经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共有54例患者确诊,其中单纯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有18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有10例,动力性肠梗阻患者有26例;而引发肠梗阻的因素有肠肿瘤、肠粘连以及肠套叠分别有24例、16例、1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肠梗阻的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患者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和便秘等症状;③在研究开始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试验的有关内容,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临床上怀疑是肠梗阻但经过X线片检测没明确判断病情的患者;⑤临床上怀疑是其他腹部的疾病但经过CT检测后发现是肠梗阻的患者;⑥临床上怀疑是肠梗阻同时经过X线片检测确诊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者有手术禁忌证;②患者有严重的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③患者具有精神障碍或者意识不清;④不愿配合研究者;⑤在本院进行就诊但没有经过结肠镜病理证实或手术的患者;⑥在本院进行CT检测后没在本院就诊的患者。

1.2 方法

X线片检测:在进行X线片检测以前,操作人员需要将机器参数调整好,并且在接受诊断时患者需要保持站立位,进行常规拍照的方式对患者展开检查,对于身体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平卧位,依据检查需要更换体位,检查的范围从耻骨联合水平到膈顶处[4]。

螺旋CT(Revolution CT)扫描:在患者接受检查之前,需要指导患者实施屏气训练。具体的操作为:在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在仰卧位,并且患者的身体应该和检查床处于同一水平状态,患者的下肢处于弯曲状态,而上肢应该与头部贴紧,然后根据相关人员的指令实施屏气,这样能够保证获得更加准确的图像信息。机器的参数应该设置在电流230 mA;电压维持在120~140 kV,厚度是6 mm,层距为5~7 mm。除此之外,需要依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对比剂,并且对比剂的注射速度应该保持匀速,切忌不能忽快忽慢。在完成注射以后,操作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扫描,扫描范围是对患者的动脉区以及静脉区进行扫描[5]。在扫描结束以后,将所有扫描获得的图像信息传输到固定的工作站进行处理。但是仍旧会有一些患者无法获取到有用图像,这时就需要采取三维图像来进行图像信息的采集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方式对肠梗阻各类型的诊断情况(单纯机械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对肠梗阻发病因素的诊断情况(肠肿瘤、肠粘连、肠套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方式对肠梗阻各类型的诊断情况比较

根据表1可知,使用螺旋CT技术检测方式的各类型检出率都要高于使用X线片检测,并且这两种检测方式对肠梗阻类型检查有着较大的差异性,采用螺旋CT检查,共检出了50例患者,其中单纯机械性肠梗有17例,绞窄性肠梗阻有10例,动力学肠梗阻有23例,其检出率为92.59%,而采用X线片检查,共检出了26例患者,单纯机械性肠梗有13例,绞窄性肠梗阻有3例,动力学肠梗阻有10例,检出率为48.15%,前者要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方式对肠梗阻各类型的诊断情况比较[n(%)]

