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9
余世裕
(深圳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深圳 518112)
消化道异物可以存在于消化道内的任何位置,特殊情况下,患者会因特殊原因而吞食多个异物、且大小不一,上呼吸道异物存在的情况最多(如咽喉、试管上段),异物多位于消化道狭窄位置[1]。研究显示,胃肠道内的异物大多数都能自行排出,其余采用内窥镜、手术取出[2]。胃肠道内的异物如果导致穿孔则可能会引起腹膜炎,若异物穿透肠道、滞留在腹腔内,则会引起局部脓肿或肉芽肿[3]。患者伴急腹症,但阑尾炎、肠道肿瘤、肠胃炎等疾病患者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易出现误诊或漏诊,耽误患者治疗[4]。对胃肠道内异物、穿孔的精确诊断十分重要,CT是临床中诊断胃肠道异物的常用方式[5]。本研究对52例胃肠道存在异物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其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52例胃肠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穿孔组患者为经手术病理确定实际发生胃肠道穿孔的患者有22例,定为穿孔组,未发生胃肠道穿孔的患者有30例,定为未穿孔组。穿孔组包括12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3.64±7.01)岁。未穿孔组包括1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5.00±8.51)岁。上述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患者确实存在胃肠道内异物;②患者在检查近期,并未接受过肠道手术或腹腔手术,肠道影像检查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排除标准:①基本信息不全者;②患者因其他原因而导致的胃肠道穿孔。
采用东软CT(Somatom Perspective)对患者进行全腹部平扫,扫描范围由患者膈下至耻骨联合,具体参数:管电压150 kV、管电流120~240 mA、FOV 25 cm。一般情况下无需进行增强扫描,如出现异物所在位置较为狭窄,不宜分辩,则可进行增强扫描(高压注射100 mL非离子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 mL/s)。患者平躺于CT操作床,双手平举过头,开始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留置针头连接注射泵;检查过程中提醒患者根据广播指示进行呼吸,保证影像图片的质量;在确定影像结果清晰可辨认后,结束检查,为患者拔取输液管;然后采用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胃部、小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存在肠胃异物分别有11例、30例、3例、1例、2例、5例,占总数的21.53%、57.69%、5.77%、1.92%、3.85%、9.62%;异物长度≤3.00 cm、3.00 cm<长度≤4.00 cm以及4.00 cm<异物长度≤5.20 cm的患者分别有16例、26例、10例,占总数的30.77%、50.00%、19.23%;胃肠道异物为食物残渣、生活用品、其他物品的患者分别有28例、11例、13例,占总数的53.85%、21.12%、25.00%。见表1。
表1 52例胃肠道异物及穿孔患者检查情况
表1(续)
管周脓肿、胃肠道壁腔外局限性小气泡、管壁节段性增厚、管壁局限性缺陷、脂肪间隙增高均为判断胃肠道出现穿孔的影响因素,穿孔组患者以上CT征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穿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T征象情况的比较[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86.36%(19/22),特异度为83.33%(25/30),准确度为84.62%(44/52),见表3。
表3 多层螺旋CT的诊断情况 单位:例
胃肠道内存在异物常发生于儿童、进食过快或存在吞咽障碍的人群。患者在进食过程中,常无细细咀嚼的习惯,易将鸡骨、枣核、鱼刺等食物残渣误吞,还有部分患者饭后使用牙签时不慎将其吞入[6]。对于胃肠道内异物的准确判断,有利于医生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在临床中,有多种影像器械可对患者肠道异物进行勘察,如X线平片、CT、核磁共振。对患者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虽然能够显示高密度异物,但其探测精度有限,太小的异物不易察觉,如鱼刺、小果核等;核磁共振对机体的软组织辨别度较高,且价格昂贵,不适宜用于胃肠道异物的排查[7];CT对不明物的分辨率较高[8],本研究结果也显示CT能显示胃肠道内异物的大小、位置、物品种类,且通过CT图像重建技术以及每种物品的CT表现(形状、周边密度、征象),可更加精准、直观地观察异物,判断异物种类。
本试验表明,胃肠道壁腔外局限性小气泡、管壁节段性增厚、管壁局限性缺陷为判断胃肠道穿孔的影响因素。胃肠道壁腔外局限性小气泡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重要诊断依据,是指CT图像上下胃肠道壁腔外存在单个或多个囊性的透亮区域,表示已有少量的气泡聚集在胃肠道穿孔部位的周围,是胃肠道穿孔的早期征象[9]。管壁节段性增厚,是指胃、十二指肠壁等胃肠道肠壁厚度增大,如小肠发生管壁阶段性增厚的标准是3 mm,结肠为5 mm[10],是穿孔后引发的局部肠壁水肿和应激性的痉挛所造成的。管壁局限性缺陷是胃肠道穿孔的直接表现,有研究表明[11-12]在多平面充足和曲面重组技术联合作用下,CT对胃肠道的缺口诊断特异性可接近100%,可通过管壁局限性缺陷征象可精确诊断胃肠内异物是否引起了穿孔。而在未出现穿孔的30例患者中,CT影像也可清晰显示异物的特征,此处与张旭辉[1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医生从而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对于出现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患者,需要进行内窥镜或手术取出,避免患者出现长时间的水电解质或酸碱失衡,对机体造成损害。
综上所述,MSCT可直观观察胃肠道内异物特征,存在壁腔外局限性小气泡、管壁节段性增厚、管壁局限性缺陷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穿孔的可能性较大,MSCT征象能有效诊断胃肠道异物及穿孔,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