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袁 兰,陈晓莲
(常州市中医医院产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剖宫产术是产科解决异常分娩、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症等问题的重要手术方式,是保障母婴生命安全的有效手段[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剖宫产术过程中常用的麻醉方式,镇痛效果好,安全性也较高,但传统穿刺方法的定位存在一定误差,可能造成椎管内麻醉平面控制不佳,易发生循环异常,导致血压不稳以及对产妇认知功能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2]。近年来,超声技术逐渐运用于手术麻醉或分娩镇痛中。本次研究观察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血压、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剖宫产术麻醉方式选择、促进产妇术后快速康复提供参考。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产科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纳入标准:①产妇年龄为22~35岁,均为初产;②单胎;③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④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⑤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重大躯体疾病者;②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者;③伴有言语障碍、意识不清、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者。采用随机分组软件将入组6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年龄/岁BMI/(kg·m-2)孕周/周ASA分级/例Ⅰ级 Ⅱ级观察组 30 28.51±4.1630.79±2.3736.84±3.32 19 11对照组 30 27.22±3.5431.48±2.2137.17±3.10 21 9 t[χ2] 1.294 1.166 0.398 [0.300]P 0.201 0.248 0.692 [0.584]
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前、术中以及术后都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心理疏导、饮食指导、母乳喂养指导等。对照组剖宫产术麻醉方法为传统穿刺下蛛网膜下腔阻滞,产妇常规取左侧卧位,连线两髂嵴最高点,与脊柱相交,定位L3~L4椎间隙,确定后进行穿刺,并推注麻醉药物(2 mL的0.75%罗哌卡因加入1mL脑脊液进行稀释,最后推注2.5 mL)。
观察组剖宫产术麻醉方法选择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阻滞,采用M-Turbo便携式超声仪进行穿刺定位L3~L4椎间隙。频率2~5 MHz,凸阵探头,探头平行脊柱,扫查,可见骶骨,呈连续的高回声,再移动探头,确定L3与L4的棘突,明确棘突至皮肤距离,同时把L3~L4椎间隙移至屏幕正中,测定黄韧带与皮肤连线距离,确定进针的方向,做好标记进行穿刺,穿刺成功之后推注麻醉药品(同对照组)。
①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维持时间、达峰时间等阻滞效果指标;②观察两组产妇手术前1 d、术中(麻醉阻滞后10 min)、术后(术后回到病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③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3]评估两组产妇手术前1 d、术后3 d时的认知功能,该量表得分范围为0~30分,得分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佳。
采用SPSS 23.0分析数据。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麻醉的起效时间、达峰时间以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阻滞效果比较(±s) 单位:min
表2 两组阻滞效果比较(±s) 单位:min
组别 例数 起效时间 达峰效应时间 麻醉持续时间观察组 30 7.35±2.87 15.30±4.63 342.45±90.21对照组 30 7.16±3.10 15.07±5.22 353.61±86.43 t 0.246 0.181 0.489 P 0.806 0.857 0.627
观察组术中与术后SBP水平、DBP水平都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个时间点血压水平比较(±s) 单位:mmHg
表3 两组各个时间点血压水平比较(±s) 单位:mmHg
组别 例数 SBP术前 术中 术后观察组 30 125.34±7.34 127.15±7.51 124.37±9.08对照组 30 126.81±8.13 134.67±11.24 132.21±11.82 t 0.735 3.045 2.881 P 0.465 0.004 0.006组别 例数 DBP术前 术中 术后观察组 30 85.45±4.86 86.94±4.48 85.22±3.33对照组 30 84.22±5.67 90.34±3.05 88.06±4.70 t 0.902 3.436 2.701 P 0.371 0.001 0.009
观察组剖宫产手术前与手术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剖宫产手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剖宫产手术前后MMSE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 t P观察组 30 27.97±1.36 27.46±1.37 0.139 0.781对照组 30 27.89±1.12 25.73±1.32 3.148 0.026 t 0.249 4.981 P 0.805 <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临床上高龄孕产妇、合并症孕产妇人数也逐渐增多,导致剖宫产率随之升高,这不仅给产科带来较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产科带来发展机遇[4]。麻醉是剖宫产手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影响妊娠结局,还影响着产妇术后康复。蛛网膜下腔麻醉是目前剖宫产手术常用的椎管内麻醉方式,但传统穿刺一般依靠体表解剖标记进行进针定位,这种方式定位受产妇体位、肥胖程度、解剖结构、穿刺实施者技术等因素影响较大,极易发生定位不精准、穿刺不顺利等情况,可能影响产妇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5-6]。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其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手术穿刺定位中,不仅定位精准,而且安全可靠,对产妇以及胎儿也不会带来负面影响。有研究显示[7],超声技术运用于椎管内麻醉中,能有效弥补传统穿刺的缺点,保障剖宫产手术顺利开展。本次研究观察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剖宫产术产妇血压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在麻醉起效时间、达峰时间以及持续时间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刘冬梅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超声引导穿刺与徒手穿刺的麻醉效果相当;在血压方面,观察组术中、术后血压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术中与术后SBP、DBP水平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有利于平稳剖宫产术产妇血压;在认知功能方面,观察组产妇手术前后MMSE评分变化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术后MMSE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与王勇[9]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剖宫产术产妇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与传统穿刺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二者麻醉效果相当,但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产妇血压、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这将有利于促进剖宫产术产妇术后快速康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