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4-07-29

毕云丽

(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 云南 临沧 677000)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高发人群为中老年患者。相关文献显示[1],冠心病患者病发因素和机体冠状动脉供血存在障碍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只有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干预,才能预防其产生心肌梗死问题。所以当前临床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我国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对患者的心肌运动进行量化,从而对患者局部的心肌运动情况有高效准确的判断,准确度较高[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30例冠心病患者与同期冠状动脉正常患者,分析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8月临沧市临翔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1.15±1.41)岁。并选取同期冠状动脉正常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1.23±1.14)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经超声检查,患者确为窦性心律;②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存在基础性疾病;②患者合并存在急性心肌梗死;③研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利用超声诊断仪(Philips Q7C)对患者实施检查,将探头频率设置为1.7 MHz~3.4 MHz。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后,连接心电图,对患者三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图像进行观察。随后利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对二维图像进行分析,使用斑点追踪技术勾画心内膜,并利用软件将三个切面室壁分为三段与多个节段,获得成功节段。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舒张期早期峰值应变率(SRe)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Ra、SRe对比

30例患者共有1200个节段,观察组室壁各节段的SRa、SR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Ra、SRe对比(x- ± s)

2.2 应变参数ROC分析

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的AUC显著大于左室整体环向应变(GCS)(P<0.05);GCS灵敏度更低,特异度更高(P<0.05),见表2、图1和图2。

表2 冠心病患者应变参数分析(%)

图1 GLS的ROC曲线图

图2 GCS的ROC曲线图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机体冠状动脉产生器质性阻塞或者狭窄,从而致使患者出现缺氧、缺血心肌坏死等情况。患者在患病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少,且射血分数也存在减少切口。患者在出现冠状动脉狭窄之后,偶尔会出现正常的常规超声心电图表现,可在该状态下,患者可能会存在心肌收缩或舒张能力已经受损,进一步使患者心脏收缩功能不足[3]。在对患者进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查后,可以对患者心肌形变量的不同方向进行计算,生产应变率曲线。其中,应变率曲线能够对患者室壁运动进行较佳评估,并且可以直接反映目前患者心肌局部功能,时空分辨率均较高。另外,应变率曲线可以对患者心肌长度变化进行反映,相比其他指标对形变量描述时,应变指标会更加敏感,价值更高。且利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测,属于无创性操作,另外能对患者不同节段进行多方向的应变情况进行反映,并且对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实施定量评价。因此临床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筛查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使用日益广泛[4]。

有研究显示[5],冠心病患者若未出现心肌梗死,左心室的局部心功能依据会出现一定的改变,临床当前旨在选取一种无创性、简便性的检测方式,对冠心病患者目前重度狭窄的情况进行大概判断。目前临床中应变率成像是室壁运动分析评估的主要措施,能够直接反映患者心肌的局部功能,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均较高。临床分析后发现[6],一旦患者冠状动脉狭度出现提升后,对机体心肌应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且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国内学者[7]在研究后,对上述结果也存在相同意见。分析该现象的发生机制,与不同层面上患者心肌纤维分布与行走具有直接关系,冠心病患者局部血管现在在70%以上,心肌缺血区收缩器的长轴应变率会出现显著降低趋势,因此对心肌缺血鉴别方面,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超过90%。所以不难发现使用二维应变对局部室壁运动进行分析,在静息状态下,能够对患者冠脉局部血管狭窄超过70%时所支配的缺血心肌区域进行有效观察。当患者心脏处于收缩状态时,其是沿患者心脏长轴方向,进行纵向收缩,并且在长轴方向心肌的收缩运动,在评价患者心功能时具有重要意义。整体化的室壁运动参数,能够对机体心肌整体运动情况进行评估,因此临床医师可利用该数值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患者在出现心肌缺血后,其是由心内膜先开始,后续为纵向运动有所降低,最后对中层的圆周运动有进一步的影响。在精细状态下测量GLS,在对急性或慢性胸痛患者检测其是否为冠心病,诊断准确度属于中度准确。而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由于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多节段不同方向患者心肌的应变情况,能够定量对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进行评估,因此临床在对冠心病筛查时,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使用越加广泛。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属于无创性检查技术,能够对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实施有效检测,并且能够对患者心肌缺血部分的收缩期应变状态进行分析,评估患者心内膜局部的心肌功能情况,分析量化评价患者局部和整体的心肌功能。其次,在对患者实施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查后,冠心病患者即使室壁运动在正常状态,依旧可以对患者缺血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有关数据进行检测,从而为后期诊治提供科学数据,相比正常者,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长轴应变更低。另外采取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检测,可以检测冠心病患者异常心功能状态,在早期阶段发现患者的异常,实时反映患者的斑点形变,提升追踪成功率。

