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周恩健
(桂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贵港 537200)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类型,主要是指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产生的增殖失控现象,疾病发作后常表现为乳头溢液、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以及乳头或乳晕异常等状况,患者出现以上疾病表现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会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对其生命健康产生威胁[1-2]。本文主要是对100例患者进行分析,表明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诊断措施的实施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均具促进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机体健康。
收集我院2018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患者年龄为28~52岁,平均年龄为(39.49±1.78)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乳腺肿瘤(一侧乳房内出现一乳房肿块,肿块多位于外上象限,质硬,表面多不光滑,呈进行性,皮肤出现“酒窝样”或“橘皮样”改变,患侧上肢出现肿胀,可出现乳头血性或水样溢液);②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调查内容保持全部知情态度,并自愿配合临床签署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重大疾病史、过敏史;②患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意识障碍;③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④患者依从性差;⑤患者临床资料不全。
选用3.0T MR扫描仪(通用公司)、乳腺专用表面线圈。引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状态(俯卧位),双侧乳腺垂悬入线圈中,DWI(SE-EPI轴位扫描+脂肪抑制)、MR(常规扫描T2WI脂肪抑制序列、轴位FSET1WI),参数:扩算系、TE、TR、层厚、层距分别为1 000 s/mm2、70.4 ms、700 ms、4 mm、1.0 mm。动态增强先静脉注射0.2 mmol/kg对比剂DPTA(Vibrant扫描),连续无间隔扫描,最佳扫描次数为6次,FOV、层厚、矩阵分别为350 mm×350 mm、1.4 mm、350×288,激发1次。总扫描时相52,总时间、单时相扫描时间分别为26 min、30 s。将图像上传至MR自带工作站(ADW4.2)进行处理,由两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医师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及判断。DWI ADC值计算:选定ROI,在b=1 000 s/mm2条件下,计算ADC值(3次),取平均值作为感兴趣区结果,并进行记录。界定标准为:1.20×10-3mm2/s。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选定感兴趣区的病灶信号最强区域,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型(感兴趣区)、B型(平台型)、C型(缓慢上升型)、D型(无明显强化型),前两者判定为恶性,后两组判定为良性。
MR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信号分型(A,B、C、D分别表示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乳腺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值分析:以1.2×10-3mm2/s为界限,低于此值、高于或等于此值分别表示为恶性病灶、良性病灶;分析联合诊断(两者判断都倾向于恶性时,诊断为恶性,反之则诊断为良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R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信号分型分析结果见表1。诊断灵敏度为71.76%(61/85),特异度80%(12/15),阳性值95.31%(61/64),阴性值33.33%(12/36),准确度73.00%(73/100)。
表1 MR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信号分型分析 单位:例
经分析表观扩散系数值的诊断灵敏度为78.26%(54/69),特异度67.74%(21/31),阳性值84.38%(54/64),阴性值58.33%(21/36),准确度75.00%(75/100),见表2。
表2 乳腺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值分析 单位:例
64例乳腺恶性癌变患者:MR动态增强曲线和表观扩散系数均判断为恶性病例59例;MR动态增强曲线判断为可疑恶性例数为4例,表观扩散系数判断其为恶性病灶;二者均判断为良性病例为1例,构成假阳性结果。36例良性病例中:联合诊断均判断为良性例数为18例;表观扩散系数判断为良性例数为12例,MR动态增强曲线判断为可疑良性,诊断其为良性;MR动态增强曲线判断为可疑恶性6例,表观扩散系数判断为恶性,最终判断其为恶性,构成假阳性结果。联合诊断敏感性98.44%(63/64),特异性83.33%(30/36),阳性预测值90.77%(59/65),阴性预测值96.77%(30/31),准确度93.00%(93/100)。
临床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增长,该疾病在全球女性癌症发病率中占比在24.2%左右[3-4]。从发病年龄来看,20岁以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最高在45~50岁之间,疾病发作后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病死率较高[5]。目前临床关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学者认为,疾病发作与雌酮及雌二醇、月经初潮年龄早、哺乳时间短、遗传因素以及停经后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等具有直接相关关系[6]。疾病常见诊断措施包括查体、MR检查、超声检查以及X线钼靶等。研究表示,疾病发作的早期阶段症状不明显,导致漏诊、误诊的概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延误疾病治疗,不利于预后效果的提升。核磁共振DWI序列可探测水分子运动情况,该检查措施是一种在磁场中快速激发产生震荡信号。一些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密集,游离水少,该措施在恶性肿瘤中产生有限的扩散,形成高信号,可用于肿瘤诊断[7]。临床研究结果显示,MR单一诊断乳腺癌的病变过程中具有一定准确性,但存在特异度不足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诊断准确率,增高漏诊率。MR动态增强曲线措施的实施在乳腺癌的常规诊断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结合病灶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对疾病的良恶性进行诊断与区分,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的组织间隙结构、血管通透性以及病变微循环等均与良性病灶具有显著差异,在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剂的放大作用,进而使得不同病灶释放差异性的时间-信号强度,方便对疾病进行准确判断[8]。
综上所述,MR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诊断措施的实施,对乳腺癌患者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疾病诊断效果及准确率,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以有效改善单一诊断的缺陷,降低假阳性、假阴性案例,降低了漏诊率、误诊率,该诊断措施临床价值较高,各院可进行积极推广,进而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