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比分析256层iCT结肠仿真成像与电子结肠镜诊断结肠癌的效果

时间:2024-07-29

王 强,朱兆兴,王 丽,陈 刚,段飞雪,冯 莹,李 敬

(酒钢医院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结肠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中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其是由诸多原因导致结肠或直肠粘膜病变诱发的,患者临床症状一般为腹部疼痛、消瘦、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和排泄困难等[1]。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展至中晚期,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选择科学的诊断方法有利于对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尽早的制定。本次研究着重于对CT仿真成像与电子结肠镜在结肠癌中的诊断效果进行探究,并将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2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为本次的主要分析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1例结肠癌患者均于本院接受病理活检,纳入时间在2018年2月—2019年12月,其中共包括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介于45~72岁,平均年龄为(58.5±4.9)岁。所有纳入患者均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并确诊,同时分别接受CT仿真成像检查以及电子结肠镜检查。本次试验所涉及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已送至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批准,同时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

1.2 诊断方法

(1)检查前准备:在患者接受检查前的48h开始对其进行饮食指导,以服用低纤维饮食为主,并在检查前24h改为服用流质食物为主,检查前一晚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

(2)仪器选择:设备采用Philips 256层iCT,双筒高压注射器,后处理工作站(荷兰Philips EBW),OLYMPUS-H260电子肠镜。

(3)检查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将1500~2000ml的氧气经患者肛门注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再对其定位像进行扫描,扫描过后如若发现患者的结肠充气不足,则可注入适量的氧气,注入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耐受情况。之后从患者的膈顶部位开始进行扫描,直至其耻骨初,将管电压设为120KV,管电流设为250~300MA、层厚5mm、层间隔5mm、512×512矩阵,螺距0.993,重建图像厚度0.625mm。增强扫描:肘静脉注入370mg/ml碘普罗胺80m1,流速为每秒4.0ml,动脉期延迟25S,静脉期延迟70S。之后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用EBW软件进行后处理,由1名主治医和3名副高以上影像医师完成分析诊断[2]。

1.3 评价标准

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分别对CT仿真成像以及电子结肠镜诊断结果进行记录并对比。

1.4 统计学原理

本次研究所包含的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本次所需进行分析的数据主要为CT仿真成像及电子结肠镜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对比的数据均通过(±s)呈现,并进行t检验,当分析对比的结果显示其P低于0.05时则表示两组数据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CT仿真成像以及电子结肠镜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17/21)、85.7%(18/21),经比较两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

表 对比CT仿真成像以及电子结肠镜的诊断准确率

3 讨论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主要包括黏液腺癌、腺癌和未分化癌,表现为溃疡状、息肉状等形态。肥胖、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等都是引发结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转变,现如今直肠癌在我国我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现如今,电子结肠镜是临床上对于常用于结肠癌的一种侵入性检查技术,该种技术能够对于病变的表面情况进行清晰的反映,但电子结肠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其虽能对患者腔内情况进行清晰的观察,但对于病变浸润深度等情况无法做出有效的观察与判断[3]。而CT仿真成像是属于非侵人性检查技术的一种,相较于电子结肠镜,其有着操作简单、患者检查过程中痛苦小等优点。同时,CT仿真成像对于患者肠腔的病变范围、大小等情况均能较为清晰的观察,同时对于患者的结肠全貌还能经表面遮盖显示透明技术进行更为全面的观察[4]。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知,CT仿真成像以及电子结肠镜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3%、85.7%,经比较两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综上所述,在结肠癌的临床诊断中CT仿真成像及电子结肠镜检查均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在临床中应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诊断方式进行选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