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多层螺旋CT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探讨

时间:2024-07-29

倪晓红,张建新,陈祖荣,陆钦贤

(常熟市支塘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常熟 215531)

骨折在临床上长期保持较高的发病率,爆裂性骨折属于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发病于胸腰段,发病后患者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且伴随韧带损伤、神经损伤以及椎管狭窄等一系列问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负面影响,降低生活质量。胸腰椎骨折病情复杂,就医后如果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正确治疗,病情会迅速加重,给患者造成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伤害,极易引起各类纠纷事件,影响到医院的社会效益[1]。基于此,胸腰椎骨折的有效诊断方法研究极为重要,是快速确定骨折类型及病情的关键方法,也是短时间内开展合适治疗手段的重要基础。就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使用最多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方法为X线片检查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前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平面展现骨折部位的情况,无法做到立体成像,多层螺旋CT检查则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快速应用于各大临床疾病的诊断,相较于X线片检查其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将骨折部位及其周围受累组织的情况完全呈现出来,对于准确完成骨折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作用[2]。现抽取院内收治的4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对比分析的方法总结不同诊断方法的作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常熟市支塘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0例,患者入院后分别接受X线片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40例患者中男女各20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6.24±3.61) 岁。

纳入标准:①合并胸痛、呼吸困难、深呼吸时疼痛感加重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典型病症表现的患者;②局部胸壁软组织肿胀的患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状态不稳定,存在抗拒治疗工作行为的患者;②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③肝、肾等重要身体器官合并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④了解本次研究具体内容但未签署相关协议并积极参与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X线片摄影检查:仪器采用日本岛津数字化DR系统,具体实施过程中使用检测仪器在胸腰椎正前方摄影,取得胸腰椎平片,如平片无法有效诊断患者的病情,可对患者进行斜位片摄影,记录X线片检查结果,安排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完成病情诊断工作。

多层螺旋CT检查:仪器采用美国GE 16排螺旋CT机,检查所得图像由AM4.1工作站进行处理。设置相关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为220 mAs,层厚为1 mm,完成后对患者的胸腰椎部位进行平扫,于患者一次屏气内完成检查工作,针对疼痛感严重难以屏气的患者可以在一个自然呼吸内完成检查工作。检查所得图像全部输送到工作站内,以冠状位、矢状位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使用到的图像处理技术有多平面重建法(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成像法(VR)。

安排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负责根据检查结果诊断患者的病情,两名诊断医师就诊断结果存在异议时共同协商或邀请其他专业的影像学医师参与决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骨折及受累情况;记录不同检查方法的最终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综合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作用效果。0度,即软组织损伤轻;1度,即皮下组织与肌肉有中等度损伤;2度,即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3度,即患者骨折部位肌肉组织损伤极为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骨折及受累情况对比

对选取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记录,总计包含椎体骨折55个、附件骨折80处,其中椎体骨折又分为胸椎骨折15个、腰椎骨折40例,对应占比为27.27%、72.73%。附件骨折又分为横突骨折32处、棘突骨折16处、椎弓根骨折18处、椎板骨折14处,对应占比为40.00%、20.00%、22.50%、17.50%。从选取患者的骨折受累情况上来看,椎管受累0度的患者有17个、椎管受累1度的患者有22个、椎管受累2度的患者有14个,椎管受累3度的患者有2个。

2.2 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对比

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总计包含椎体骨折50个、附件骨折76处,其中椎体骨折又分为胸椎骨折15个、腰椎骨折35例;附件骨折又分为横突骨折36处、棘突骨折20处、椎弓根骨折11处、椎板骨折9处。在X线检查过程中,总计包含椎体骨折45个、附件骨折68处,其中椎体骨折又分为胸椎骨折20个、腰椎骨折25例;附件骨折又分为横突骨折28处、棘突骨折22处、椎弓根骨折8处、椎板骨折10处。多层螺旋CT检查椎体骨折、附件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在诊断椎管受累分度方面的准确率也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下的诊断结果对比[n(%)]

3 讨论

骨折类病症一直属于临床最为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病症类型,该类病症发生多较为突然,且诱发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多数患者因突发性事故所导致。临床对骨折类病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更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对患者骨折部位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准确的探查,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有效保障临床对骨折类病症的治疗效果。其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属于较为常见且诊断以及治疗难度相对较大的病症类型,从临床的实际接诊情况可知,多数患者因突发性事故所导致,损伤较为严重,且多数患者骨折存在累及其他组织器官的情况,会促使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师更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促使该部分患者可以尽快确诊,明确骨折部位的各方面情况并给与患者针对性的治疗,降低病症对患者所造成的负面作用。

3.1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基本定义及损伤机理

爆裂性骨折的定义建立在国外学者Denis提出的脊柱三柱概念上,当脊柱三柱中的两个以上受到损伤则被定义为爆裂性骨折。从爆裂性骨折的发生原因上来看,主要是垂直方向的过度压力所致的脊柱屈曲或旋转,直接造成椎体自内而外的粉碎性骨折。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发生后,骨折片会向后移动并影响到椎体的正常功能,造成韧带损伤、神经损伤等一系列问题,病情极为复杂,因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需要得到及时、准确的病情准确,在此基础上选择科学有效的手段来治疗,以减轻胸腰椎骨折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结合临床以往的接诊情况可见,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多存在有椎体和附件同时骨折的情况,且损伤较为严重。其中附件骨折在常规诊断的过程中,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促使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欠佳。附件损伤将直接影响到患者腰椎的正常功能,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3]。在临床实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更需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对患者的损伤部位进行彻底性检查并给予患者针对性处理,以保障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

