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韩 奇
(南通市肿瘤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通 226006)
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发病近几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因此,及时发现肺癌并展开针对性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质量来说尤为重要。而肺癌的确诊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为确定肺癌病理类型,二为确定肺癌波及范围,也就是分期[1]。然后在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达到最终改善疾病预后的效果。而随着诊断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被逐渐应用到肺癌患者的诊断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诊断效果。而为了证实该技术在肺癌诊断及对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着重分析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文件。男女比例31:19,年龄均值(50.65±3.70)岁。经手术病理证实有15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小细胞肺癌、12例腺癌、10例鳞癌。同时本次研究排除了合并精神疾病、沟通障碍、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依从性较差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应用西门子1.5T MAG-NETOM Aera MR成像系统进行检查,叮嘱患者检查过程放松心情,保持平静状态,并以仰卧位接受检查。以40 mT为梯度场强、150T为切换率,平面回波成像用于记录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序列。表观扩散系数图处理图像,其平均值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计算。扫描序列含轴为T1WI,T2WI为心电门控FSE序列。检查过程中FOV=40,并以1 mm为间距、5 mm为层厚、256×256为矩阵。DWI扫描通过单次激发SEEPI并采集,NEX=8,并取b值=400、600、800 s/mm2,通过ASSET技术进行扫描。最后上传数据,并计算、分析。检查后给予患者培美曲塞和多西他赛加铂类药物联合化疗,1个月后再次展开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以评估治疗疗效。
所有资料均由相同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不同b值下与T2WI的信噪比,同时选择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b=600 s/mm2的ADC值(表观扩散系数)进行对比[2]。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ADC值对比上,除腺癌与鳞癌比较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ADC值表现(±s)
表1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ADC值表现(±s)
注:t1~t3分别为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比较;t4~t5分别为小细胞肺癌与腺癌、鳞癌对比;t6为腺癌与鳞癌对比。
?
不同b值下与T2WI信噪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DWI与T2WI的信噪比(±s)
表2 DWI与T2WI的信噪比(±s)
注:t1~t3分别为T2WI与b=400、600、800 s/mm2对比;t4~t5分别为b=400 s/mm2与b=600、800 s/mm2对比;t6为b=600 s/mm2与b=800 s/mm2对比。
?
治疗后肿瘤最大径总和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肿瘤最大径总和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肿瘤最大径总和比较(±s)
?
肺癌是原发于肺部的恶性肿瘤,是由于支气管细胞或者肺泡上皮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病变,并形成新生物质即肿瘤。其会增加身体的消耗,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病情会迅速恶化,对生命造成威胁[3]。现阶段针对肺癌需要根据肺癌的不同分型、不同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早期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Ⅱ、Ⅲ期可以同步放化疗,晚期以化疗为主。因此准确的鉴别肺癌病理类型,以及明确分期则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在治疗阶段在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则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并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以往针对肺癌的诊断常应用病理活检及CT诊断,然而应用CT技术进行诊断,其存在辐射,频繁检查会使患者身体受到影响,并且有概率促进肿瘤因子的生长[4-5]。
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被逐渐应用到肺癌的诊断中,在磁共振上看片子有T1相、T2相、FLAIR相、DWI相[6]。其与磁共振成像原理一样,是利用化学位移的原理,对感兴趣的功能区进行外加射频磁场,利用水分子扩散成像,以及水分子不断地进行扩散运动,来进行疾病诊断。并且对于DWI序列而言,病理基础是指组织内的水分子扩散受到限制,如果组织内有病变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弥散受限[7]。所以可以根据是否有弥散受限来判断疾病的发生时期或者疾病的良恶性程度。因为它们信号强度不同,并且核磁检查非常容易发现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同时其还可以对病灶的局部进行微观检查,较普通磁共振清晰,检查的时间比较长,序列丰富,其还可以消除心跳和呼吸引起的伪影,无射线辐射损伤,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弥补普通磁共振的不足,且存在更多优势。
本次就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结果显示:除腺癌与鳞癌ADC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腺癌、鳞癌的组间ADC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明确肺癌的病理类型及判断分期,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指明方向。而在DWI与T2WI的信噪比对比上,显示不同b值下与T2WI的信噪比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600 s/mm2时更容易检出肺癌病变,进而提升诊断有效率。而在治疗效果评估对比上,治疗后肿瘤最大径总和显著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正确评估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有利于患者疾病预后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将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到肺癌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可明确肺癌病理类型及分期,并指导临床治疗,值得被应用推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