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4-07-29

马 競,赵瑞华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宫颈癌的治疗临床多使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并且术后需要进行放疗治疗,患者处于长期卧床的状态,此时最易出现的并发症就是下肢血栓形成,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早期的诊断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本研究探讨2018年8月—2019年8月,分析在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使用超声检测,出现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8月—2019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7例宫颈癌术后放疗并伴有下肢血栓形成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并将同时期进行宫颈癌术后放疗没有下肢血栓形成的3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8.84±8.8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9.04±8.94)岁。两组患者年龄可比(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病理等诊断,符合宫颈癌的诊断标准,均进行宫颈癌手术手术配合放疗,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感染及恶性肿瘤者,酒精依赖和药物依赖,长期服用镇静剂、抗抑郁剂和促智药物,凝血功能异常,造血功能异常,既往痴呆病史、精神病史,不配合本次研究,精神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下肢静脉进行超声检查和血凝功能检测。

超声检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设为4~11Hz,对患者的下肢情况进行扫描,重点观察是否存在烟雾样超声显像。

血凝功能检测: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血的采集,在清晨采取患者空腹8h以上的3ml新鲜外周血,采取的血液收集到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收集500ul进行血常规检测,另外2.5ml离心,2000g,10min,分离血浆,使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FIB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的发生率,血凝功能水平(FIB、D-D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的发生率用n%表示,χ2检验,FIB、D-D水平用±s表示,t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的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有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94.59%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的发生率对比[n(%)]

2.2 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研究组FIB(13.56±5.12)g/L和D-D(7.98±2.62)mg/L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凝血功能水平比较(±s)

表2 凝血功能水平比较(±s)

组别 n FIB(g/L) D-D(mg/L)研究组 37 13.56±5.12 7.98±2.62对照组 37 8.71±2.23 4.71±1.33 t-5.2827 6.7696 P-0.0000 0.0000

3 讨论

由于饮食结构改变,HPV感染,家庭社会压力增大,熬夜,作息不规律,内分泌失调等原因,使得宫颈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命和健康[2]。对于手术后需要进行放疗的宫颈癌患者,极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3]。下肢深静脉血栓也被叫做下肢深静脉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不及时治疗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及时对其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本次研究中,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使用超声检测,可以发现存在血栓形成的患者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94.59%比没有血栓形成的患者高,FIB(13.56±5.12)g/L和D-D(7.98±2.62)mg/L水平也比没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异常。说明存在血栓形成的患者属于高凝血状态,宫颈癌的患者血管壁破损,血流瘀滞,尤其放疗后血流缓慢,血供欠佳,且放疗会引起血小板和白细胞的聚集,因此是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发患者。而超声检查时临床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其操作简单,图像清晰,烟雾样回声是自发性声学造影,有研究表明其是血栓前状态的一种表现。因此可通过超声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下肢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使用超声检测,出现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说明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通过血液检测也证明存在下肢血栓形成的患者一般血凝功能较高。因此可通过超声中是否有下肢静脉烟雾样超声显像来对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进行判断,两者具有密切的关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