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跟骨轴位在床边摄片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4-07-29

王嘉豪,夏春华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安徽 合肥 230000)

跟骨是最大一块不规则的跗骨,一般采取侧位和轴位,跟骨骨折一般为高处坠落跟骨首先落地而至,本文探讨跟骨固定后在床边的摄影方法和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月临床已做跟骨轴位床边摄片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8~63岁,致伤原因。36例为高空坠落,14例位车祸外伤,临床表现患者有典型的外伤史,足跟部疼痛,病足不能着地,并伴有肿胀及皮下淤血,压痛感明显。所有患者均做过手术,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设备

所有患者均使用西门子800毫安床边DR。

1.3 方法

对照组普通跟骨背曲或是垫高,球管头倾斜35°~40°常规摄片。观察组病人取立位或坐位,下肢前弓,足后部腾空,足前部踏探测器上,中心线向足跟倾斜40°左右从跟骨后方上缘或内外踝连线后缘中点下1cm处摄入两组。

2 结果

跟骨标准显示范围包括跗骨、跟骨全貌及跟部软组织,跟骨呈正面显示、无明显缩短变形,跟骨长轴与横径比约2:1.跟距关节面和载距突位于其前缘,跟骨结节位于其后缘。跟骨前部与跗骨无重叠,载距突及跟距关节显示清晰、边缘锐利。跟骨骨纹理显示清晰,软组织显示良好。但是由于体位的限制和病人的配合及投照角度的不当,会导致以下非标准图像的显示。(1)踝关节背曲不足,跟骨前部与跗骨重叠,跟距关节未能显示,跟骨变短。(2)中心线倾斜角度不足,跟骨缩短,跗骨未投影到跟骨前方,与之重叠。(3)足部向左或向右旋转,载距突重叠于跟骨内,显示不清。(4)跟骨长轴与显示野长轴不平行。(5)曝光条件不足,跟骨骨纹理显示不清。普通跟骨背曲或是垫高,球管头倾斜35°~40°拍摄时间长,病人配合差,摄片效果勉强能看。由病人取立位或坐位探测器与地面呈40°~60°的方法能更好的使病人配合容易拍摄且效果良好。对比两组拍摄效果,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组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跟骨拍摄对比效果(n,%)

3 讨论

3.1 在临床打过钉子及石膏后,跟骨不能背曲,可将下肢用枕头或被子垫高,使足长轴与探测器面板成直角,经中心线向足部倾斜35°~45°,从内外踝连线的中点摄入。当病人不能抬高或石膏固定时,应增加角度,倾角的原则是垂直于跟骨长轴与台面平角的角平分线。用DR摄片时探测器一般使用滤线栅,焦片距100cm,摄影条件60kV 10Mas,应注意阳极效应。

3.2 质量要求,在实际床边的工作中,有时候病人并不能抬高移动或是床位空隙的狭小,往往需要病人斜睡于床上,放下病床的护栏,这时把机器无需与病床平衡,只需把球管头呈35°~45°度直接投照即可。有时候病人的床尾有护栏这时候按正常投照方法,跟骨会被床头的护栏遮挡也需要这样的方法。当然如果病人能移动的时候,让病人下床只需取立位或坐位,把探测器垫的与地面呈40°~60°角,直接踩上去即可,最好取坐位这样跟骨不受力,减轻病人的痛苦能更好的摄片,球管头不需要打角度直接对准跟骨中点水平入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