3.2 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

就目前医疗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关于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方法以X线片检查为主,而且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如计算机X线摄影、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等逐渐应用到临床诊断领域,且X线片的诊断准确性也得到保障。值得注意的是,X线片检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诊断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有效显示所有骨折类型及情况,造成诊断结果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此时,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X线片检查的认识度不足,漏诊情况的发生直接造成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很可能造成患者及其家属与医院的纠纷问题,影响到医院的社会效益。此外,从当前临床的实际诊断过程可以发现,在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适用X线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因部分患者骨折较为严重,且附件骨折部位较多,在X线检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促使患者附件等部位的骨折情况无法及时得到处理,影响患者恢复。同时,在使用X线对该部分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为操作因素或者患者自身等。

多层螺旋CT检查在近些年广泛用于各类骨折疾病的诊断,相较于其他诊断方式,其具有耗时短、准确性高等优点,而且能够实现连续、快速扫描,将扫描所得数据进行三维重建,直接实现骨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受累情况的有效展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误诊与漏诊情况的发生。不同于X线片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有效摆脱诸如气胸、呼吸运动、肺挫伤等一系列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清晰、完整地呈现出骨折部位的基本情况,而且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容积再现法、多平面重组法、最大密度投影法等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诊断医师更好地分析骨折类型,做出准确的病情诊断[3]。本研究中多层螺旋CT作用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准确性相较于X线片检查明显较好,椎体骨折数与附件骨折数的筛查结果也具有明显优势,具有极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3.3 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优势

利用X线片来完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疾病的诊断时,多通过平扫来分析患者的病情,缺少立体的骨折部位影像,直接造成各种影像相互重叠,无法有效分辨骨折部位的细节情况。传统CT检查也有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但仍存在分辨率不足以支撑准确病情诊断的问题,对传统CT检查所得影像进行分析无法得到清晰的图像,而且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中往往以横断面影像为主要参与数据,缺少立体的骨折影像诊断医师将无法确定碎骨片的大小与位置、骨折部位上下椎体的相关关系、椎体附件骨折的基本情况等,因此,传统CT检查无法满足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需求。

多层螺旋CT检查在以上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分辨率,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骨折部位及其邻近组织的扫描,扫描所得数据经过功能强大的软件进行处理,不再需要患者转动身体或者安排护理人员搬动患者,可直接通过相关参数的设置获得不同横断面以及不同角度的骨折部位情况,分析骨折部位的细节。就目前多层螺旋CT检查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二维重建MPR的应用中。MPR图像能够从矢状位、冠状位、斜位等层面进行图像重建,之后在各个重建完成的图像上进行骨折部位细微结构的分析,用于支持临床诊断结果[4]。此外,MPR图像下脊柱三柱的各个解剖结构、骨折部位以及骨折线的走向也完全呈现出来,诊断医师可以在图像下清晰地看到图中骨片的个数。研究中有1例患者在诊断过程中,无法将根据横断位图像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故而开展经矢状位重建,最终顺利诊断。MPR图像的矢状位重建一般用于骨片深入椎管的深度以及高度情况观测,在观测过程中椎管的狭窄情况以及畸形程度均可同步观测,搭配上横断面的MPR图像,可以对患者的椎管狭窄程度进行准确预估,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后期治疗方案的确定和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MPR图像的冠状位重建可以将椎体左右高度的变化情况、上下终板的塌陷情况完全呈现出来,与横断面给诊断医师的直观印象进行对比,更为直观、清晰,将冠状位重建的图像与矢状位重建的图像综合起来,能够完成椎体成形术的术前评估以及术后预估和评价[5]。MPR能够满足任意定位条件下的骨折情况呈现,能够完成细小骨折部位的走行情况评估,除上述内容外,MPR图像还能够在任意一个像素点位置进行放大投影,以至于骨折部位的整体密度差异被完全反映出来,具有相当高的对比度。MIP图像属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反映椎体间的旋转与移位情况,而且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更容易被诊断医师识别,MIP图像对内固定装置极为敏感,如机体内的椎板、椎弓根金属钉等,图像中未发现金属伪影。VR图像也是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一种,其综合所有影像数据重建图像,相较于前两种图像呈现方式更为高级,整体性、立体感更强,可以将椎体内骨折线等一系列信息反映出来。此外,VR图像能够对透明度进行调节,对于机体内固定器的显示具有良好效果,甚至可以用于内固定装置是否发生松动、断裂等异常问题的评估。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效果,相较于传统X线片检查具有分辨率高、简单方便易开展等诸多优势,有效弥补了传统CT检查的不足。将其有效运用到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能够在短时间内确定患者的病情,筛查椎体骨折与附件骨折情况,有利于在患者就诊后的短时间内确定治疗方案,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安全,有效保障临床对该部分患者诊断的准确性,促使患者尽快确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