就本文结果可知,对比室壁各阶段数据,观察组数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SRe、SRa<1的比例较高,可以准确表现患者患有冠心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冠心病患者诊断时,冠状造影术属于重要的诊断标准,诊断准确性显著较高,可以为患者早期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冠状造影术检查属于有创性操作,使患者出现一定的损伤。且在实施冠状造影术时会注入造影剂,从而保障患者冠脉情况能够充分展现,但注入大量造影剂后,会对患者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且冠状造影术对临床医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医院检测设备均有较高的要求,若临床医师并未掌握熟练的操作模式,会使诊断出现一定的误差问题,对疾病后期治疗出现较为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实施冠状造影术,只能对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相关信息进行展现,临床诊断时具有较高的局限性。因此当前临床需一种有效性、科学性以及安全的诊断措施。既往关于冠心病患者常规诊断的研究较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CT、增强MRI等方面,关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临床研究及应用并不是很多,更枉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同步应用于冠心病诊断中的相关情况,有关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漏诊率、误诊率仍未见明确报道。

当前分析检测后整体室壁运动参数,可以有效反映患者心肌运动状态,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检查,对患者预后具备积极意义。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检查后,可发现患者左心室呈现为螺旋状排列。分析原因,主要是患者心内膜下心肌纤维缺血所导致,致使患者心肌形态以及功能产生一定变化。当患者出现心肌缺血问题后,心内膜至纵向运动,便会出现减弱等问题,从而对中层的圆周运动造成影响。因此在冠心病患者诊断时,静息测量GLS诊断学较为准确。

实施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实现动态性显示,可以使临床医师对患者心腔波动、结构以及心脏血液流动的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另外在实施检查时,临床医师能够使用探头随意旋转,因此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的心肌运动状态,以及心腔内部结构,另外还可以直接显示患者心脏血流、搏动情况,且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具有无创性、价格经济、辐射性小以及操作简便的优势,为后期患者诊治提供科学的数据。除此之外,临床医师在进行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后,可以对患者室壁活动和形态进行观察,对患者心肌缺血范围、病变冠脉支进行更为清晰以及准确的判断,且其可以对患者心功能进行整体或局部扫描,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在查阅研究文献后可知[8],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检查,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具有高应用价值。其主要是因为相比正常人员,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中,冠心病患者的各项指标会出现各类异常情况,因此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估时,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可以对患者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在临床诊断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属于常见的一项重要检测项目,能够对患者心脏搏动状态、结构和血液的流动情况进行显示,且并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另外,在实施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后,能够对患者心功能分级指标进行清晰展示,临床价值较高。总体而言,临床在实施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后,不仅可以在保障患者无创性的基础上,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其和患者心功能分级具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推广。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表现,患者在出现心肌缺血时,则会表现为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而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主要是在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之前出现,因此对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确定患者是否出现心肌缺血问题。而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则可以较好地对左心功能以及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估。但需注意的是,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若患者为静息状态,或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室壁异常运动情况不显著,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诊断便会具有较高的误差率。

就本次结果可知,冠心病患者GLS灵敏度高于GCS,特异度低于GCS(P<0.05)。因此不难看出,对冠心病患者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可以评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使用广泛。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具有高临床价值,可以为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数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