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王 琳
(无锡市儿童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23)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损伤类重症炎性病症,患者多表现为心悸、胸闷和呼吸困难、胸前区疼痛、头晕呕吐等状况,若未及时确诊或治疗,则会进展为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并发症,威胁机体生命安全。同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性,且由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病菌感染导致,若未及时施行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则会威胁母婴生命安全[1]。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时段内诊疗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共60例。6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最高值为15岁,最低值为4岁,平均数为(10.17±3.30)岁;病程最长为59d,最短为2d,平均数为(18.95±4.31)d。
以患者病情为基准施行有效的治疗,即对患者活动量、强度和时间予以限制,增加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类食物的摄取,必要时可服用药物。在此基础上,对患者施行常规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连续监测)和动态心电图(24h连续监测心电图特征改变)检查[2]。
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率,包括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QRS低电压、T波改变和S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速及Ⅰ°房室传导阻滞。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常规心电图诊断方式阳性率为83.33%(50/60),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阳性率为95.00%(57/6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χ2=4.2272,P=0.0397)。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cuteviralmyocarditis)是儿童时期高发性病症,病毒可在经血液的前提下对心肌组织造成感染,最终诱发心肌小血管损害。同时炎性因子分泌也会造成心肌细胞不同程度损伤,持续进展为心脏泵血、房室传导功能和窦房结异常,最终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衰和房室传导阻滞、死亡等状况。即患病期间,患者会表现为间质非特异性炎症,辅之心肌细胞坏死、变性和溶解等病变过程,使之在逐步累及心脏起搏系统与传导系统的同时,威胁机体生命安全。此外,发病前1-3周,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状况,譬如腹痛腹泻、发热和咽痛、全身酸痛等,个别情况下还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前区隐痛和胸闷心悸[3]。
心电图作为简便性、无创性心脏电活动测定方式,多用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心脏肥大、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诊断工作。即通过心电图波形变化,做好心脏生理功能的把控,若表现为心室肥大和束支传导阻滞,则可见QRS波增宽、时限延长;若表现为心肌缺血坏死等状况,则会因电极差表现为ST段偏移;若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高血钾,会出现T波高耸。鉴于现代心脏电生理技术的持续性深化,动态心电图也随之出现,使之能够在及时把控患者24h心电图变化的同时,做好隐匿性心律失常的把控,弥补传统心电图诊断的局限[4]。本课题可知,常规心电图诊断方式阳性率为83.33%,动态心电图诊断方式阳性率为95.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若要保证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则应对以下事项予以把控:(1)宜动不宜静。即在记录仪佩戴过程中,日常起居应和正常情况下相同,可适量做运动锻炼,常见漫步和上下楼,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应遵医嘱运动。(2)皮肤干燥。电极由于紧贴在患者胸前皮肤组织,借助导线和记录仪间予以有效衔接,若皮肤组织相对湿滑,则不利于电极和皮肤间的接触,甚至还会引起电极脱落状况,即在检查日不可出汗和洗澡[5-6]。
总之,针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均可起到早期诊断效果,但前者阳性率较高,应加大推广力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