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眼眶CT定量分析在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4-07-29

杨 科,丰玲玲,黄海新

(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CT室 广东 兴宁 514500)

甲状腺相关眼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也是成年人最为常见的眼眶病之一,多数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但部分患者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也会发病。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伴有异物感、畏光、眼部肿胀、视力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增加了眼部感染和视神经受损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视物功能,同时也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2]。为确保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做出及时诊断至关重要。眼眶CT定量分析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查技术,可通过检测眼部数据并用图像重塑系统对扫描信息重建,从而观察到更加精准的眼部病变情况,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3]。本次研究将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和35名健康人员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眼眶CT定量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兴宁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35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包括男患者16例,女患者19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48.91±5.26)岁。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35名健康人员,包括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29~69岁,平均年龄(48.82±5.05)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4]:①纳入患者均具备明显的症状体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明确诊断为甲状腺相关眼病;②患者的基础资料完整,且检查依从性良好;③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本试验,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5]:①既往有眼眶减压手术史、局部放疗史、斜视矫正治疗史者;②长期、大剂量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③合并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理解障碍者;④患者或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存在异议,未配合完成检查。

1.2 方法

两组对象均接受眼眶CT定量分析,使用的检测仪器是多层螺旋CT扫描仪,层厚为0.66 mm,层间距为0.33 mm,重建矩阵为512×512,扫描速度为250 mAs/mm。在扫描床上患者取仰卧位,叮嘱患者保持头部静止不动,开始扫描头面部,扫描基线要与眼眶下线平行,并逐渐向眼眶上缘扫描。扫描过程中叮嘱患者自然闭眼,保持面部和肢体放松,避免眼部过度抖动。扫描结束后整理汇总获取信息,运用图像充足系统对信息进行图像重建,双眼均完成图像重建后采集诊断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并根据最终数据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将两组的眼外肌横截面积相关数据(上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内直肌、总面积)、突眼度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评价标准: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两组研究对象对检查方法的满意度情况,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总分是100分,所得分数超过90分说明研究对象对检查方式非常满意;所得分数为70~90分,说明研究对象对检查方式基本满意;若所得分数不足70分,则说明研究对象对检查方式不满意。计算两组研究对象的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版本软件进行此研究,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率(%)表示。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眼外肌横截面积相关数据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研究对象的上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内直肌以及总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眼外肌横截面积相关数据比较(±s,mm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眼外肌横截面积相关数据比较(±s,mm2)

组别 例数 内直肌 下直肌 外直肌观察组 35 62.82±5.45 62.58±4.49 40.48±3.56对照组 35 21.63±4.34 21.33±4.08 33.28±3.05 t 34.977 40.225 9.086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上直肌 总面积观察组 35 48.78±4.95 243.53±8.58对照组 35 28.85±4.66 130.54±7.94 t 17.343 57.181 P 0.000 0.000

2.2 两组的突眼度比较

两组的突眼度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突眼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突眼度比较(±s,mm)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的突眼度比较(±s,mm)

组别 例数 突眼度观察组 35 18.95±2.31对照组 35 12.47±2.05 t 12.413 P 0.000

2.3 两组研究对象对检查方式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此种检查方式均颇为满意,且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3所示。

表3 满意度的组间比较分析[n(%)]

3 讨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又称为甲亢突眼,是成年人中发生率较高的眼眶疾病。关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环境、自身免疫功能、身体健康水平均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联系[6-7]。由于患者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患者多伴有畏光、流泪、眼肿、异物感、视力下降、双侧或单侧眼球突出、眼睑充血等症状,眼外肌受累时会出现限制性眼球运动障碍[8-9]。对于眼球突出严重的患者,角膜暴露可并发暴露性角膜炎,甚至会形成眼内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临床上要及早予以及时准确的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以控制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展进程,改善眼部的功能和状态,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再结合实验室检测的异常指标,并不能确诊甲状腺相关眼病,但当患者仅有单侧的眼部表现时,且患者经实验室检查未检测出指标异常的情况下,增加了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诊断难度。并且,约有4%~8%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会阴眼外肌增生造成眼眶受压,进而引发致盲性视神经性病变,因此,在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炎性疾病、缺血性疾病或者是占位性疾病,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0-11]。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时机进行选择,目前临床上主要将突眼临床活动性评分作为判断依据,对于突眼临床活动性评分≥4分的中重度患者,其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但该评分系统的评分主要以患者的症状表现和体征进行判断,对于早期疾病症状较轻且存在炎症病变的患者,根据突眼临床活动性评分并不能对病情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目前,超声波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X线、磁共振成像等眼眶影像学方法在临床上应用愈发广泛,采取上述影像学方法进行检查可以提供患者眼眶组织形态学的客观情况,并对眼外肌的受累情况进行准确观察和鉴别,及时发现出眼眶组织的早期炎症病变。其中,超声波检查是一种操作简单、检查费用低的诊断方式,且无放射性损伤,基本上对机体不会造成伤害,广泛运用在临床上。采用B型超声进行检查,有利于对患者的眼眶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帮助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眼直肌增粗的情况[12-13]。但由于超声检查在操作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测量角度、组织纤维化钙化等因素的影响,增大了测量的难度,重复检查的结果一致性相对较低,降低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眼眶CT定量分析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技术,此种诊断方法将CT检测技术作为基础,通过对患者的头面部进行扫描,采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运用图像重建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和重建,从而构建多维影像学图像,更直观、精准地观察病灶组织病变情况,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依据[14]。

本次研究以开展眼眶CT定量分析的甲状腺相关眼病和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系列研究,研究结果提示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眼部眼外肌横截面积和突眼度与健康人相比是存在明显差异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内直肌面积是(62.82±5.45)mm2,下直肌面积是(62.58±4.49)mm2,外直肌面积是(40.48±3.56) mm2,上直肌面积是(48.78±4.95) mm2,总面积是面积是(243.53±8.58)mm2,与健康人的(21.63±4.34) mm2、(21.33±4.08)mm2、(33.28±3.05) mm2、(28.85±4.66) mm2、(130.54±7.94)mm2相比均相对较高,而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突眼度为(18.95±2.31) mm,与健康人的(12.47±2.05)mm相比差异显著,这说明采用眼眶CT定量分析可以采集到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诊断相关数据,同时还可以观察眼球和眼外肌等器官组织的病变情况和疾病进展情况,从而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信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此种检查方法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断中具备实施意义和应用价值。此外,无论是患有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还是健康人对于此种检查方法均持有较高的满意度,这说明此种检查方法更容易被受检者接受。

综上所述,眼眶CT定量分析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诊治上具备一定价值,可获得有效的疾病诊断相关指标和数据,反映出眼外肌和眼球的病变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故具备临床借鉴意义和推广的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