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长时间动态心电图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监测价值体会

时间:2024-07-29

曹张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心电图室 上海 200127)

在临床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发病期间,患者易出现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一般情况下,实施灌注治疗方式,患者预后较差,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1]。有关研究表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性较大,需提高其重视程度。现如今,针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部分发作频率低的患者检出率较低。在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长时间动态心电图,效果显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出率。本文择取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观察长时间动态心电图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监测效果,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50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女性10例,男性15例,患者年龄最小值为53岁,年龄最大值为84岁,平均年龄值(67.36±4.28)岁。观察组:女性11例,男性14例,患者年龄最小值为54岁,年龄最大值为85岁,平均年龄值(67.39±4.31)岁。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本次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患者在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给予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利用单级体外动态心电监测仪,对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保存,相关的医务人员读取监测数据,详细进行分析,从而诊断患者疾病。24h动态心电图主要是对患者24h内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分析[2]。

1.3 观察指标

(1)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心律失常的类型为:偶发室早、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短阵室速、房颤、窦性停搏、心室颤动、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房室传导阻滞,密切观察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3];(2)分析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心律失常类型为:交界性逸搏、窦性传导阻滞、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窦性停搏、预激综合征、短阵室速、房颤、频发室早、偶发室早、室上性心动过速,详细统计并分析;(3)分析各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主要包括: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其它[4]。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检验本文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数据,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涵盖心律失常监测结果及各个系统疾病发生率),以()形式表述,χ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述,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结果显示,偶发室早发生率48.00%最高,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的发生率20.00%次之,和其它心率失常类型相比,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n,%)

2.2 分析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结果显示,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占比24.00%最高,偶发室早占比20.00%次之,和其它心率失常类型相比,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分析各个系统疾病发生率

结果显示,24h心电图监测后的疾病发生率(76.00%)低于长时间心电图监测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分析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持续上升,该疾病属于心血管疾病。在临床的检测过程中,可实施24h动态心电图及十二导联心电图等。在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测的时候,患者必须处于静息状态,对其心电活动进行检测,虽然能够同步十二导联,但是信息量比较小,患者出现漏诊的风险性较大[5]。对于部分频繁发作患者,实施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和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前者可以发现偶发室早发生率48.00%最高,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的发生率20.00%次之,后者能够看出频发性房早短阵房速占比24.00%最高,偶发室早占比20.00%次之,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施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准确率较高。究其原因,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虽然可获取患者信息,但是对于部分患者而言,24h时间有限。再加上心律失常发作具有间隙性,没有规律可循,部分患者未实施有效监测,无法对疾病进行准确判断。除此之外,在记录设备、电极以及导线等方面的影响,需实施反复监测,患者的监测依从性比较差。通过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方式,无需要使用导线,具有操作便捷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佩戴后就可达到监测的效果,提高了依从性,对其生活影响甚微,效果显著。分析各个系统疾病发生率,24h心电图监测后的疾病发生率(76.00%)低于长时间心电图监测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可以连续记录患者数据,心电活动情况比较全面。因此,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是现如今有效的诊断方式,能够为疾病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后,患者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各个系统疾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监测的效率,且诊断的准确性比较高。通过长时间动态心电图监测,临床医师可充分获取患者疾病信息,对疾病实施有效的诊断,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