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子宫内膜癌应用静脉超声造影判断浸润程度的价值

时间:2024-07-29

俞红英,赵 敏,王 晰,崔 琪,吴玟静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江苏 无锡 214002)(2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6)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疑似内膜病变的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及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诊断性刮宫是对疾病评定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但此种检查方式属于有创性检查,会引起出血、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诊断性刮宫在操作时完全靠的是医生的技术及经验,极易对病灶判断不准确,出现漏诊及误诊等情况,因此,该方式只是可以反映出身体存在病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影响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据相关研究证实[1-3],超声造影技术在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清晰并充分地将病灶组织显示出来,在对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方面和术前判断分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术检查后,对肌层浸润程度判断的影响展开调查,现有如下调查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调查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随后进行病理诊断。患者年龄在33~76岁,平均年龄(52.33±4.88)岁,体质量在50.55~80.32 kg,平均体质量(62.02±3.05)kg,其中有15例(30.00%)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36.00%)患者合并慢性结肠炎;17例(34.00%)患者合并卵巢囊肿。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入组成员均经我院医生确诊为子宫内膜癌;②入组成员均没有放疗或化疗史;③入组成员均在超声造影检查后一周接受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①存在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者;②存在肺结核、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者;③贫血患者;④存在肺癌、淋巴癌等其他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选择迈瑞Resona8,探头V11-3 HU。患者静脉团注稀释后声诺维造影剂1.6 mL(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微泡)。进行检查前,告知患者将尿液排空,并协助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利用探头进入患者的后穹窿处,并通过彩超对子宫内部进行探测,观察子宫内情况,确认子宫的病灶位置等信息,进行诊断,后再做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在CnTI条件下,适当调节声输出率,并保证设备在低机械指数状态。选择2.5 mg的SonoVue,混合5 mL的0.9%氯化钠溶液,摇匀后抽取2.4 mL,利用20G针进行静脉注入,并选择0.9%氯化钠溶液对尾推进行冲洗,开启超声仪中安置的计时器。对靶病灶内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其回声、血流等情况,通过工作站将整个造影流程记录下来。

1.4 观察指标

①对子宫内膜癌的厚度和正常肌层的厚度进行测量;②分析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③计算肌层浸润深度;④分析超声造影的敏感性、特异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准确率分析。

经术后病理诊断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肌层浸润深度为Ⅰa级别的有15例、肌层浸润深度为Ⅰb级别的有25例、肌层浸润深度为Ⅰc级别的有10例;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术前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4.00%(47/50),见表1。

表1 术前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分析

2.2 子宫内膜厚度

5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厚度为6~35 mm,其中内膜厚度在5 mm以内的有5例,内膜厚度在5~8 mm的有10例,其余患者内膜厚度超过8 mm。

2.3 典型病例

病例介绍:女,40岁,在以往月经稳定,经期时间区间一般在3~7 d,由于三月前出现经期延长,无法确定原因,同时会有下腹痛的症状,经期明显延长,时间延长至十天以上,并有少量出血。

超声表现:子宫增大,可见大小为8.6 cm的骺径,宫壁可见均匀回声,宫内可见大小为9.7 cm×5.7 cm的混合回声,形态不规则,肿块前壁中上段及后壁与肌层边界清,前壁下段与宫壁边界不清,CDFI可见丰富血流,PW可见动脉及静脉频谱,RI约0.59,见图1。

图1 超声检查影像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女性恶性肿瘤,妇女在绝经期后比较高发,并且近些年患病率处于逐年增加的趋势,此类疾病以不规则阴道出血及分泌物异常为主要临床病症。在临床上,对于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也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目前临床上最常应用的就是术前诊断性刮宫,此种检查方式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操作不当会引起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对于比较偏僻的病症也会出现误诊及漏诊的情况,不能充分地反映子宫内膜的病变情况,继而影响术前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准确率。

目前临床上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诊断的常用手段有CT、核磁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等[4-7],但是不同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受侵犯程度的判断和价值上尚且存在分歧。据有关资料记载[8],核磁共振、CT以及超声检查三种检查手段在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判断方面,还是以核磁共振的诊断方式最准确和有价值,但是磁共振手段相对价格偏贵,耗时较长,多数患者难以接受其价格,往往更愿意接受超声检查。虽然普通超声检查手段相对比核磁共振价钱便宜很多,检查时间不长,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高等优势[9],但是对于细小血管或低速血流方面不是十分敏感,无法清晰地将组织微循环灌注情况显示出来,同时,普通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检查时容易受到诸多外在因素影响,从而影响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判断的准确性。因此,普通超声在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方面存在限制。超声造影技术在对子宫内膜癌的浸润程度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通过该诊断方式将子宫内的病灶组织清晰地呈现出来[10-11],这也给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了保证,提升临床治愈率。近几年,我国在超声影像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超声学造影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更新,超声造影剂具有比血液更高的背向散射系数,能够提升血液声学回声方面的技术,作为一种血池造影剂,其安全性方面更高,同时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能[12]。并经过对外周静脉推注,将造影剂微泡通过肺循环直接到达靶组织,在低声压、低机械指数超声照射下振动时不会出现破裂。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术前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更高,在肌层浸润深度为Ⅰa级别符合率为93.33%(14/15)、肌层浸润深度为Ⅰb级别符合率为96.00%(24/25)、肌层浸润深度为Ⅰc级别的符合率为90.00%(9/10),诊断总准确率为94.00%(47/50)。由此可见,超声造影技术的诊断符合率相对来说更高,与其他检查手段相比,超声造影技术毫不逊色。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主要是由于在超声造影诊断时显示的图像分辨率较高,能够将微小病灶清晰地显示出来,因此,超声造影在敏感度及特异性上均比较高。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术检查后,能够准确判断肌层浸润程度,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