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颈部血管彩超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时间:2024-07-29

金 霞,孙友胜,张建勇,孙雨菡

(扬州市中医院超声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再加上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我国的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持续增多,由以上疾病引发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原发疾病多为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1],临床目前尚无治愈的方式,仍是医学目前面临的难题,而如何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进程,推迟疾病向尿毒症晚期发展,是临床为之努力的方向。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疾病且评估患者预后的主要手段[2],颈部血管彩超操作简单,近年来在临床使用范围广泛,常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可判断患者脑梗死范围,检测出其血管狭窄情况,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风险高[3],其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高于正常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4],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一致,患者通过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可评估其颈部血管病变程度,反映其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有研究显示[5],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了解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情况,可帮助医师更好地了解患者病情进展,及时选择适宜的干预措施,以保护患者残余的肾功能,抑制疾病的进行性发展。本次研究以2020年6—9月扬州市中医院门诊收治的9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对象,探讨其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6—9月扬州市中医院门诊收治的9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原发病分别为高血压肾损害(n=33)、糖尿病肾病(n=30)及慢性肾小球肾炎(n=30),将其分别纳入高血压肾损害组、糖尿病肾病组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组。高血压肾损害组中男20 例,女13例;患者年龄36~85岁;病程1~8 年,平均(4.12±0.23)年。糖尿病肾病组中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32~84岁;病程1~10年,平均(4.17±0.28) 年。慢性肾小球肾炎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30~82岁;病程1~9年,平均(4.22±0.22)年。三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1个月内有急性心衰、严重脑血管病变的患者。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给予适当的降糖及降压药物治疗,使得血压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及家属对试验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颈部血管彩超检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备型号:GE LOGIQ E9、GE EPIQ7、飞利浦HD11,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软枕将其头部垫高,颈部充分暴露在视野下,在患者颈部总动脉内中膜距分叉处1 cm以上,各个不同位置测量3次,取平均值,即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观测患者左右两侧IMT值,取动脉硬化最严重侧的数值。其中IMT在0.9 mm以内为正常,在1.5 mm以上或比相邻组织增加量超过一半以上则为斑块,介于两者之间为内膜增厚硬化。仪器操作及参数测量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完成,并完成超声诊断。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三组患者中膜厚度检测结果;②观察三组患者IMT测量结果;③比较三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通过血肌酐水平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F检验。P<0.05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中膜厚度检测结果对比

高血压肾损害组与糖尿病肾病组斑块及内膜增厚硬化总和占比显著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中膜厚度检测结果对比[n(%)]

2.2 三组患者IMT测量结果对比

高血压肾损害组与糖尿病肾病组IMT显著大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IMT测量结果对比(±s,mm)

表2 三组患者IMT测量结果对比(±s,mm)

组别 例数 IMT高血压肾损害组 33 1.21±0.32糖尿病肾病组 30 1.30±0.48慢性肾小球肾炎组 30 0.70±0.15 F 26.883 P<0.001

2.3 三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

糖尿病肾病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高于高血压肾损害组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组(P<0.05),而高血压肾损害组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0.067,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s,mL/min)

表3 三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s,mL/min)

组别 例数 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肾损害组 33 24.89±7.62糖尿病肾病组 30 29.22±8.65慢性肾小球肾炎组 30 25.01±6.55 F 3.169 P<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常见病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多数终末期肾脏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诱发此种症状的因素较多,为保证治疗方案更具针对性,需要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颈动脉由于处于人体浅表组织,便于观察,且病变发生较早,可反映患者全身动脉情况。颈部血管彩超是一种无创的血管显示技术,可重复性强,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创伤,患者的接受度高,其能全面显示血管的狭窄位置及病位,了解血管狭窄程度,了解血管有无闭塞情况,便于分析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结构,直观且立体地反映血管情况,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及无创的优点[6-7],临床常用其诊断脑血管狭窄,能全程追踪患者血管走向,了解其大动脉管壁大小、中膜厚度及有无斑块形成,判断斑块是否稳定[8-9]。将其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而通过检测患者IMT值,可了解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IMT增大与血管粥样硬化程度有着密切联系,是评估患者有无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7],斑块形成是检测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情况的重要表现[10-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肾损害组颈总动脉IMT为(1.21±0.32)mm,显著大于糖尿病肾病组的(1.30±0.48) mm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的(0.70±0.15) mm;高血压肾损害组与糖尿病肾病组的斑块及内膜增厚硬化总和占比分别为96.97%、96.67%,显著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的73.33%。赵霞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将6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分成三组进行研究,分别为高血压肾损害(A组)、2型糖尿病性肾病(B组)、慢性肾小球肾炎(C组),结果显示,A组和B组颈总动脉的中膜厚度分别为(1.20±0.33) mm及(1.51±0.49) mm,比C组 的(0.72±0.16)mm厚,同时研究结果显示,A组斑块形成+内膜增厚硬化占比95.00%,B组为100.00%,两组均显著高于C组的25.00%。这一研究结果与以上学者研究结果几乎一致,进一步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肾功能损伤。临床多项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冠状动脉还是肾动脉及脑动脉,相比较同龄非糖尿病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严重,提升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严重[13]。临床研究证实[14-15],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受损有关,尤其是血管内皮受损,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具有覆盖血管内腔的功能,是保护血管的良好屏障,也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而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均为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也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年龄、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炎性反应、胰岛素抵抗及高尿酸血症均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进而累及全身血管,使得颈部血管及全身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因此,通过颈部血管彩超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中膜厚度及IMT,有助于了解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了解疾病的发展进程,对疾病的后续治疗起到指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操作时对人文因素加以控制,由多年操作经验的人员实施最佳,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组的肾小球滤过率为(29.22±8.65)mL/min,显著高于高血压肾损害组的(24.89±7.62)mL/min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组的(25.01±6.55)mL/min。郑浩等[16]学者的研究中,高血压肾损伤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为(24.84±2.65)mL/min,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为(27.95±3.64)mL/min,高于高血压肾损伤患者的(24.84±2.65)mL/min以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25.25±2.58)mL/min,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进而可推测出肾功能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越快,也印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该部分患者残余的肾功能加以保护需要建立在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抑制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加快,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保留残余的肾脏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显著意义。目前我国各大医院检测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其能为医生治疗提高可靠依据,检测出病变类型,并准确区分出疾病为良性或恶性。同时,颈部血管彩超检查便于了解该部分血管的走向,准确了解动脉管壁粗糙程度及中膜厚度,为评估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提供可靠依据[17]。临床不少研究证实[18-20],高血压、肾功能衰竭与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采用他汀类药物抑制肾小球细胞增殖,保护肾脏,进一步说明采用他汀类药物减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可起到保护肾脏的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可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数据,有利于医生掌握患者病情进展,评估其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