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效果评价

时间:2024-07-29

吴国宏,李 威,李 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院放射科 安徽 合肥 230026)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创伤性或非创伤性因素导致的骨髓细胞或骨细胞坏死和骨结构改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发病因素较为复杂,早期无特异症状[1-2]。需要在早期关节不适时及时进行诊断干预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引发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残疾,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3]。为研究CT与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效果,本次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CT组和MRI组,各34例,CT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5,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9.53±8.56)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7.54±6.47)年;MRI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4,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7.56±8.14)岁,病程5~13年,平均病程(9.14±6.7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在30~80岁的患者;②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的患者;③能够配合医生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者;②沟通能力欠佳者;③患者年龄<30岁或>80岁;④患有精神疾病者。

1.2 检查方法

CT组接受CT检查。具体操作如下:采用CE 16层螺旋CT(GE Optima 520)扫描设备进行检查。患者保持身体放松,取仰卧体位等待检查。扫描仪层距和层厚均调整为3 mm,电压为120 kV,电流220~300 mAs。扫描范围:从上缘到髋臼、下缘到粗隆。获取扫描的软组织窗和骨窗图像,并记录处理相关扫描数据。

MRI组接受磁共振检查。具体操作如下:采用超导磁共振仪(SIEMENS Avanto)进行检测,层厚调整为3~5 mm,层距2 mm,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借助腹部线圈扫描,横断面和病变冠状位扫描患者病灶部位,压脂成像后的图像数据记录处理。CT和磁共振检查均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经验丰富阅片医师进行分析诊断,得出一致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诊断有效率和分期状况诊断、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

对比组间总诊断有效率和具体分期情况。分期标准:Ⅰ期:患者股骨头正常状态,无临床症状发生,磁共振检查出现线条、斑点信号;Ⅱ期: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股骨头、关节面未发生变化,X光线表现为股骨头密度不均,出现变形、疏松等异常情况;Ⅲ期:患者行走发生髋关节疼痛状况,X线表现为股骨头变形或塌陷状态;Ⅳ期:患者髋关节疼痛加剧,X光线明显可见股骨头严重变形塌陷,关节间隙呈明显变窄。

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与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计量资料表示为(±s)分别行χ2与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总有效率和分期状况诊断有效率对比

MRI组的诊断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CT组的73.53%(P<0.05);MRI组的分期状况诊断有效率为Ⅰ期100.00%、Ⅱ期91.67%、Ⅲ期90.00%、Ⅳ期100.00%,CT组分期状况诊断有效率为Ⅰ期71.43%、Ⅱ期75.00%、Ⅲ期70.00%、Ⅳ期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有效率和分期状况诊断有效率对比[%(n/m)]

2.2 CT组诊断结果分析

CT诊断结果显示:真阳性23例,真阴性3例,假阴性6例,假阳性2例,诊断灵敏度为79.31%(23/29),特异度为60.00%(3/5),详见表2。

表2 CT组CT诊断结果分析 单位:例

2.3 MRI组诊断结果分析

磁共振诊断结果显示:真阳性31例,真阴性2例,假阴性0例,假阳性0例,诊断灵敏度为100.00%(32/32),特异度为100.00%(2/2),见表3。

表3 MRI组磁共振诊断结果分析 单位:例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髋关节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骨科病,主要致病因素有股骨头缺血、创伤、风湿、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酗酒等[4],早期并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早期检出率较低,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加重,会产生明显的髋部不适感,步行髋关节疼痛,再发展为髋关节功能性障碍,骨质损伤,产生炎症反应,使患者行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发展到晚期股骨头塌陷、坏死,既增加了治疗难度,又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巨大痛苦。因此早期科学的诊断治疗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临床对于股骨头坏死检查方式以X线、CT和磁共振为主。X线检查操作简便,价格较低,可有效检测出明显病变部位,但它具有较大辐射、误诊漏诊率高、灵敏度低等缺点,临床应用率逐渐降低[5]。而CT和磁共振检查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得到患者认可并广泛应用。CT检查成像分辨率较高,可连续扫描,有助于清晰观察到病变部位的骨折形态、关节面塌陷情况,为诊断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但其缺陷在于CT检测所使用的造影剂对患者有一定的辐射损伤,而且对股骨头坏死后积液引起的水肿很难扫描判断,在检出率方面较磁共振检查略低。

磁共振检查优势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采用射频脉冲,安全性高,对机体损伤和辐射较小;②多方位立体成像,可准确观测并反映出病灶部位、形态、大小等;③可重点扫查软组织,观察积液情况,发现异常信号;④利用磁共振多层扫查,扫查范围全面、速度较快,检出准确率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磁共振检查的诊断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CT检查(73.53%);分期状况诊断有效率(Ⅰ期100.00%、Ⅱ期91.67%、Ⅲ期90.00%、Ⅳ期100.00%)高于CT检查(Ⅰ期71.43%、Ⅱ期75.00%、Ⅲ期70.00%、Ⅳ期80.00%);磁共振检查的诊断灵敏度(100.00%)、特异度(100.00%)也显著高于CT检查(79.31%、60.00%)。本结果再次显示了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磁共振检查均可以取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但磁共振检查优越性更加明显,检出正确率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