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磁共振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4-07-29

郑彦伟

(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深圳 518000)

肿块型胰腺炎为临床常见慢性占位性胰腺疾病,即胰腺小叶间、胰管周围纤维组织等胰腺局部存在肿块样病变[1]。临床研究发现,肿块型胰腺炎的临床特征、病理及影像学表现均类似胰腺癌(PC),因此临床鉴别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难度较高,较易出现误诊情况,进而延误患者治疗时机,增加患者治疗难度[2]。目前,临床可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及动脉增强扫描(DCE)序列等影像学方法检查。但常规CT、MRI 平扫较难有效鉴别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近年来,MRI 技术快速发展,经MRI 联合序列检查越来越为临床所广泛接受,其具有软组织分辨力高、可经多平面成像且无辐射、无创伤,更为便捷且检查准确度高等优势[3]。基于此,为探究MRI 联合DCE 检查肿块型胰腺炎的效果,本文以我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89 例胰腺肿块病变患者为例,探讨CT、MRI 平扫及DCE-MRI 检查的诊断效果,以供参考,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89 例胰腺肿块病变患者,其中男性49 例,女性40 例;年龄40 ~80 岁,平均年龄(57.23±12.44)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经体检初步发现存在胰腺占位性病变,疑似肿块型胰腺炎或胰腺癌。

排除标准:合并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MRI 平扫、DCE-MRI 序列检查:①CT 检查:仪器为64 排螺旋CT 仪(德国西门子公司),其管电流、管电压及层厚、螺距分别为200 mAs、120 kV、0.625 mm、4.5:1。检查时患者呈仰卧位,指导其屏气,经CT 仪扫查患者膈顶至胰腺钩突下缘1 cm水平线部位,动脉期延迟20 ~25 s,胰腺期延迟35 ~40 s,门脉期延迟60 ~70 s。在经CT 扫查获取原始图像数据后,将数据传输至工作站,经工作站软件重建、处理图像,并由2 名具有丰富C T 诊断经验的医师阅片、诊断。②MRI 检查:仪器为1.5T 磁共振扫描仪(荷兰飞利浦公司),配备相控阵体部线圈。检查时患者呈仰卧位,于患者腹部防治相控阵体部线圈后,先行使患者头部进入进行MRI 平扫,扫描序列为:横轴位T1WI 序列:TE、TR、层厚、层距分别为5.2 ms、100 ms、5 mm、4 mm;横轴位T2WI 序列:TE、TR、层厚、层距分别为80 ms、980 ms、5 mm、4 mm;冠状位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TE、TR、层厚、层距分别为2.0 ms、4.5 ms、4 mm、5 mm。③DCE-MRI 检查:在完成胰腺图像多角度MRI 扫查后,行DCE 序列扫查,将12 mL Gd-DTPA 对比剂经高压注射器注入肘前静脉,再经静脉注入0.9%氯化钠溶液30 mL,扫描时,TE、TR、层厚、激励角度分别为2.1ms、4.5 ms、2.5 mm、12°,共行12 s 扫描,在完成图像获取后,经由2 名具有丰富MRI 诊断经验的医师阅片、诊断。阅片时若存在不一致情况,须讨论至一致为止。

1.3 观察指标

以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依据,比较CT、MRI 平扫、DCE-MRI 序列检查肿块型胰腺炎的效果,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率(%)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s)实施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MRI 平扫及DCE-MRI 序列诊断肿块型胰腺炎结果分析

如表1 所示,本次89 例胰腺肿块病变患者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肿块型胰腺炎患者54 例,确诊为胰腺癌患者35 例。CT 检查确诊为肿块型胰腺炎患者42 例,MRI平扫检查确诊为肿块型胰腺炎患者45 例,DCE-MRI 序列检查确诊为肿块型胰腺炎患者53 例。

表1 CT、MRI 平扫及DCE-MRI 序列诊断肿块型胰腺炎结果分析 单位:例

2.2 对比CT、MRI 平扫、DCE-MRI 序列检查肿块型胰腺炎诊断结果

如表2 所示,DCE-MRI 序列在肿块型胰腺炎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上均显著高于CT 与MRI 平扫(P<0.05)。CT、MRI 平扫在肿块型胰腺炎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CT、MRI平扫、DCE-MRI序列检查肿块型胰腺炎诊断结果[%(n/m)]

3 讨论

肿块型胰腺炎为节段性胰腺病变,是指胰腺小叶增生、胰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浸润炎性细胞所致肿块,胰腺与胰管密度改变位置主要特征。随病情进展,肿块型胰腺炎可发展为胰腺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遏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4]。目前,临床可经多种影像学检查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均类似胰腺癌,即二者均可有胰腺纤维化、囊性病理等变化,即肿块型胰腺炎可因局部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增生出现体积增大或形成肿块情况,而胰腺癌病灶部位因浸润、增殖癌细胞也较易出现局部扩大情况,所以较易混淆,进而引发误诊情况,而延误患者治疗时机[5]。因此,如何更准确鉴别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MRI 是近年来临床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分辨率高,并可与多种序列结合进行检查从而提高检查准确度,且无创伤,较为便捷,是目前临床广泛用于腹部疾病的检查方法。但目前经MRI 与DCE 序列联合检查肿块型胰腺炎并不多见。本文中,笔者即采取了上述联合检查方法,研究结果显示,DCE-MRI 序列在肿块型胰腺炎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上均显著高于CT 与MRI 平扫(P<0.05)。提示经MRI 与DCE 序列联合检查相比CT、MRI 平扫准确度更高,更利于临床对肿块型胰腺炎、胰腺癌予以鉴别,从而提高患者诊治效果。分析原因为,CT 虽可经多层面扫描病灶部位,并予以病灶解剖结构清晰、立体展示,但其分辨率不高,无法有效区分胰腺良恶性肿块,因此诊断准确率不高[6]。MRI 平扫可予以病灶多序列扫描,并经多平面、方位获取图像,从而经立体图像清晰显示病灶部位,但受胰腺癌、肿块型胰腺炎病理特征相似所致,也较易出现误诊情况。而在MRI 平扫基础上行DCE 序列则可经Gd-DTPA 对比剂增强患者胰腺病变组织轮廓,从而将胰腺病灶、周围组织间界限更为清晰展示出来,更利于相关医师经阅片予以诊断,因此诊断准确率更高。

综上所述,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上采取磁共振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序列检查效果颇佳,可有效提高肿块型胰腺炎诊断率,使临床能够有效鉴别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为后续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