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脏超声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及心脏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29

刘晓玉

(烟台市北海医院超声科 山东 烟台 265701)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常见的老年人群综合心血管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是心肌炎等原因造成,会引发心肌结构与功能变化,如果未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生命健康、生存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慢性心衰患者初期无显著临床表现,极易出现漏诊情况,为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临床需要加大诊断研究力度[1]。结合临床经验显示,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时机和临床疗效存在直接联系,尽早发现和诊断,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在慢性心衰患者诊断中,心脏超声属于比较有效的诊断方式,有无创与重复性的特点,同时具有价格低和操作简易的优势,借助心衰超声诊断分析患者病情,以提升患者诊断准确性,有效评估患者心脏功能,有利于医生科学制定治疗方案[2]。对此,本文分别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75例慢性心衰、75名健康体检者,研究心脏超声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烟台市北海医院收治的75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性患者40例(53.33%),女性患者35例(46.67%),年龄51~86岁,均龄(68.5±0.5)岁,经NYHA心功能判断,11 例Ⅰ 级患者,33例Ⅱ级患者,26例Ⅲ级患者,5例Ⅳ 级患者;选取同期7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8名(50.67%),女性37名(49.33%),年龄52~86岁,均龄(69.0±0.3)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经临床检查得出研究组患者均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标准,见图1,胸痛时间持续30 min以上,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无法缓解;经心电图诊断,肢体导联CT段明显提高,超过0.1 MV标准。②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划分,其诊断标准:Ⅰ级,患者活动未受限,在日常活动时未出现明显气促或疲乏等不适;Ⅱ级,患者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状态无症状变化,日常活动会引发显著气促或疲乏等不适;Ⅲ级,患者活动受到明显限制,休息状态伴有症状,简单日常活动中引发明显气促或疲乏等不适;Ⅳ级,患者休息时出现明显症状,进行体力活动后患者症状会持续加重。

纳入标准:①患者具有良好认知功能,可独立配合超声检查,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均为首诊,符合研究中药物洗脱期需求;③NYHA心功能诊断为Ⅰ~Ⅳ级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器官或肝肾功能不全者;②无法配合本次研究,缺少较强依从性,资料不全者;③伴有精神障碍、恶性肿瘤患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图1 慢性心衰患者超声图像

1.2 方法

在进行心脏超声诊断时,采用仪器为PHILPIS EPIQ5。诊断前需要调整超声诊断装置探头频率为5 MHz,在检查时应先进行分段增益补偿的调整,选择适合对比度,掌握心脏近端和远端状态[3]。超声医师用左手紧握探头,指导患者维持左侧卧位,将探头放置于胸骨旁,检查心尖位置时需要维持左侧卧位。将探头放置在胸骨上窝,垫高肩部位置,维持仰卧位,以便于诊断检查。对胸骨旁的左心室进行长轴切面扫查,探头放置于胸骨左侧3/4肋间,可以更好观察右侧胸锁关节与连线位置。在进行胸骨旁大动脉的短轴切面检查时,将探头放于胸骨左缘的2~3肋间,以实现平面与左心室的长轴扫查。对主动脉弓的长轴、短轴切面扫查时,探头应该放于胸骨上窝,面向心脏,在旋转90°后进行主动脉弓的横切。扫查心脏大小与组织结构情况等,可以更好掌握心脏状态,根据超声诊断进行心脏结构与层次活动观察。将探头放置在心尖搏动部位,观察患者心脏各切面,同时掌握心脏搏动与血流、瓣膜结构,详细记录患者左房内径(LAD)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4]。

选择超声心动图诊断时,首先选择二维图像进行心脏形态、结构观察,结合诊断需求选择M型超声诊断取样线方位,对心脏结构进行全面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研究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统计检出率。同时对两组受检者心脏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包含LAD与LVED、LVEF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超声诊断结果

在进行心脏超声诊断时,研究组检出率为97.33%(73/75),与病理组织学检查金标准具有同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70,P>0.05)。

