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CT磁共振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影像学对比

时间:2024-07-29

张 雷

(长春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吉林 长春 130000)

脊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创伤疾病,临床上青壮年较为常见,其主要由外力损伤和疾病所致,如常见的高处坠落、剧烈撞击等。脊椎骨折发生位置不同,常见的为颈椎、腰椎。脊椎骨折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脊椎变形、明显压痛、叩痛及肌肉痉挛。脊椎骨折的影响较大,严重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瘫痪、感觉丧失、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近些年,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脊椎骨折是骨折发生率最高的骨折形式,骨折比率达5%~6%。由此可见,脊椎骨折临床治疗不容忽视。

脊柱骨折可由患者脊柱骨折致伤因素及伤情损伤严重性差异,造成患者个体致残、致死风险差异性明显[1]。以外力暴力冲击及高空坠落为主要致伤因素,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多数脊椎骨折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椎管形态改变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并发伤情,增加患者伤情严重性[2]。影像学技术作为骨折伤情主要诊断技术类型,对骨折患者骨折伤情具有直观成像效果,但不同成像技术优势性特点差异,或可对患者伤情鉴别诊断造成差异影响[3]。因此,为对脊椎骨折诊断中MRI、X线、CT三种影像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长春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疑似脊柱骨折患者共127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术前诊断方式差异分为X线组(41例)、CT组(44例)、MRI组(42例)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X线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9.54±5.18)岁;CT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9.08±5.12)岁;MRI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58±5.23)岁。三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影像诊断;②患者均在确认研究内容后,允许并支持院方收集术前诊断资料及手术结果,家属均知情且支持试验,支持开展CT磁共振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影像学对比研究。

排除标准:①非手术治疗者;②有MRI、CT诊断禁忌证者;③不能全程参与试验,排斥研究,自愿脱离研究者;④不适宜参与CT磁共振成像与X线诊断脊椎骨折的影像学对比研究的患者[4-5]。

1.2 方法

X线诊断:利用意大利公司生产的BMI BRG-R640 mA高频X线摄影机,患者取仰卧位接受检查[6-7]。

CT诊断: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机对本组患者进行检查。扫描的各项参数:电压为130 kV,管电流为200 mA,层厚为3 mm,层间距为3 mm,螺距为 1.5,矩阵为512×512。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决定对其进行扫描的范围。扫描结束后,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

MRI诊断:采用西门子公司所制造的Magneton Avanto 1.5T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MRI常规扫描为矢状T1WI、T2WI及T2压脂像,轴位T2WI。对患者实施MRI平扫时,将矢状位FSE T1WI中TR与TE分别设置为644 ms与33 ms;矢状位与横轴位FSE T2WI中TR与TE分别设置为3 000 ms与98 ms,将层厚与层距分别为4~5 mm、0.5~1 mm[6]。

1.3 观察指标

①以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X线和MRI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比较分析。准确率=影像诊断准确总例数/本组试验患者总例数×100%。灵敏度=阳性总例数/金标准检测出的阳性患者总例数×100%。特异度=阴性总例数/金标准检测出的阴性患者总例数×100%。

②计算CT、X线和MRI检测对稳定性骨折、爆裂骨折、椎管狭窄、韧带损伤检查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频数、百分比(%)表示,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的诊断结果

CT、MRI、X线三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见表1~3。表格中阳性指经过检测出现脊椎骨折症状,阴性指本次检测结果尚不能明确患者是否脊椎骨折。

表1 CT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2 MRI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3 X线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三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对比

CT组、MRI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X线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的诊断特异度高于MRI组及X线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能由于数据基数有限,本试验探究中,脊椎骨折患者共计127例。其中X线组41例,CT组44例,MRI组42例。试验患者总例数及每项医学诊断技术试验患者例数均较少,因此,是否具有普遍代表性,数据是否准确仍需进一步探究。

表4 三组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对比[%(n/m)]

2.3 三组脊柱骨折检出率对比

CT诊断、MRI诊断椎管狭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诊断(P<0.05);三组脊柱骨折患者中稳定性骨折、爆裂骨折、韧带损伤的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5~8。

表5 三组脊柱骨折检出率对比[%(n/m)]

X线、CT及MRI诊断技术均是脊椎骨折诊断中主要影像学技术类型,均可为患者脊椎伤情诊断提供直观诊断资料,但在实际诊断实施中,X线诊断实施仅可对患者脊椎骨折情况进行基础诊断,缺乏对周边软组织损伤诊断效果,临床应用局限性显著,影响临床手术方案的合理制定[8-9]。CT诊断及MRI诊断应用中,二者均具有较高成像质量,故在实际诊断实施中,可在提升检查成像分辨率及成像质量后,有效辨别患者脊柱周边软组织损伤,实现对患者脊椎骨折伤情的综合诊断,为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完善诊断依据。

3 结论

目前,X线、CT以及MRI射线成像等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射线影像学技术检查诊断方法。X线平片的检查特点为范围较大却不够细致,成本低,同时等待结果时间短,为各检查项目中的首选项[10]。但因X线检查诊断方法可能无法有效准确观察到患者椎体骨折片段的移位改变情况、椎管位置改变移位情况,且脊椎由许多的重叠关节串联构成,结构复杂,一旦损伤不易检查[11]。因此,诊断极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CT诊断影像技术对慢性脊椎骨折的诊断检查较为准确,更为理想。诊断中,其可清晰显示脊椎骨折的相关细节,对脊椎骨折相关细节更为清晰[12]。同时,CT诊断影像技术还可通过观察骨折患者背部是否可能存在脊椎骨折,判断各个骨折关节线的移动走向,判断骨折患者背部是否可能存在其他骨折关节移位或判断骨折关节移位的移动方向。另外,CT也同时可比较清晰地看出颈部是否可能存在骨折中的碎片以及骨片的具体大小、部位等,尤其是显示患有脊椎后部神经结构骨折的骨片时其效果十分理想,可有效地了解骨折患者椎管壁的形态以及狭窄性的程度等[13-14]。但同时需要特别注意普通诊断CT的图像分辨率相对较高,也因此可有效地了解每位患者的身体骨折进展情况,但有时也许还会可能出现诊断误诊以及诊断漏诊等的情况。多排直线螺旋图和CT三维影像重建则分析可有效避免上述数据的不足,为临床疾病诊断工作提供更为直观的临床影像分析数据,为新的临床疾病治疗诊断提供必要数据参考。磁共振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安全无辐射、无创伤的影像诊断治疗方法,其成像敏感性以及提高分辨率的能力均较为突出。该种损伤检查诊断方法不仅可清晰地显示出患者脊椎间盘等背部软组织损伤情况,甚至即使是背部隐匿的骨折或挫伤也同样可有效检出,可准确判断患者背部是否可能存在双侧硬膜外骨折。

综上所述,CT、MRI及X线诊断均可实现对脊柱骨折患者骨性伤情的有效检出,但CT及MRI对脊柱骨折所致椎管狭窄的诊断优势明显优于X线诊断,CT磁共振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