2.2 不同检测方式对引发肠梗阻因素的诊断情况比较

根据表2可知,使用螺旋CT和X线片这两种检测方式对肠梗阻因素的检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螺旋CT检测方式对引发肠梗阻因素的检出率高于使用X线片检测的检出率,采用螺旋CT检查发现,由肠肿瘤引发肠梗阻的患者共有24例,肠粘连患者有14例,肠套叠患者有12例,而X线片检查发现,由肠肿瘤引发肠梗阻的患者有12例,肠粘连患者有8例,肠套叠患者有6例,前者在引发肠梗阻因素的诊断上要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不同检测方式对引发肠梗阻因素的诊断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就是肠梗阻,是由于肠道内容物运行出现了障碍的一种疾病,且该病有着发病急骤且变化病情快,以及较高发病率的特点,其临床表现一般有腹胀、呕吐、腹痛、停止排便,以及恶心等症状,若是不进行及时的诊断和处理,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6]。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发展较为快速,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症状,主要体现为肠炎或者肠道坏死,并且在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休克、毒血症等现象,甚至提升了病人的致死率,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7]。肠梗阻有多种发病原因,能及时确定出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具体部位,对医师在临床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肠梗阻发病原因包括结石、肠扭转、肠肿瘤、肠内疝、粪石、肠粘连,以及肠套叠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肠腔狭窄或阻塞,从而肠内容物被阻断通路,以至于出现肠梗阻。据统计调查显示,患有急腹症的患者里,大约有20%的患者都是患有肠梗阻[8]。因此,尽早诊断肠梗阻,能够有效帮助临床治疗该病,并且能够改善治疗以后的病症,如果能够尽早确定发病位置,那么治疗该病就会更加有利。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病的诊断通常选择使用X线腹部检查方式,尽管这样的诊断方式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是它的确诊率比较低,约有50%~60%,同时X线片只能显示较少的信息,不能明确的显示出梗阻程度和具体部位,更无法准确判断出梗阻的发病因素,使得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以至于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有着较大的局限性[9]。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临床诊断技术逐渐提高,使得螺旋CT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这种诊断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着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以及高密度分辨率能进行位置扫查的发病部位以及解剖学形态产生的清晰显示图,在外科手术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也是在临床上诊断肠梗阻疾病的有效方式[10]。使用这种技术在诊断的具体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是否在临床上出现了移行带征情况展开较为准确的判断,并且使用这种检测方式对患者的发病位置、发病原因有着较为准确的判断[11]。有研究显示,使用螺旋CT检测和X线片检测比较,螺旋CT检测的检出率要更高,并且其误诊漏诊的概率较低;并且,对肠粘连、肠梗阻以及肿瘤方面的诊断,选择螺旋CT诊断技术的效果更好[12]。使用这种诊断方式显示出的解剖面为横断面,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漏诊和误诊情况,而且还有下列优势:首先,能够增加患者的配合度,患者比较容易接受这种诊断方式,使得扫描速度加快,并且在扫描过程中,扫描时间短、范围广、层次多,准确度更高;然后在CT检查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患者的身体情况不同以及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而影响检测结果,可以从多方位对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观测,而且还能够清晰掌握肠管管径距离,这对肠系膜具有深刻意义;最后,在接受CT检测以后,可以进一步掌握肠梗阻的发病位置和发病原因,并且对于肠外的肿块以及肿块移动带中的情况都可以清晰观察到[13]。本次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螺旋CT检测对肠梗阻类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肠梗阻因素(肠肿瘤、肠粘连、肠套叠)的诊断都要明显高于使用X线片检测,并且这两种检测方式对肠梗阻类型和因素的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应用螺旋CT技术检测方式对诊断肠梗阻的病因有着极高的检出率,是理想的诊断肠梗阻的影像学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目前,对于肠梗阻患者是否需要使用口服对比剂的问题,一直未有统一的标准,仍存在者很大的争议,而本次研究则通过所选择的患者以及临床实践认为,对于对比剂的使用应该区别对待。对于患有肠梗阻的患者若是完全梗阻,会在梗阻部位的上方肠腔内汇聚大量的液体以及气体,通过CT检测时有对比,因此一般不需要使用对比剂;若是不完全梗阻,在检测前就需要服用泛影葡胺对比剂,使对比的效果能得到加强,以便使梗阻的部位以及原因能得到更好的判定。完全梗阻患者,梗阻上部的肠管有着明显的扩张,和正常的肠管有着明显的分界;不完全梗阻患者,梗阻上部的肠管没有发生严重的扩张,或表现为扩张段和正常段交替出现;麻痹性梗阻患者,小肠和结肠均有着可见程度的积液扩张,但是没有积气。在本次研究中,54例肠梗阻患者经螺旋CT检测,其对肠梗阻的类型以及梗阻病因的判断结果有着极高的检出率。此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螺旋CT技术检测有利于肠梗阻的原因、肠梗阻的发病部位,以及肠梗阻的程度得到清楚的显示,再联合结肠造影的结果、结肠镜,以及临床的表现症状,就更能对病情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使临床医师在制定肠梗阻的治疗方案时能得到有效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技术进行扫描检测具有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准确判断出疾病的类型,发病位置和发病因素,有利于临床医师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