2.2 两组心脏功能比较

研究组患者LAD与LVED指标均高于对照组,LVEF指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脏功能比较(x- ± s)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老年人常见疾病,是一种综合性心血管疾病类型,是心血管疾病演化最后阶段,会导致患者死亡,患者初期症状不够显著。慢性心衰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发病患者极易出现意识模糊与食欲降低等症状,会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存质量带来影响,在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下,慢性心衰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伴随人们生活节奏、饮食结构的转变,慢性心衰发病人群持续增多,发病患者无法保证其身心健康,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社会负担,如果未选择有效治疗方法,缺少科学治疗,在病情持续发展下,患者还会发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临床症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总结发现,慢性心衰患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初始性心肌损伤发生,如心肌梗死和炎症等,均会造成心肌结构与心肌功能损伤,如果发病患者病情比较复杂,处于较为严重时期,往往会呈较高发病率和致残率。调查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病疾病中,慢性心衰占据20%左右,但病死率达到40%,表明慢性心衰预后效果差,加强患者临床诊断、治疗,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方式,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针对慢性心衰患者诊断时,常见辅助检查方法:心电图,可以观察患者传导阻滞与心室肥大等;胸片,主要表现心影增大;经心脏彩超检查,掌握患者心室腔情况与瓣膜结构等。按照患者症状与体征、检查结果,诊断患者为慢性心衰,为了控制患者病情发作,临床需要加强患者诊治,其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检测患者体质量与调整生活方式、精神治疗与氧气治疗等,为了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选择有效诊断方法,按照诊断结果确定治疗方案,是保证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的关键,以实现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目标[6]。临床研究显示[7],慢性心衰处于部分心脏疾病终末期阶段,若未有效控制,则会直接造成患者死亡,呈现较高危害性,加强患者早期诊断、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临床针对心脏功能诊断时,传统评估方法无法有效评估患者病情,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从而错过患者有效治疗时机,需要加大临床研究力度。

利用传统心脏功能评价方式,不能对患者真实情况进行准确反映,会对患者最佳治疗时间造成干扰。伴随医疗卫生技术的持续发展,临床针对慢性心衰诊断时,其诊断技术随之取得明显发展成效,为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心脏超声诊断,可以准确判断患者临床症状,为患者的有效诊断、治疗提供数据支持[8]。一般情况下,心脏超声诊断可以获取LVEF与LVED指标,其中LVEF反映心功能状况,LVED代表心脏是否出现扩大,除了可以获取清晰图像之外,还具有重复性好、价格低特点,可以对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直接观察,比较容易被医生和患者接受[9]。另外,心脏超声检查还具有较高有效性与安全性特点,以便于判断患者临床症状,实现患者科学诊断,为患者治疗、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保障,总结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利用多方位与多角度动态扫描心脏功能,可以充分掌握心腔结构和血流动态,以便于实现患者心脏多形态结构、状态分析;②临床检查过程,利用声波探查方式掌握血流速度和状态,对心脏异常部位进行准确定位;③整个检查不属于有创操作,只需要选择探头探查即可,其临床诊断准确性较高,避免增加疼痛感,使受检者维持情绪稳定,预防影响检查结果[10]。临床研究表明心脏彩超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以实现患者有效诊断,但伴有胸廓畸形与肺气肿等患者检查时,可能会对其图像质量带来影响,保证整个检查具有较高主观性,特殊情况应该根据其他检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预防漏诊或误诊情况[11]。

本次研究显示,在进行心脏超声诊断后,研究组检出率为97.33%(73/75),与病理组织学检查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LAD为(46.68±5.25)mm,LVED为(54.70±5.46) mm,LVEF为(35.60±3.47)%,与对照组的(20.80±2.38) mm、(40.65±4.31)mm、(61.80±2.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心脏功能损伤患者来讲,其左心室收缩能力会显著降低,其LAD与LVED会明显增加,LVEF会明显降低,说明心脏超声诊断价值较高,同时发挥操作简便与重复性好的特征,通过更直观观察,以便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心脏血流情况,例如心脏结构与血流速度等,是评估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结合临床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选择心脏超声诊断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通过对患者心脏功能分析,为患者科学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曹炎[12]研究选取55例慢性心衰患者及55名健康体检对象,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后,慢性心衰组左室收缩期内径为(47.1±4.2)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55.9±3.7)mm,左室射血分数为(34.7±2.6)%,与健康体检组左室收缩期内径(21.3±2.5)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1.6±3.2)mm、左室射血分数(62.3±3.3)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慢性心衰患者诊断时,心脏超声属于比较理想检查方法,值得推广。而本次研究中,经心脏超声诊断后发现,慢性心衰患者患者左房内径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标均高于健康人群,左室射血分数指标低于健康人群,与曹炎研究结果存在相关性,代表心脏超声诊断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为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心脏超声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准确评估,同时全面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为患者诊断、治疗给予数据支持,呈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对此,按照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结果相结合,以实现患者综合分析,同时提高患者临床诊断准确性,但需要特别注意:本次研究样本量偏少,应该适当扩大样本量,按照患者心功能分级进行分层探讨,可以显著提升临床诊断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